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常的铃声》阅读答案
时间:2017-12-12
老常的铃声
赵华伟
老常一定是全校最守时的人,因为他的工作与时间有关。
老常生得黑,整张面皮犹如锅烟抹过,凭借与校长的故旧关系,在镇中学谋到了一份打铃的职事。当最早的一道铃声响起时,我们揉着惺忪的睡眼,望着黑乎乎的天空,会将每天的第一句话送给老常:真是个催命不休的黑无常啊!
老常并不受我们爱戴,除了其所干的工作总是扰人清梦外,还因为他没老婆。娶不到老婆的男人被称为“打寡汉”,被视为这个乡村社会的底层。老常并不顾忌这些,只将一挂铃铛敲得有声有色。
胆大的孩子从值班室门前走过时,会高声问一句:老常,你是不是北京大学打铃系毕业的?老常翻翻眼皮,恶狠狠地回着嘴,脸色也更加阴暗。调皮的孩子还会趁晚自习时将铃绳扯断,或者打成死结系在树干上,为老常制造无穷无尽的麻烦。因此,就算深更半夜,也依然能看到老常抱着树身折腾的情景。
老常的饭量很大,一顿能下六个馒头。老常总积攒师生吃剩下的馒头,等馒头积攒得差不多,他就悄悄地装进蛇皮袋,送到公路边的饭店里。几名馋嘴的学生在饭店开荤时发现了老常的秘密,老常很爽快,二话没说就帮他们结了“狗肉账”。然而还是有学生嘴碎,让老师们也知晓了老常的秘密,跑到校长那里去告状,校长把头一晃说:吃不掉的馒头都喂猪了,他讨个巧事也没啥。既然连校长都这么纵容他,别人也就点不起火了。正当大家以为风浪已经平息时,老常却把几名学生叫到了值班室,江湖道理一摆,点住脑门挨个骂了一通——看来,老常还有一副快意恩仇的脾气。
老常从来都不会离开我们,就算看不到他的影子,也能从那富有节奏的铃声中,感知到他的存在。可是有一天,熟悉的铃声突然中断了。
老常被派出所抓啦!有人放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传话的人只说了结果,没给出原因,我们议论纷纷,一致归结为男女之事。镇子是个大天地,老常连几个毛头学生的嘴巴都堵不住,更管不住镇上的风言风语。政教处的马主任负责处理老常的事,走得急匆匆宛如火燎一般。
当我是个乡下人吗,老子是镇中学的职工,别人存车一毛五,凭啥收我两毛钱?蹲在派出所里的老常,理直气壮地辩解道。就算你是个大人物,也不能当场给人家两拳头吧?打了人就得出点钱,不然难平和!所长摊着巴掌反驳道。老常不认罚,存车员不妥协,双方从下午三点一直僵持到晚上八点,无奈之下,所长只好把电话打到了镇中学。于是,马主任奉命去领人,钱一缴认了罚,连拖带拽地把老常扯了回来。老常心里不痛快,一路走一路骂,直到进了校门还在朝派出所方向张望呢。不过,在经过那挂铃铛时,老常忽然闭上了嘴巴,望着飘动的铃绳摇了摇头。
老常不在,当晚的铃没人打,老校长只好亲自出马。铃声单调而断续,完全失去了以往的飘逸和自信,就连老师们也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幸好,学校的铃声只断了一天,就恢复了昔日的风采。预备铃自然轻快,两响一停;上课铃短暂急促,三响一停;放学铃舒缓自由,一响一停;每种铃声都带着明快的节奏感,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
无所事事时,老常就坐在门槛上嘀咕:马主任老实,白给了人家两张“大团结”,要是按我的性格,他连个屁渣子都讹不到,不就是一存车员吗,呸……嘀咕完毕,老常阴沉的脸色开朗了许多,甚至还露出了胜利般的笑容。
人们倾尽一生所追求的,无非出人头地。对于老常来说,他想要的也只不过是一个不被蔑视与轻贱的“大我”而已。打铃,打出个说道来;做人,做出个说道来。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塑造了老常这个学校的打铃人的形象,说他是全校最守时的人,打铃从未失误过,体现了他的老实善良,忠于职守。
B.老常把学生吃剩的馒头送到饭店换零花钱被学生知道后,他就帮学生结了账算是“封口费”,反映了老常也有点圆滑。
C.小说写老常认为存车员办事不公道该挨打,不该交罚金,所以不给派出所交罚金,这样写的主要作用是表现老常正直。
D.学校有胆大的孩子戏问老常是不是北大打铃系毕业的,也有孩子故意给老常制造麻烦,老常不在乎,仍热爱这份工作。
5.小说以“老常的铃声”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
答:
6.“打铃,打出个说道来;做人,做出个说道来”这句话,既是理解老常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参考答案
4.C 这样写的主要作用是表现老常知道是非曲直,但有些固执;也讲情讲理,但有些偏激。
5.①“铃声”作为一种时间信息,象征老常的人生和精神。(2分)②“铃声”传递着老常的劳作行为,蕴含着老常对学校的热爱,也暗含着他对学生的爱护。(3分)
6.老常层面:①老常是一个忠于职守的学校打铃人,勤劳负责地做好本职工作。②老常不想被别人蔑视、轻贱,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即使地位低微,也要做个“大我”。(3分)小说主旨层面:①老常打铃打出特色来,体现出对劳动者价值的肯定。②尽管老常只是一个学校普通的打铃人,但他也是镇中学的职工,他用实际行动维护着自己“大我”的人格与尊严。(3分)
赵华伟
老常一定是全校最守时的人,因为他的工作与时间有关。
老常生得黑,整张面皮犹如锅烟抹过,凭借与校长的故旧关系,在镇中学谋到了一份打铃的职事。当最早的一道铃声响起时,我们揉着惺忪的睡眼,望着黑乎乎的天空,会将每天的第一句话送给老常:真是个催命不休的黑无常啊!
