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口的守望》阅读答案
时间:2017-12-14
巷口的守望
余显斌
那是条小巷,江南常见的小巷。
巷子被粉墙夹持着,很深很深,深得如同岁月一样绵远悠长。巷子里铺着的细麻石子,也被岁月的齿痕打磨得光光亮亮。
一个老人静静地坐在巷子里,他背靠着墙壁,头发大部分已成白色,面色苍白,满脸皱纹,两眼直勾勾地望着对面墙壁。他是个瞎子。
巷子很静,偶尔的,有老太太买菜,提着篮子走过;有老头散步,拐杖敲着石子路,一路敲过去。然后一切又恢复了寂静,只有墙头几朵花儿,在零零散散地开着。
老人静静地坐在一条凳子上。一只大黄狗卧在他的腿边,间或叫两声,声音红铜一样亮,在巷中正午的阳光下跳荡着,一波一波的。
一个女人走来,看见老人。女人俯下身子问:“老人家,太阳很大,你怎么不回家?”
老人摇着头,他在等自己的儿子,儿子就是在这条巷子里走出去的,一直走向远方。走时,说他很快会回来的。现在,他在等那小子。老人嘟囔着,口水流下来。有人告诉女人,老人有老年痴呆,不听人劝。
女人走了,走了好远,回过头来,深深的巷子中,老人坐在凳子上,狗卧在他身旁,不时叫两声,苍凉,孤寂。女人再来时,是个秋雨天,树叶飘零,老人仍坐在巷子口,面前放着个碗,里面有零零落落的钱。
雨,丝绵一样细细密密铺下来。老人穿着一件破雨衣,黄狗卧在他雨衣下的一角里。细雨湿了老人的雨衣,湿了小巷,更湿了江南的天地。
老人在雨中打着盹儿,头一点一点的。
女人叹口气,悄悄走近,拿了些钱放在老人面前的碗里。老人一惊,醒了道:“山子,你回来了?”女人不说话,悄悄转身离去。老人侧了一会儿耳朵,长叹一声,摸着黄狗道:“不是的,是我做梦,梦见山子回来了。”老人的话,迅即被江南雨润湿,潮潮的。
再次经过时,已是江南的暮春。
老人面色灰黑,两腮塌陷,头顶上稀稀疏疏地长着能数得过来的几十根白头发,虽是坐在凳子上,但能看得出,他的腰弯得厉害,头挺着都有些艰难。和以往不同的是,他的身边多了根棍子。黄狗也不在了。
老人听到脚步声,侧着头问:“山子,是山子吗?”
女人涩着声说不是的,是过路的。然后放了些钱,转身轻轻走了。巷子中,只剩下老人,还有无边的雨,和雨里一声长叹。
当女人在信里告诉我这些时,我捧着信,泣不成声。
是的,我就是山子。女人,是我的一个同学。那个老人,就是我爹。
我从小巷走出,走向远处,走进监狱。临走时,为了不让爹伤心,我说:“爹,我出去一趟,不久就回来。”爹点头说,好,好,我等你。
可是,一个贪污十几万的人,怎么会很快就回来啊?
我读罢同学的信,暗暗发誓,我要早日回去,巷子中,爹在等我,在晴日雨天里等我,从没离去。
由于表现好,我获得减刑。
我出狱时,又是杏花春雨天,细雨蒙蒙地下着。我没有丝毫停留,拦了辆出租车,直奔巷子——爹日夜留守的巷子。
天青色的烟雨里,巷子中空空的,没有一个人。只有一个凳子,在雨中空落落的放着,已经淋湿。有过路老人告诉我,这凳子是一个老人的,他在这儿等他的儿子,可最终没有等到,倒在了这儿,闭眼前留言,凳子放在这儿,让儿子知道,爹在这儿等他,一直等着。
我站在那儿,泪水滑落下来。突然跪在凳子前,喊一声“爹,儿子对不起你。”
江南雨啊,扯天扯地地漫下来,遮住了天,遮住了地,遮住了仄仄的小巷。
4. 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山子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山子请求女人看顾老人、了解老人的境况,并且为了能回家看老人,山子在狱中表现良好,获得减刑。
B. 小说中的小巷狭长、悠远、寂静,老人在这里等待儿子,暗示了他无法排遣的无尽的孤独、寂寞、盼望和思念。
C. 老人静静地坐在凳子上,很少说话,很少动一动,像个泥塑,这说明他内心是平静的,他坚信儿子一定会回来看望自己。
D. 小说以很大篇幅描写老人等待儿子的过程,目的是突出老人在等待中饱受物质和精神上的煎熬。
5. 小说开头写江南的小巷,有什么作用?
