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条课内诗词经典名句及赏析
时间:2015-06-13
1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氓》)
首句以桑叶未落时的美丽起兴,又把这美丽比作女子年轻的容颜;后两句把女子沉醉于爱情比作鸠鸟贪食桑椹,形象地表现了这一行为的悲剧性与危险性。
2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
以鸠鸟在河畔欢快地鸣叫起兴,引出君子对淑女的爱恋。
3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关雎》)
以采摘荇菜起兴。并把获得女子芳心、与心爱女子交好,比作采摘荇菜一样飘忽不定、难以捉摸。
4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
用蒹葭之状起兴,营造了一种苍凉迷茫的氛围,引起下文对芳踪飘忽的伊人的追寻。
5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乐景写哀,用春色的美丽反衬征人内心的离别之痛;今日回家“雨雪霏霏”之景更和昔日出征之景对照鲜明,反映战争带来的伤痛。
6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眦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用“江离”、“辟芷”、“秋兰”、“木兰”、“宿莽”等香草,比喻高尚的品德;用采摘佩戴这些香草的行为,比喻诗人加强自身的修养。
7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踏。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孔雀东南飞》)
用赋的手法,极力铺陈渲染了兰芝辞行之前梳妆的场面,表现她的美丽与自尊。
8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行行重行行》)
以鸟兽依恋故园的画面比喻游子对家人的依恋,也暗含思妇对游子的思念。
9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比喻诗人如高山大海般宽广的胸怀,表现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以“周公吐哺”的典故自我期许,表现诗人礼贤下士、一统天下的远大抱负。
10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以笼中鸟依恋旧林、池中鱼思念故渊自比,生动地表现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11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时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用五岳、赤城、天台这些高大的事物,从侧面衬托出天姥山的高峻巍峨。
12 但见悲鸟号枯木,雄飞呼雌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对“悲鸟”、“子规”等意象的描绘,渲染孤身攀登蜀道的凄凉氛围,为主旋律的再次响起做铺垫。
13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用黄河东流不回比喻韶华易逝,以黄河水流的壮阔永恒反衬自己生命的渺小短暂。
14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写残缺的“山中月”、破碎的“水中影”,寓情于景,抒发自己对故人的眷恋之情和想见而不得的遗憾。
15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各城闻笛》)
作者在客居洛阳的夜里,听到具有惜别怀远之意的“折柳”曲,触景生情,引发了浓烈的思乡之情。
16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
“长安月”、“捣衣声”、“秋风”三者交织成立体的秋夜图,使主人公触景生情,引发怀念远在玉关的征人的深情。
17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诗人不写自己身困长安、生死未卜的处境,也不说自己如何思念妻子,而是神驰千里,虚笔推想妻子望月思人忧心忡忡,伉俪深情感人肺腑。
18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双照”既感伤“今夜”的“独看”,又回忆往昔的“同看”,更虚笔预想未来的团聚,“何时”流露出热切期望。
19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因国破而悲怆感伤,移情于景,设置了花似溅泪、鸟若惊心的哀伤画面。
20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描写庭院草色碧绿、黄鹂隔叶啼鸣的欢快场景,“自”、“空”中透出悲情,以乐景写哀,反衬诗人内心的感伤及武侯身后的寂寞。
21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
描绘江碧鸟白、山青花红的美好春光,以乐景写哀,反衬思归不得的伤感。
22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
描写微风吹拂的江岸细草和孤独停泊的月夜小舟,寓情于景,暗喻诗人渺小无助的境况,传达孤苦寂寞的情怀。
23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描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江流、灿烂的星月这些雄浑阔大的景象,以乐景写哀,反衬诗人飘泊无依的孤苦形象和颠簸劳累的凄怆心情。