老常并不受我们爱戴,除了其所干的工作总是扰人清梦外,还因为他没老婆。娶不到老婆的男人被称为“打寡汉”,被视为这个乡村社会的底层。老常并不顾忌这些,只将一挂铃铛敲得有声有色。
胆大的孩子从值班室门前走过时,会高声问一句:老常,你是不是北京大学打铃系毕业的?老常翻翻眼皮,恶狠狠地回着嘴,脸色也更加阴暗。调皮的孩子还会趁晚自习时将铃绳扯断,或者打成死结系在树干上,为老常制造无穷无尽的麻烦。因此,就算深更半夜,也依然能看到老常抱着树身折腾的情景。
老常的饭量很大,一顿能下六个馒头。老常总积攒师生吃剩下的馒头,等馒头积攒得差不多,他就悄悄地装进蛇皮袋,送到公路边的饭店里。几名馋嘴的学生在饭店开荤时发现了老常的秘密,老常很爽快,二话没说就帮他们结了“狗肉账”。然而还是有学生嘴碎,让老师们也知晓了老常的秘密,跑到校长那里去告状,校长把头一晃说:吃不掉的馒头都喂猪了,他讨个巧事也没啥。既然连校长都这么纵容他,别人也就点不起火了。正当大家以为风浪已经平息时,老常却把几名学生叫到了值班室,江湖道理一摆,点住脑门挨个骂了一通——看来,老常还有一副快意恩仇的脾气。
老常从来都不会离开我们,就算看不到他的影子,也能从那富有节奏的铃声中,感知到他的存在。可是有一天,熟悉的铃声突然中断了。
老常被派出所抓啦!有人放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传话的人只说了结果,没给出原因,我们议论纷纷,一致归结为男女之事。镇子是个大天地,老常连几个毛头学生的嘴巴都堵不住,更管不住镇上的风言风语。政教处的马主任负责处理老常的事,走得急匆匆宛如火燎一般。
当我是个乡下人吗,老子是镇中学的职工,别人存车一毛五,凭啥收我两毛钱?蹲在派出所里的老常,理直气壮地辩解道。就算你是个大人物,也不能当场给人家两拳头吧?打了人就得出点钱,不然难平和!所长摊着巴掌反驳道。老常不认罚,存车员不妥协,双方从下午三点一直僵持到晚上八点,无奈之下,所长只好把电话打到了镇中学。于是,马主任奉命去领人,钱一缴认了罚,连拖带拽地把老常扯了回来。老常心里不痛快,一路走一路骂,直到进了校门还在朝派出所方向张望呢。不过,在经过那挂铃铛时,老常忽然闭上了嘴巴,望着飘动的铃绳摇了摇头。
老常不在,当晚的铃没人打,老校长只好亲自出马。铃声单调而断续,完全失去了以往的飘逸和自信,就连老师们也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幸好,学校的铃声只断了一天,就恢复了昔日的风采。预备铃自然轻快,两响一停;上课铃短暂急促,三响一停;放学铃舒缓自由,一响一停;每种铃声都带着明快的节奏感,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
无所事事时,老常就坐在门槛上嘀咕:马主任老实,白给了人家两张“大团结”,要是按我的性格,他连个屁渣子都讹不到,不就是一存车员吗,呸……嘀咕完毕,老常阴沉的脸色开朗了许多,甚至还露出了胜利般的笑容。
人们倾尽一生所追求的,无非出人头地。对于老常来说,他想要的也只不过是一个不被蔑视与轻贱的“大我”而已。打铃,打出个说道来;做人,做出个说道来。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塑造了老常这个学校的打铃人的形象,说他是全校最守时的人,打铃从未失误过,体现了他的老实善良,忠于职守。
B.老常把学生吃剩的馒头送到饭店换零花钱被学生知道后,他就帮学生结了账算是“封口费”,反映了老常也有点圆滑。
C.小说写老常认为存车员办事不公道该挨打,不该交罚金,所以不给派出所交罚金,这样写的主要作用是表现老常正直。
D.学校有胆大的孩子戏问老常是不是北大打铃系毕业的,也有孩子故意给老常制造麻烦,老常不在乎,仍热爱这份工作。
5.小说以“老常的铃声”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
答:
6.“打铃,打出个说道来;做人,做出个说道来”这句话,既是理解老常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参考答案
4.C 这样写的主要作用是表现老常知道是非曲直,但有些固执;也讲情讲理,但有些偏激。
5.①“铃声”作为一种时间信息,象征老常的人生和精神。(2分)②“铃声”传递着老常的劳作行为,蕴含着老常对学校的热爱,也暗含着他对学生的爱护。(3分)
6.老常层面:①老常是一个忠于职守的学校打铃人,勤劳负责地做好本职工作。②老常不想被别人蔑视、轻贱,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即使地位低微,也要做个“大我”。(3分)小说主旨层面:①老常打铃打出特色来,体现出对劳动者价值的肯定。②尽管老常只是一个学校普通的打铃人,但他也是镇中学的职工,他用实际行动维护着自己“大我”的人格与尊严。(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