汤式《小梁州·九日渡江》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时间:2014-08-08
[正宫]小梁州·九日渡江
汤式
秋风江上棹孤舟②,烟水悠悠,伤心无句赋登楼③。山容瘦,老树替人愁。樽前醉把茱萸嗅,问相知几个白头。乐可酬,人非旧。黄花时候,难比旧风流。
【注】①九日:重阳。江:指长江。②棹:划船。③汉末王粲去荆州投奔刘表,未被重视,偶登当阳城楼,作《登楼赋》抒写心志。
九日:重阳。江:指长江。
②棹:划船。
③茱萸:植物名,有浓香。
1.本曲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曲简要分析。(4分)
2.“山容瘦,老树替人愁”这一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本曲抒写了作者落魄江湖间的羁旅情愁(1分)。首句刻画了萧瑟秋风中孤独泛舟,渺无去处的孤独者形象(1分);“伤心句”抒写了主人公落魄江湖,怀才不遇的悲慨(1分);“相知几个白头”,也隐含着对世事变迁的慨叹(1分)。
2.本句用了拟人和情景交融的手法,(2分)“山瘦”、“树愁”,赋予山、树人的情思,同时营造出一派萧索、悲凉的意境(1分);景中含情,情融于景,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无常、人生易老(不得志、壮志难酬)的感慨及重阳佳节的羁旅情愁(对家人的思念)(1分)。
作者:
汤式,元末明初散曲家、戏剧家。字舜民,号菊庄。象山(今属浙江)人。曾为本县县吏,不得志,落魄江湖。入明,流寓北方,明成祖朱棣在燕邸时,宠遇甚厚,永乐年间常得恩赏。 汤式的作品以曲录史,思想内容丰厚,极大地开拓了散曲文学的题材范围。他的散曲反映了朝代的更替和百姓的疾苦,进而总结历史、感叹人生;描述了元朝灭亡时候的衰残景象,同时传达出对新王朝的期盼;而他以散曲体裁表达悼念之情,开创悼亡散曲的肇端。
汤式是现今存曲最多、散曲题材很广泛的一位由元到明的曲家,他的曲作创作技巧圆熟,艺术风格多样,具有浓郁的曲味。汤式算得上是元散曲跨越时代的殿军,可说得上是在明散曲这新舞台上走旧台步的揭幕人。
[赏析]
这是一篇借景抒情之作,前面写景,后面抒情,前面最后一句“老树替人愁”是过渡句,是情景交融之句。从曲中所述看,可能是作者晚期作品,抒发年华易逝之哀情,但在人生感慨中,也隐含着对世事变迁的慨叹。
《小梁州·九日渡江》共二首,此是第二首,第一首为:“秋风江上棹孤舟,烟水悠悠。伤心无句赋登楼。山容瘦,老树替人愁。〔幺〕樽前醉把茱萸嗅,问相知几个白头。乐可酬,人非旧。黄花时候,难比旧风流。”两曲采用了诗歌的连章体,以韵脚的改变,拓出另一方写作空间。但前首为渡江之前的岸上之作,而此首更切“九日渡江”的题面,故以之入选。
前五句写“渡江”之秋景,而视角不尽相同。起首两句,作者是将自己乘坐的“孤航”也作为江景的构成部分,强调了“秋风江上”、“烟水茫茫”的大块背景,而点现出己身的孤独。后三句则为推篷所见,“白云西去”,是相对孤航东下的说法,白云也相留不住,衬出了游子漂泊寂寞的心态。“雁南翔”既是深秋的常景,又隐用了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的存意,渲染自己羁客他乡、举目无亲的悲凉处境。前文已有“烟水茫茫”的述写,诗人对推篷所见的江面便不再多着笔墨,而以“清思满沧浪”一句,巧妙地将大江浩淼、清冷的特征与自己的满腔愁思结合起来表现,且使“沧浪”也因之带上了动态。这一段描述江景虽皆为写实性的,但因出自舟中孤客的观照,便无不带上了人物的主观感情色彩。
〔幺篇〕六句则抒发羁旅思乡之情,扣“九日”的题面。前文云“清思满沧浪”,自然是心事浩茫,思绪万千。诗人从“九日”的节令,想起了东晋陶渊明东篱载酒的典故,因而禁不住以之与自己的处境相比。陶渊明把酒赏菊,也就在不知不觉间度过了重阳;而自己呢?值此佳节,还在江上的“孤航”之中,寂寞伤感,不啻度日如年。“自感伤,何情况!”不堪卒想,这是一种多么沉重的喟叹!作者满腔的惆怅,在“何情况”的断语下不一一诉出,偏偏只拣了故园的“黄花”作为载体。他想到菊花仍会像去年那样清香四溢,可是自己远离家乡,无缘观赏,这黄花不是白白地呈吐芬芳吗?“空作去年香”,也有黄花独存而人事全非的感慨意味。这一段全作虚写,而在虚写之中,又借黄花的重开虚现自己实在的乡思,用笔极为空灵。全篇之所以借景言情、借虚衬实,是因为“自感伤,何情况”的绝望缘故。作者心情的伤悲沉痛,就都在笔墨内外反映出来了。