24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用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回鸟等意象渲染悲凉的气氛,寓情于景,并用哀猿、回鸟自比,寄予了孤苦无依、徘徊无助的伤感之情。
25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描绘“落木萧萧”、“长江滚滚”等肃杀而壮阔的画面,用乐景写哀,以自然的宏大永恒,反衬诗人韶光已逝却壮志未酬的悲苦之情。
26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杜甫《江汉》)
选取“片云”、“孤月”两个意象自比,“片云”和自己一样漂泊,“夜月”和自己一样孤独,寓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漂泊他乡孤苦无助的悲凉之情。
27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杜甫《江汉》)
设取暗淡夕阳、瑟瑟秋风等暗喻暮年悲苦的意象,以哀景写乐,反衬诗人处境艰难而壮心不已的情怀。
28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写洞庭湖将广袤的吴楚大地一裂为二,日月星辰仿佛漂浮其上。用乐景写哀,以洞庭湖磅礴壮丽的景象,反衬诗人漂泊无依、颠连无告的凄凉之情。
29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江天无尘、明月孤寂的景象,使诗人触景生情,引发了人生短暂、江月永恒的遐思冥想。
30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先描写月照松间、泉流石上的画面。渲染一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幽雅的山间月夜图;“浣女”、“渔舟”的出场,更以人物的喧闹反衬山林的宁静。
31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
幽怨呜咽的笛声,触发征人的思乡之愁;虚笔推想妻子的“金闺万里愁”,夫妻的感情更显浓厚。
32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
选取“青海”、“雪山”、“孤城”等意象,描绘一幅悲壮而迷蒙暗淡的景象,寓情于景,蕴含着征人戍边的艰苦、孤寂和重任在肩的使命感。
33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见到暗含惜别怀远之意的陌头杨柳。触景生情,勾起了对在远方征战的丈夫的思念与对当初鼓励丈夫求取功名的追悔。
34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以源远流长的黄河和高达万仞的山峰为孤城铺设背景,衬托边城的偏远孤寂,渲染边塞雄浑苍凉的氛围。
35 枫叶荻花秋瑟瑟 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选取“枫叶”、“荻花”、“江月”等意象,描绘一幅暗淡、萧瑟的秋夜图,寓情于景,抒发了诗人即将与朋友分离的凄凉、愁苦之情。
36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通过对听众寂静无言和江心秋月的描写,烘托琵琶曲的艺术魅力,留给读者涵泳回味的空间。
37 黄埃散漫风萧索 旌旗无光日色薄(白居易《长恨歌》)
以“黄埃”“风”、“日色”等意象,描绘灰暗、萧瑟的画面,寓情于景,表达唐玄宗对杨贵妃离世的痛惜。
38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白居易《长恨歌》)
基于对贵妃离世的痛惜之情,移情于景,设置月色、铃声也仿佛为此“伤心”、“断肠”的哀伤画面。
39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居易《长恨歌》)
唐玄宗回返长安,’再次见到“如面芙蓉”、“如眉柳”的美景,不禁触景生情泪流满面,勾起了物是人非、佳人不再的感伤之情。
40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
以山“在”、潮“回”的不变,反衬六朝古都繁华逝去已为“空城:’的沧桑巨变,清冷寥落的画面中,蕴含着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
41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选取当年车水马龙的乌雀桥和豪门聚居的乌衣巷,描绘其如今却野草遍布、夕阳斜照的荒凉画面,现在的荒凉与曾经的繁盛形成鲜明的反差,寓情于景,传达出沧海桑田、盛袭无常的深沉感慨。
42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李贺《李凭箜篌引》)
描绘箜篌的音响效果,侧面烘托了乐曲的魅力和李凭琴艺的高超;“老”、“瘦”更反衬出箜篌的魔力之大。
4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清明”的特殊时节和“雨纷纷”的凄清环境,使行人触景生情,引发远行思乡的伤感情怀。
44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写“银烛秋光冷画屏”、“天阶夜色凉如水”的凄清环境和“扑流萤”、“坐看星”的无聊举动,寓情于景,营造了一种寂寞冷清的氛围,抒发了女主人公的寂寞、哀怨之情。
45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诗人基于对歌女的依依不舍之情,移情于景,设置了蜡烛若也惜别垂泪的哀伤画面。
46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丝”与“思”谐音双关,喻浓烈的相思如春蚕吐丝到死方止,又把蜡烛燃烧时流下的油喻为相思之“泪”,表现了缠绵炽热的相思、生死与共的执著。
47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住思华年。(李商隐《锦瑟》)
看到锦瑟的五十弦,听到哀婉的锦瑟声,触景生情,引发了诗人对似水年华、美好时光的追忆。
