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悟性——对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和特质的一种审视》阅读答案
时间:2018-01-12
康德认为,认识含有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要素。感性是接受印象的能力,知性是规则的能力,理性是原理的能力,它们一起构成人类认识的完整结构。康德的这一划分,揭示了认识的基本层次,确立了理性的至高地位。西方的哲学思维方式本质上是理性主义,而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却与其迥然而异:它无疑也含有理性主义的因素,但并不归结为理性主义;它较注重悟性、直觉和体验,但又不归结为非理性主义和直觉主义。它在本质上更具有“悟性”的色彩,是“悟性主义”。。
儒家的“格物致知”,通俗地说,就是用既有的思维尺度、框架去衡量、测度对象。只是这种把握绝非理性主义,它更具有“豁然贯通”的悟性特色。“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由此可见,在孔子看来,如若过多地理性思考,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往往反致迷惑。老子的“玄览”,概括了道家的根本思维方式。“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物”,从最超验的层次对事物的一种整体性的观照和透察。超验即要排除一切感性经验、语言概念和欲望,保持内心的清静和安宁。只有如此,才能做到“常无欲,以观其妙”。
中国佛教特别是禅宗是中印文化融合的产物,又吸收了儒家特别是道家的要素,凝聚了中国乃至东方悟性思维的精华。在佛家看来,“开悟”是修行之目的,而“菩提”为所悟之智,“涅”为所悟之理,佛及阿罗汉则为所开悟者。佛教义理对“悟”或“了悟”有甚为精密、详尽的研究和解说。依所悟之程度,将悟分为“小悟”和“大悟”;依所悟之迟速,将悟分为“渐悟”和“顿悟”;依所悟之途径,将悟分为“解悟”和“证悟”(由理解真理而知者为解悟,由实践修行而体得真理者为证悟);依所悟之主体,将悟分为“悟自”和“悟他”,更为重要的是,佛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累了一整套系统而完备的了悟的方法,堪称无数佛教大师和佛教徒通过世代刻苦修行实践所取得的丰富的悟性体验的结晶。这种悟性主义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特质尤其在中国禅宗中得到典型的充分的呈示。
中国传统哲学的悟性主义思维方式在儒家、道家和中国佛教特别是禅宗的悟性理论中体现得最为集中和鲜明。总体上说,以儒道释特别是中国禅宗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哲学的悟性思维方方式,完全超出了康德所划定的“感性、知性、悟性”的认识框架,超出了康德将理性视为认识的最高形式的观点,从而也超出了西方意义上的“哲学”范畴本身。因此,感性、理性、悟性应是人类认识所固有的要素,它们都不可缺少。
(摘编自侯才《论悟性——对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和特质的一种审视》)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康德建构的人类认识模式基于西方文化和哲学立场,而容纳不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
B. 儒家的“格物致知”和道家的“玄览”是悟性主义思维方式,它反对理性主义,倡导超验性观察思考。
C. 悟性思维方式在禅宗和佛教中有很多体现,为了开悟,需要“菩提”的智慧,方能悟到“涅”的真理。
D. 中国禅宗的悟性理论超出了康德的认识框架,进而也超出了西方康德所代表的“哲学”含义本身。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中西哲学视角审视东方悟性主义和西方理性主义阐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悟性思维。
B. 文章以西方主流思维方式“理性主义”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中国传统哲学“悟性主义”的价值。
C. 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的篇幅阐述中国禅宗的“悟性”思维,表明了中国禅宗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代表。
D. 对于认识模式,文章先交代西方传统思维方式,接着对比分析中国传统哲学的悟性思维,最后完善了认识结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用西方哲学的“理性”思维理解中国传统哲学,那么中国哲学就是不可思的、神秘主义的、直觉的存在。
B. 鉴于东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各自特点,由此可知未来文化就不应是“西方文化”,而是多元文化的融合。
C. 只有读懂精密详尽的佛教义理,从而在刻苦修行的实践中取得丰富的悟性体验,才能觉悟真理实相。
D. 悟性思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对悟性思维的梳理和挖掘,也是对原有人类认识结构的补充和丰富。
【答案】
1. A
2. C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B项,“它反对理性主义,倡导超验性观察思考”说法不当。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二段,由原文可知,儒家的“格物致知”“绝非理性主义”,而道家的“玄览”“从最超验的层次对事物的一种整体性的观照和透察”。C项,由原文“中国佛教特别是禅宗是中印文化融合的产物”可知,“禅宗和佛教中”说法不当,禅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是中国化后的佛教;“‘菩提’的智慧”“‘涅’的真理”说法不当,原文是“‘菩提’为所悟之智,‘涅’为所悟之理”。D项,“超出了西方康德所代表的‘哲学’含义本身”不当,原文是“从而也超出了西方意义上的‘哲学’范畴本身”。
2. 试题分析:C项,“表明了中国禅宗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代表”无中生有,文中只提到“中国传统哲学的悟性主义思维方式在儒家、道家和中国佛教特别是禅宗的悟性理论中体现得最为集中和鲜明”,据此无法推出“中国禅宗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代表”的结论。
点睛: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本题C项就属于无中生有。