汤式
秋风江上棹孤舟②,烟水悠悠,伤心无句赋登楼③。山容瘦,老树替人愁。樽前醉把茱萸嗅,问相知几个白头。乐可酬,人非旧。黄花时候,难比旧风流。
【注】①九日:重阳。江:指长江。②棹:划船。③汉末王粲去荆州投奔刘表,未被重视,偶登当阳城楼,作《登楼赋》抒写心志。
九日:重阳。江:指长江。
②棹:划船。
③茱萸:植物名,有浓香。
1.本曲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曲简要分析。(4分)
2.“山容瘦,老树替人愁”这一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本曲抒写了作者落魄江湖间的羁旅情愁(1分)。首句刻画了萧瑟秋风中孤独泛舟,渺无去处的孤独者形象(1分);“伤心句”抒写了主人公落魄江湖,怀才不遇的悲慨(1分);“相知几个白头”,也隐含着对世事变迁的慨叹(1分)。
2.本句用了拟人和情景交融的手法,(2分)“山瘦”、“树愁”,赋予山、树人的情思,同时营造出一派萧索、悲凉的意境(1分);景中含情,情融于景,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无常、人生易老(不得志、壮志难酬)的感慨及重阳佳节的羁旅情愁(对家人的思念)(1分)。
作者:
汤式,元末明初散曲家、戏剧家。字舜民,号菊庄。象山(今属浙江)人。曾为本县县吏,不得志,落魄江湖。入明,流寓北方,明成祖朱棣在燕邸时,宠遇甚厚,永乐年间常得恩赏。 汤式的作品以曲录史,思想内容丰厚,极大地开拓了散曲文学的题材范围。他的散曲反映了朝代的更替和百姓的疾苦,进而总结历史、感叹人生;描述了元朝灭亡时候的衰残景象,同时传达出对新王朝的期盼;而他以散曲体裁表达悼念之情,开创悼亡散曲的肇端。
汤式是现今存曲最多、散曲题材很广泛的一位由元到明的曲家,他的曲作创作技巧圆熟,艺术风格多样,具有浓郁的曲味。汤式算得上是元散曲跨越时代的殿军,可说得上是在明散曲这新舞台上走旧台步的揭幕人。
[赏析]
这是一篇借景抒情之作,前面写景,后面抒情,前面最后一句“老树替人愁”是过渡句,是情景交融之句。从曲中所述看,可能是作者晚期作品,抒发年华易逝之哀情,但在人生感慨中,也隐含着对世事变迁的慨叹。
《小梁州·九日渡江》共二首,此是第二首,第一首为:“秋风江上棹孤舟,烟水悠悠。伤心无句赋登楼。山容瘦,老树替人愁。〔幺〕樽前醉把茱萸嗅,问相知几个白头。乐可酬,人非旧。黄花时候,难比旧风流。”两曲采用了诗歌的连章体,以韵脚的改变,拓出另一方写作空间。但前首为渡江之前的岸上之作,而此首更切“九日渡江”的题面,故以之入选。
前五句写“渡江”之秋景,而视角不尽相同。起首两句,作者是将自己乘坐的“孤航”也作为江景的构成部分,强调了“秋风江上”、“烟水茫茫”的大块背景,而点现出己身的孤独。后三句则为推篷所见,“白云西去”,是相对孤航东下的说法,白云也相留不住,衬出了游子漂泊寂寞的心态。“雁南翔”既是深秋的常景,又隐用了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的存意,渲染自己羁客他乡、举目无亲的悲凉处境。前文已有“烟水茫茫”的述写,诗人对推篷所见的江面便不再多着笔墨,而以“清思满沧浪”一句,巧妙地将大江浩淼、清冷的特征与自己的满腔愁思结合起来表现,且使“沧浪”也因之带上了动态。这一段描述江景虽皆为写实性的,但因出自舟中孤客的观照,便无不带上了人物的主观感情色彩。
〔幺篇〕六句则抒发羁旅思乡之情,扣“九日”的题面。前文云“清思满沧浪”,自然是心事浩茫,思绪万千。诗人从“九日”的节令,想起了东晋陶渊明东篱载酒的典故,因而禁不住以之与自己的处境相比。陶渊明把酒赏菊,也就在不知不觉间度过了重阳;而自己呢?值此佳节,还在江上的“孤航”之中,寂寞伤感,不啻度日如年。“自感伤,何情况!”不堪卒想,这是一种多么沉重的喟叹!作者满腔的惆怅,在“何情况”的断语下不一一诉出,偏偏只拣了故园的“黄花”作为载体。他想到菊花仍会像去年那样清香四溢,可是自己远离家乡,无缘观赏,这黄花不是白白地呈吐芬芳吗?“空作去年香”,也有黄花独存而人事全非的感慨意味。这一段全作虚写,而在虚写之中,又借黄花的重开虚现自己实在的乡思,用笔极为空灵。全篇之所以借景言情、借虚衬实,是因为“自感伤,何情况”的绝望缘故。作者心情的伤悲沉痛,就都在笔墨内外反映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