48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月明”、“珠泪”写高旷皓净而又凄寒孤寂的境界,“日暖”、“玉烟”写温馨美好而文难以触及的图景,渲染了凄美圣洁的意境,寓情于景。抒发诗人的无限追怀与感伤。
49 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本是良辰美景,词人却盼着它早点结束,以乐景写哀,反衬亡国之痛。
50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词人昨夜登上小楼,感受到“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触景生情,引发不堪回首的亡国之悲。
51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描写残月、梧桐、深院等意象,渲染染秋夜的凄清氛围,寓情于景,抒发了词人心中的孤独寂寞。
5 ,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描写“雁、边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等充满边地特征的意象,渲染壮阔、荒凉、萧瑟的氛围,寓情于景,表现了戍边将士生活的艰苦和不尽的乡愁。
53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描绘凄切的蝉鸣、送别的长亭、初歇的骤雨等意象,渲染了一幅凄清、冷落的黄昏送别图,寓情于景,抒发词人浓重的离愁别绪。
54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虚笔设想一别千里之外的景象。“烟波”、“暮霭”、“楚天阔”渲染沉郁寥阔的意境。抒发浓重无边的离愁。
55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虚笔设想酒醒之后的场景,“杨柳”、“晓风”、“残月”等饱含离愁的意象,渲染凄清冷落的氛围,抒发别后的孤独寂寞。
56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柳永《蝶恋花》)
词人倚楼远望,见到“细风”、“草色”、“烟光”、“残照”等冷落萧瑟的景象,不禁触景生情,愁从中来。
57 想佳人妆楼颐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柳永《八声甘州》)
不写自己思念佳人,而虚写悬想佳人思念自己却不知我“正恁凝愁”,巧妙表现词人伤离别的悲凉情怀。
58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
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描绘赤壁景观:山崖高插云霄,浪涛搏击江岸,卷起千万堆澎湃的浪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壮阔景象。
59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苏轼《江城子》)
虚笔推想与亡故十年的妻子再相逢的情景,“尘满面,鬓如霜”的白描之笔,写出十年来宦海浮沉,词人饱经忧患身心衰老,即使与妻子相见也会不相识的感慨。
60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
“五月渔郎相忆否”,不写自己思念家乡朋友,而虚笔推想渔郎是否想念自己。“小楫轻舟,入芙蓉浦”虚构回家的梦景,传神地写出了思乡之情。
61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岳飞《小重山》)
描写寒蛩鸣叫、帘外明月等凄清、寂静的意象和词人“惊梦”、“独行”的举动,寓情于景与事中,抒写词人内心的孤寂、愁苦。
62 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一剪梅》)
描写花落香残的景色和枕席生凉的触觉,透露着秋意的冷落、萧条,寓情于景,蕴含词人独处的落寞。
63 花自飘零水自流。(李清照《一剪梅》)
描写自落之花与独逝之水的萧瑟景色,喻指夫妻聚少离多、华年流逝,寓情于景,传达了女词人的凄消落寞之感,两个“自”更流露出一丝无奈。
64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三组叠词层层递进,由词人“寻寻觅觅”的举动,写到环境“冷冷清清”的悲凉,再到内心“凄凄惨惨戚戚”的巨大伤痛,直抒词人在遭受重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无一“愁”字,却声声泣泪,字字含愁。
65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以菊花盛开之乐景,反衬词人身心憔悴无心采摘的郁闷愁苦之情。
66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些带军事色彩的意象,渲染宏大的境界,寓情于景,表现南宋军民的抗金斗志。
67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
用孙权在京口建功立业的典故,“英雄”、“风流”表达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与缅怀,“无觅”、“雨打风吹”写孙权功业的余韵现已无存,表达对英雄的热切呼唤、对宋室昏聩的讽刺。
68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
用佛狸祠的典故。写出对民众安于异族统治的隐忧,抒发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强烈愤懑。
69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虚写扬州过去的繁盛,乐景写哀;“荠麦青青”实写现在的荒凉,虚实对比,寄寓昔盛今衰、繁华不再的黍离之悲。
70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