3. 试题分析:C项以偏概全。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三段,由原文 “佛教义理对‘悟’或‘了悟’有甚为精密、详尽的研究和解说”“一整套系统而完备的了悟的方法,堪称无数佛教大师和佛教徒通过世代刻苦修行实践所取得的丰富的悟性体验的结晶” 可知,这些内容都是针对“中国佛教特别是禅宗”而言的,不具有普遍意义。
儒家的“格物致知”,通俗地说,就是用既有的思维尺度、框架去衡量、测度对象。只是这种把握绝非理性主义,它更具有“豁然贯通”的悟性特色。“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由此可见,在孔子看来,如若过多地理性思考,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往往反致迷惑。老子的“玄览”,概括了道家的根本思维方式。“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物”,从最超验的层次对事物的一种整体性的观照和透察。超验即要排除一切感性经验、语言概念和欲望,保持内心的清静和安宁。只有如此,才能做到“常无欲,以观其妙”。
中国佛教特别是禅宗是中印文化融合的产物,又吸收了儒家特别是道家的要素,凝聚了中国乃至东方悟性思维的精华。在佛家看来,“开悟”是修行之目的,而“菩提”为所悟之智,“涅”为所悟之理,佛及阿罗汉则为所开悟者。佛教义理对“悟”或“了悟”有甚为精密、详尽的研究和解说。依所悟之程度,将悟分为“小悟”和“大悟”;依所悟之迟速,将悟分为“渐悟”和“顿悟”;依所悟之途径,将悟分为“解悟”和“证悟”(由理解真理而知者为解悟,由实践修行而体得真理者为证悟);依所悟之主体,将悟分为“悟自”和“悟他”,更为重要的是,佛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累了一整套系统而完备的了悟的方法,堪称无数佛教大师和佛教徒通过世代刻苦修行实践所取得的丰富的悟性体验的结晶。这种悟性主义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特质尤其在中国禅宗中得到典型的充分的呈示。
中国传统哲学的悟性主义思维方式在儒家、道家和中国佛教特别是禅宗的悟性理论中体现得最为集中和鲜明。总体上说,以儒道释特别是中国禅宗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哲学的悟性思维方方式,完全超出了康德所划定的“感性、知性、悟性”的认识框架,超出了康德将理性视为认识的最高形式的观点,从而也超出了西方意义上的“哲学”范畴本身。因此,感性、理性、悟性应是人类认识所固有的要素,它们都不可缺少。
(摘编自侯才《论悟性——对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和特质的一种审视》)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康德建构的人类认识模式基于西方文化和哲学立场,而容纳不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
B. 儒家的“格物致知”和道家的“玄览”是悟性主义思维方式,它反对理性主义,倡导超验性观察思考。
C. 悟性思维方式在禅宗和佛教中有很多体现,为了开悟,需要“菩提”的智慧,方能悟到“涅”的真理。
D. 中国禅宗的悟性理论超出了康德的认识框架,进而也超出了西方康德所代表的“哲学”含义本身。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中西哲学视角审视东方悟性主义和西方理性主义阐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悟性思维。
B. 文章以西方主流思维方式“理性主义”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中国传统哲学“悟性主义”的价值。
C. 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的篇幅阐述中国禅宗的“悟性”思维,表明了中国禅宗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代表。
D. 对于认识模式,文章先交代西方传统思维方式,接着对比分析中国传统哲学的悟性思维,最后完善了认识结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用西方哲学的“理性”思维理解中国传统哲学,那么中国哲学就是不可思的、神秘主义的、直觉的存在。
B. 鉴于东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各自特点,由此可知未来文化就不应是“西方文化”,而是多元文化的融合。
C. 只有读懂精密详尽的佛教义理,从而在刻苦修行的实践中取得丰富的悟性体验,才能觉悟真理实相。
D. 悟性思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对悟性思维的梳理和挖掘,也是对原有人类认识结构的补充和丰富。
【答案】
1. A
2. C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B项,“它反对理性主义,倡导超验性观察思考”说法不当。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二段,由原文可知,儒家的“格物致知”“绝非理性主义”,而道家的“玄览”“从最超验的层次对事物的一种整体性的观照和透察”。C项,由原文“中国佛教特别是禅宗是中印文化融合的产物”可知,“禅宗和佛教中”说法不当,禅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是中国化后的佛教;“‘菩提’的智慧”“‘涅’的真理”说法不当,原文是“‘菩提’为所悟之智,‘涅’为所悟之理”。D项,“超出了西方康德所代表的‘哲学’含义本身”不当,原文是“从而也超出了西方意义上的‘哲学’范畴本身”。
2. 试题分析:C项,“表明了中国禅宗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代表”无中生有,文中只提到“中国传统哲学的悟性主义思维方式在儒家、道家和中国佛教特别是禅宗的悟性理论中体现得最为集中和鲜明”,据此无法推出“中国禅宗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代表”的结论。
点睛: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本题C项就属于无中生有。
3. 试题分析:C项以偏概全。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三段,由原文 “佛教义理对‘悟’或‘了悟’有甚为精密、详尽的研究和解说”“一整套系统而完备的了悟的方法,堪称无数佛教大师和佛教徒通过世代刻苦修行实践所取得的丰富的悟性体验的结晶” 可知,这些内容都是针对“中国佛教特别是禅宗”而言的,不具有普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