6. 对于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说是老人,有人说是山子,你认为是谁,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4. B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A项,“山子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有误,小说的线索人物是女人,她关心着老人,也关心着狱中的山子,是她让山子知道了老人的境况。C项,从大黄狗的叫声中可以看出老人内心的焦急和不平静。D项,小说的主题是警示犯罪分子,他们的行为害人害己,还害了自己的亲人。
5. (1)点明了老人所处的生活环境 (2)渲染了悲凉、沉闷的气氛(3)具有象征意义,深化小说主题(4)推动小说情节发展、暗示了人物的心理和性格 (答对1点2分,三点满分5分)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开头写江南的小巷,有什么作用”,这是考查小说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先找到这段景物描写,明确描写的中心以及景物的特点,“那是条小巷,江南常见的小巷。巷子被粉墙夹持着,很深很深,深得如同岁月一样绵远悠长。巷子里铺着的细麻石子,也被岁月的齿痕打磨得光光亮亮”,这段写景文字描写的对象是“江南的小巷”,这是老人所处的生活环境,为老人的活动提供场所;“很深很深”“细麻石子……”,这些内容渲染了沉闷的气氛,暗示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同时对情节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如下: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②映衬人物心情,烘托人物性格、心理;③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发展;④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人物命运,衬托主题。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分要点回答。一般的答题模式为:……具体描写了……景色,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揭示人物心境,……体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情节发展。比如本题中,因处于开头,故这段对江南小巷的描写,为人物的出场提供了场所,同时用小巷的特点来反映人物的心理,推动整个故事的发展。
6. 示例一:是老人,小说以很大篇幅写老人,老人的行为感动了山子,使山子在狱中表现良好而提前出狱,老人的苦苦等待其实是对犯罪分子的警示。
实例二:是山子,尽管小说前半部分山子没出面,但他是老人要等的人,这是对山子的侧面描写,整篇小说其实都是在写山子的心理变化。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对于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说是老人,有人说是山子,你认为是谁,请说明理由”,这是针对小说的主人公设问。考生首先应明确辨别主人公的方法,然后明确态度,从如下几个方面思考作答。一个角度是从人物所处的现实环境,看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个角度是从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角度,几个人物间存在着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实写与虚写的关系;第三个角度是从情节的角度,是否能够成情节的波澜;第四个角度是从主题的角度,思考作者想表达传统的人性美、人情美。比如本文中,如确定“老人”是主人公,考生可以用词的多少、人物与情节以及其他人物的关联、主旨等几个角度思考;如确定“山子”是主人公,可以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内容表达等几个角度思考。
余显斌
那是条小巷,江南常见的小巷。
巷子被粉墙夹持着,很深很深,深得如同岁月一样绵远悠长。巷子里铺着的细麻石子,也被岁月的齿痕打磨得光光亮亮。
一个老人静静地坐在巷子里,他背靠着墙壁,头发大部分已成白色,面色苍白,满脸皱纹,两眼直勾勾地望着对面墙壁。他是个瞎子。
巷子很静,偶尔的,有老太太买菜,提着篮子走过;有老头散步,拐杖敲着石子路,一路敲过去。然后一切又恢复了寂静,只有墙头几朵花儿,在零零散散地开着。
老人静静地坐在一条凳子上。一只大黄狗卧在他的腿边,间或叫两声,声音红铜一样亮,在巷中正午的阳光下跳荡着,一波一波的。
一个女人走来,看见老人。女人俯下身子问:“老人家,太阳很大,你怎么不回家?”
老人摇着头,他在等自己的儿子,儿子就是在这条巷子里走出去的,一直走向远方。走时,说他很快会回来的。现在,他在等那小子。老人嘟囔着,口水流下来。有人告诉女人,老人有老年痴呆,不听人劝。
女人走了,走了好远,回过头来,深深的巷子中,老人坐在凳子上,狗卧在他身旁,不时叫两声,苍凉,孤寂。女人再来时,是个秋雨天,树叶飘零,老人仍坐在巷子口,面前放着个碗,里面有零零落落的钱。
雨,丝绵一样细细密密铺下来。老人穿着一件破雨衣,黄狗卧在他雨衣下的一角里。细雨湿了老人的雨衣,湿了小巷,更湿了江南的天地。
老人在雨中打着盹儿,头一点一点的。
女人叹口气,悄悄走近,拿了些钱放在老人面前的碗里。老人一惊,醒了道:“山子,你回来了?”女人不说话,悄悄转身离去。老人侧了一会儿耳朵,长叹一声,摸着黄狗道:“不是的,是我做梦,梦见山子回来了。”老人的话,迅即被江南雨润湿,潮潮的。
再次经过时,已是江南的暮春。
老人面色灰黑,两腮塌陷,头顶上稀稀疏疏地长着能数得过来的几十根白头发,虽是坐在凳子上,但能看得出,他的腰弯得厉害,头挺着都有些艰难。和以往不同的是,他的身边多了根棍子。黄狗也不在了。
老人听到脚步声,侧着头问:“山子,是山子吗?”