描写二十四桥仍然矗立、月影在水中荡漾的凄清画面,寓情于景,抒发物是人非、繁华已逝的感慨。
首句以桑叶未落时的美丽起兴,又把这美丽比作女子年轻的容颜;后两句把女子沉醉于爱情比作鸠鸟贪食桑椹,形象地表现了这一行为的悲剧性与危险性。
2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
以鸠鸟在河畔欢快地鸣叫起兴,引出君子对淑女的爱恋。
3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关雎》)
以采摘荇菜起兴。并把获得女子芳心、与心爱女子交好,比作采摘荇菜一样飘忽不定、难以捉摸。
4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
用蒹葭之状起兴,营造了一种苍凉迷茫的氛围,引起下文对芳踪飘忽的伊人的追寻。
5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乐景写哀,用春色的美丽反衬征人内心的离别之痛;今日回家“雨雪霏霏”之景更和昔日出征之景对照鲜明,反映战争带来的伤痛。
6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眦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用“江离”、“辟芷”、“秋兰”、“木兰”、“宿莽”等香草,比喻高尚的品德;用采摘佩戴这些香草的行为,比喻诗人加强自身的修养。
7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踏。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孔雀东南飞》)
用赋的手法,极力铺陈渲染了兰芝辞行之前梳妆的场面,表现她的美丽与自尊。
8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行行重行行》)
以鸟兽依恋故园的画面比喻游子对家人的依恋,也暗含思妇对游子的思念。
9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比喻诗人如高山大海般宽广的胸怀,表现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以“周公吐哺”的典故自我期许,表现诗人礼贤下士、一统天下的远大抱负。
10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以笼中鸟依恋旧林、池中鱼思念故渊自比,生动地表现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11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时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用五岳、赤城、天台这些高大的事物,从侧面衬托出天姥山的高峻巍峨。
12 但见悲鸟号枯木,雄飞呼雌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对“悲鸟”、“子规”等意象的描绘,渲染孤身攀登蜀道的凄凉氛围,为主旋律的再次响起做铺垫。
13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用黄河东流不回比喻韶华易逝,以黄河水流的壮阔永恒反衬自己生命的渺小短暂。
14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写残缺的“山中月”、破碎的“水中影”,寓情于景,抒发自己对故人的眷恋之情和想见而不得的遗憾。
15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各城闻笛》)
作者在客居洛阳的夜里,听到具有惜别怀远之意的“折柳”曲,触景生情,引发了浓烈的思乡之情。
16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
“长安月”、“捣衣声”、“秋风”三者交织成立体的秋夜图,使主人公触景生情,引发怀念远在玉关的征人的深情。
17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诗人不写自己身困长安、生死未卜的处境,也不说自己如何思念妻子,而是神驰千里,虚笔推想妻子望月思人忧心忡忡,伉俪深情感人肺腑。
18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双照”既感伤“今夜”的“独看”,又回忆往昔的“同看”,更虚笔预想未来的团聚,“何时”流露出热切期望。
19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因国破而悲怆感伤,移情于景,设置了花似溅泪、鸟若惊心的哀伤画面。
20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描写庭院草色碧绿、黄鹂隔叶啼鸣的欢快场景,“自”、“空”中透出悲情,以乐景写哀,反衬诗人内心的感伤及武侯身后的寂寞。
21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
描绘江碧鸟白、山青花红的美好春光,以乐景写哀,反衬思归不得的伤感。
22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
描写微风吹拂的江岸细草和孤独停泊的月夜小舟,寓情于景,暗喻诗人渺小无助的境况,传达孤苦寂寞的情怀。
23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描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江流、灿烂的星月这些雄浑阔大的景象,以乐景写哀,反衬诗人飘泊无依的孤苦形象和颠簸劳累的凄怆心情。
24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用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回鸟等意象渲染悲凉的气氛,寓情于景,并用哀猿、回鸟自比,寄予了孤苦无依、徘徊无助的伤感之情。
25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描绘“落木萧萧”、“长江滚滚”等肃杀而壮阔的画面,用乐景写哀,以自然的宏大永恒,反衬诗人韶光已逝却壮志未酬的悲苦之情。
26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杜甫《江汉》)
选取“片云”、“孤月”两个意象自比,“片云”和自己一样漂泊,“夜月”和自己一样孤独,寓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漂泊他乡孤苦无助的悲凉之情。
27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杜甫《江汉》)
设取暗淡夕阳、瑟瑟秋风等暗喻暮年悲苦的意象,以哀景写乐,反衬诗人处境艰难而壮心不已的情怀。
28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写洞庭湖将广袤的吴楚大地一裂为二,日月星辰仿佛漂浮其上。用乐景写哀,以洞庭湖磅礴壮丽的景象,反衬诗人漂泊无依、颠连无告的凄凉之情。
29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江天无尘、明月孤寂的景象,使诗人触景生情,引发了人生短暂、江月永恒的遐思冥想。
30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先描写月照松间、泉流石上的画面。渲染一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幽雅的山间月夜图;“浣女”、“渔舟”的出场,更以人物的喧闹反衬山林的宁静。
31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
幽怨呜咽的笛声,触发征人的思乡之愁;虚笔推想妻子的“金闺万里愁”,夫妻的感情更显浓厚。
32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
选取“青海”、“雪山”、“孤城”等意象,描绘一幅悲壮而迷蒙暗淡的景象,寓情于景,蕴含着征人戍边的艰苦、孤寂和重任在肩的使命感。
33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见到暗含惜别怀远之意的陌头杨柳。触景生情,勾起了对在远方征战的丈夫的思念与对当初鼓励丈夫求取功名的追悔。
34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以源远流长的黄河和高达万仞的山峰为孤城铺设背景,衬托边城的偏远孤寂,渲染边塞雄浑苍凉的氛围。
35 枫叶荻花秋瑟瑟 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选取“枫叶”、“荻花”、“江月”等意象,描绘一幅暗淡、萧瑟的秋夜图,寓情于景,抒发了诗人即将与朋友分离的凄凉、愁苦之情。
36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通过对听众寂静无言和江心秋月的描写,烘托琵琶曲的艺术魅力,留给读者涵泳回味的空间。
37 黄埃散漫风萧索 旌旗无光日色薄(白居易《长恨歌》)
以“黄埃”“风”、“日色”等意象,描绘灰暗、萧瑟的画面,寓情于景,表达唐玄宗对杨贵妃离世的痛惜。
38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白居易《长恨歌》)
基于对贵妃离世的痛惜之情,移情于景,设置月色、铃声也仿佛为此“伤心”、“断肠”的哀伤画面。
39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居易《长恨歌》)
唐玄宗回返长安,’再次见到“如面芙蓉”、“如眉柳”的美景,不禁触景生情泪流满面,勾起了物是人非、佳人不再的感伤之情。
40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
以山“在”、潮“回”的不变,反衬六朝古都繁华逝去已为“空城:’的沧桑巨变,清冷寥落的画面中,蕴含着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
41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选取当年车水马龙的乌雀桥和豪门聚居的乌衣巷,描绘其如今却野草遍布、夕阳斜照的荒凉画面,现在的荒凉与曾经的繁盛形成鲜明的反差,寓情于景,传达出沧海桑田、盛袭无常的深沉感慨。
42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李贺《李凭箜篌引》)
描绘箜篌的音响效果,侧面烘托了乐曲的魅力和李凭琴艺的高超;“老”、“瘦”更反衬出箜篌的魔力之大。
4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清明”的特殊时节和“雨纷纷”的凄清环境,使行人触景生情,引发远行思乡的伤感情怀。
44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写“银烛秋光冷画屏”、“天阶夜色凉如水”的凄清环境和“扑流萤”、“坐看星”的无聊举动,寓情于景,营造了一种寂寞冷清的氛围,抒发了女主人公的寂寞、哀怨之情。
45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诗人基于对歌女的依依不舍之情,移情于景,设置了蜡烛若也惜别垂泪的哀伤画面。
46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丝”与“思”谐音双关,喻浓烈的相思如春蚕吐丝到死方止,又把蜡烛燃烧时流下的油喻为相思之“泪”,表现了缠绵炽热的相思、生死与共的执著。
47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住思华年。(李商隐《锦瑟》)
看到锦瑟的五十弦,听到哀婉的锦瑟声,触景生情,引发了诗人对似水年华、美好时光的追忆。
48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月明”、“珠泪”写高旷皓净而又凄寒孤寂的境界,“日暖”、“玉烟”写温馨美好而文难以触及的图景,渲染了凄美圣洁的意境,寓情于景。抒发诗人的无限追怀与感伤。