女人涩着声说不是的,是过路的。然后放了些钱,转身轻轻走了。巷子中,只剩下老人,还有无边的雨,和雨里一声长叹。
当女人在信里告诉我这些时,我捧着信,泣不成声。
是的,我就是山子。女人,是我的一个同学。那个老人,就是我爹。
我从小巷走出,走向远处,走进监狱。临走时,为了不让爹伤心,我说:“爹,我出去一趟,不久就回来。”爹点头说,好,好,我等你。
可是,一个贪污十几万的人,怎么会很快就回来啊?
我读罢同学的信,暗暗发誓,我要早日回去,巷子中,爹在等我,在晴日雨天里等我,从没离去。
由于表现好,我获得减刑。
我出狱时,又是杏花春雨天,细雨蒙蒙地下着。我没有丝毫停留,拦了辆出租车,直奔巷子——爹日夜留守的巷子。
天青色的烟雨里,巷子中空空的,没有一个人。只有一个凳子,在雨中空落落的放着,已经淋湿。有过路老人告诉我,这凳子是一个老人的,他在这儿等他的儿子,可最终没有等到,倒在了这儿,闭眼前留言,凳子放在这儿,让儿子知道,爹在这儿等他,一直等着。
我站在那儿,泪水滑落下来。突然跪在凳子前,喊一声“爹,儿子对不起你。”
江南雨啊,扯天扯地地漫下来,遮住了天,遮住了地,遮住了仄仄的小巷。
4. 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山子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山子请求女人看顾老人、了解老人的境况,并且为了能回家看老人,山子在狱中表现良好,获得减刑。
B. 小说中的小巷狭长、悠远、寂静,老人在这里等待儿子,暗示了他无法排遣的无尽的孤独、寂寞、盼望和思念。
C. 老人静静地坐在凳子上,很少说话,很少动一动,像个泥塑,这说明他内心是平静的,他坚信儿子一定会回来看望自己。
D. 小说以很大篇幅描写老人等待儿子的过程,目的是突出老人在等待中饱受物质和精神上的煎熬。
5. 小说开头写江南的小巷,有什么作用?
6. 对于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说是老人,有人说是山子,你认为是谁,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4. B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A项,“山子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有误,小说的线索人物是女人,她关心着老人,也关心着狱中的山子,是她让山子知道了老人的境况。C项,从大黄狗的叫声中可以看出老人内心的焦急和不平静。D项,小说的主题是警示犯罪分子,他们的行为害人害己,还害了自己的亲人。
5. (1)点明了老人所处的生活环境 (2)渲染了悲凉、沉闷的气氛(3)具有象征意义,深化小说主题(4)推动小说情节发展、暗示了人物的心理和性格 (答对1点2分,三点满分5分)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开头写江南的小巷,有什么作用”,这是考查小说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先找到这段景物描写,明确描写的中心以及景物的特点,“那是条小巷,江南常见的小巷。巷子被粉墙夹持着,很深很深,深得如同岁月一样绵远悠长。巷子里铺着的细麻石子,也被岁月的齿痕打磨得光光亮亮”,这段写景文字描写的对象是“江南的小巷”,这是老人所处的生活环境,为老人的活动提供场所;“很深很深”“细麻石子……”,这些内容渲染了沉闷的气氛,暗示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同时对情节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如下: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②映衬人物心情,烘托人物性格、心理;③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发展;④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人物命运,衬托主题。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分要点回答。一般的答题模式为:……具体描写了……景色,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揭示人物心境,……体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情节发展。比如本题中,因处于开头,故这段对江南小巷的描写,为人物的出场提供了场所,同时用小巷的特点来反映人物的心理,推动整个故事的发展。
6. 示例一:是老人,小说以很大篇幅写老人,老人的行为感动了山子,使山子在狱中表现良好而提前出狱,老人的苦苦等待其实是对犯罪分子的警示。
实例二:是山子,尽管小说前半部分山子没出面,但他是老人要等的人,这是对山子的侧面描写,整篇小说其实都是在写山子的心理变化。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对于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说是老人,有人说是山子,你认为是谁,请说明理由”,这是针对小说的主人公设问。考生首先应明确辨别主人公的方法,然后明确态度,从如下几个方面思考作答。一个角度是从人物所处的现实环境,看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个角度是从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角度,几个人物间存在着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实写与虚写的关系;第三个角度是从情节的角度,是否能够成情节的波澜;第四个角度是从主题的角度,思考作者想表达传统的人性美、人情美。比如本文中,如确定“老人”是主人公,考生可以用词的多少、人物与情节以及其他人物的关联、主旨等几个角度思考;如确定“山子”是主人公,可以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内容表达等几个角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