49 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本是良辰美景,词人却盼着它早点结束,以乐景写哀,反衬亡国之痛。
50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词人昨夜登上小楼,感受到“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触景生情,引发不堪回首的亡国之悲。
51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描写残月、梧桐、深院等意象,渲染染秋夜的凄清氛围,寓情于景,抒发了词人心中的孤独寂寞。
5 ,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描写“雁、边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等充满边地特征的意象,渲染壮阔、荒凉、萧瑟的氛围,寓情于景,表现了戍边将士生活的艰苦和不尽的乡愁。
53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描绘凄切的蝉鸣、送别的长亭、初歇的骤雨等意象,渲染了一幅凄清、冷落的黄昏送别图,寓情于景,抒发词人浓重的离愁别绪。
54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虚笔设想一别千里之外的景象。“烟波”、“暮霭”、“楚天阔”渲染沉郁寥阔的意境。抒发浓重无边的离愁。
55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虚笔设想酒醒之后的场景,“杨柳”、“晓风”、“残月”等饱含离愁的意象,渲染凄清冷落的氛围,抒发别后的孤独寂寞。
56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柳永《蝶恋花》)
词人倚楼远望,见到“细风”、“草色”、“烟光”、“残照”等冷落萧瑟的景象,不禁触景生情,愁从中来。
57 想佳人妆楼颐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柳永《八声甘州》)
不写自己思念佳人,而虚写悬想佳人思念自己却不知我“正恁凝愁”,巧妙表现词人伤离别的悲凉情怀。
58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
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描绘赤壁景观:山崖高插云霄,浪涛搏击江岸,卷起千万堆澎湃的浪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壮阔景象。
59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苏轼《江城子》)
虚笔推想与亡故十年的妻子再相逢的情景,“尘满面,鬓如霜”的白描之笔,写出十年来宦海浮沉,词人饱经忧患身心衰老,即使与妻子相见也会不相识的感慨。
60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
“五月渔郎相忆否”,不写自己思念家乡朋友,而虚笔推想渔郎是否想念自己。“小楫轻舟,入芙蓉浦”虚构回家的梦景,传神地写出了思乡之情。
61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岳飞《小重山》)
描写寒蛩鸣叫、帘外明月等凄清、寂静的意象和词人“惊梦”、“独行”的举动,寓情于景与事中,抒写词人内心的孤寂、愁苦。
62 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一剪梅》)
描写花落香残的景色和枕席生凉的触觉,透露着秋意的冷落、萧条,寓情于景,蕴含词人独处的落寞。
63 花自飘零水自流。(李清照《一剪梅》)
描写自落之花与独逝之水的萧瑟景色,喻指夫妻聚少离多、华年流逝,寓情于景,传达了女词人的凄消落寞之感,两个“自”更流露出一丝无奈。
64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三组叠词层层递进,由词人“寻寻觅觅”的举动,写到环境“冷冷清清”的悲凉,再到内心“凄凄惨惨戚戚”的巨大伤痛,直抒词人在遭受重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无一“愁”字,却声声泣泪,字字含愁。
65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以菊花盛开之乐景,反衬词人身心憔悴无心采摘的郁闷愁苦之情。
66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些带军事色彩的意象,渲染宏大的境界,寓情于景,表现南宋军民的抗金斗志。
67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
用孙权在京口建功立业的典故,“英雄”、“风流”表达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与缅怀,“无觅”、“雨打风吹”写孙权功业的余韵现已无存,表达对英雄的热切呼唤、对宋室昏聩的讽刺。
68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
用佛狸祠的典故。写出对民众安于异族统治的隐忧,抒发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强烈愤懑。
69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虚写扬州过去的繁盛,乐景写哀;“荠麦青青”实写现在的荒凉,虚实对比,寄寓昔盛今衰、繁华不再的黍离之悲。
70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
描写二十四桥仍然矗立、月影在水中荡漾的凄清画面,寓情于景,抒发物是人非、繁华已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