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饮酒(其八)》阅读答案及赏析
时间:2014-12-26
饮酒(二十首)(其八)
东晋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注】绁:捆绑,束缚。
①没其姿:掩没了青松的英姿。其:一本作奇。
②殄(tiǎn腆):灭尽。异类:指众草。卓然:特立的样子。这两句是说经霜之后,众草凋零,而青松的枝干却格外挺拔。
③连林:松树连成林。人不觉:不被人注意。
④独树:一株、独棵。众乃奇:众人认为奇特。奇:一本作知。
⑤寒柯:指松树枝。
(1)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青松”的特点。(4分)
(2)从整体上看,诗人运用了哪些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①青松不屈服于逆境,生命力顽强,生在“东园”,且被众草掩没,但后来“卓然见高枝”;②在凝霜之中,青松卓然独立,不畏严寒;③青松外形伟岸挺拔,与众不同(或“独树一格”“特立独行”等均可),比成片的树林更能引起人们关注。
评分标准:答出2点并结合具体诗句,可得满分。
(2)前六句诗人托物言志,将感情寄寓在青松之中,表达出自己坚贞不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性;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苦短、不愿被世俗的尘网束缚的感慨。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其中抒情方式1分,情感1分。
二:
1.这首诗的前六句运用什么方法塑造了怎样的青松形象?
【答案】诗人用“众草”反衬“青松”,以“连林”反衬“独树”,塑造了青松不畏严寒、挺拔超凡(卓然独立)的高大形象。
2.请分析诗的结笔(“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与上文的关系。
【答案】 诗歌前半部分赞美青松的高贵品质,抒发作者对青松的赞赏,结句说人生如梦幻,世事(尘世、仕途)如尘网,表现了自己对青松般坚贞高洁(独立自由)的人格的珍视与期许。或:诗托物(前半部分写青松)言志(结句表明自己的志趣)、卒章显志,不凋的青松,正是诗人挺立不屈的性格的象征,也表现了作者对这种卓越不凡的志趣的追求。
赏析:
《饮酒》共二十首,人四十岁之后,陶渊明离开彭泽县,辞官归田,饮酒赏菊,过着自由自在的农家生活,写下这组诗。本篇《饮酒(其八)》是诗人以孤松自喻,表理自己高沽坚贞的人格与不为尘俗羁绊的理想。
全诗分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从开头至“卓然见高枝”,表现青松凌寒挺立孤高的品格。
开头两句“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写青松与众草比,它不凋零。 “众草”指众多的草和树。众草怎么能埋没青松的丰姿呢?经过风霜,青松不凋,而众多的草和树都枯萎、零落了。这两句系诗人“言志之词”,生长在东园的青松平时为众草遮没,高洁挺拔,卓然独立,意为做人应当像孤松一样,不应苟合于世俗,随波逐流。
第三、四两句“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是说等到严寒霜降,众树凋零,唯见青松卓然挺立,这又从时人令上来写。也只有等到冬天来临,寒霜使众草凋谢.青松的高枝才显得格外挺拔,“凝霜”象征着严酷的环境。联系陶渊明所处的时代,东晋政治紊乱黑暗,朝政混浊不堪,一般官僚士子更是攀龙附凤,无耻之极。而那些自命清高的人物却“个个要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所以高于晋宋人物”(《朱子语录》),这里是自比。
第五、六两句“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连林”,连着的林子,意指青松夹杂在众多的树木中。这样青松并不特出。“独树”指青松独立傲然。单看青松,“岁寒知松柏之后凋”,独立不凋,这时人们才觉得珍奇。侍人在这里进一步表现了孤松独立的奇特之美。这表现了诗人对毡炎附势的群小的憎恶,和对高洁正直的君子的赞美。
后半部分从“提壶抚寒柯”到结尾,表现自己这一生,好像在梦幻里,想到人生岂能被尘俗的羁绊拘牵。
第七、八两句“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作者提壶斟酒,抚摩青松,时时远望。“寒柯”,岁寒不凋的松枝。“远望时复为”,即“时复为远望” 的倒装。诗人在离开青松之后,还时时再远望它。这正是诗人所咏赞的“孤松”,是他高尚的人格写照。诗中的“饮材”、“提壶”都写的与酒有关,诗、把酒壶挂于孤松的寒枝上,并时时对青松远望回顾,表现了他对青松的痴爱和留恋,极写对青松的喜爱。如果说,以上诗句是对孤松的客观的赞美,其时则渗透了诗人浓厚的主观情愫了。
最后两句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指自己做官的生活,真如梦幻一般。绁,绳索,系牲口的缰绳,这里名词活用着动词,当用绳索捆住。绁尘,被世俗所羁绊。在陶渊明看来,青松经霜不凋与众树的凋零绝然不同,这是说他自已归隐之后,穷了,被歧视了,而更能显示他的人生意义。所以他又感叹自己的出仕像在梦幻中,太不清醒,受到人世官场的牵挂和羁绊,比不上青松的品格。“吾生梦幻间”,即生活在没有真实的价值观时代,所以会为世俗所束缚。诗人这时如梦初醒,说何必把自己束缚在尘网之中呢?言下之意是:做人应当像孤松一样高洁挺拔,卓然独立,而不应苟合于世俗,随波逐流。诗人所咏赞的“孤松”正是他高尚人格的写照。
本篇运用了比喻与联想。诗人用有些树木比松树高,遮掩了松树的雄姿,比喻人在特定环境的不被看重。又用寒冬到来,万木凋零,只有松树更加郁郁葱葱,喻为人品格要坚贞,要高尚。诗人又通过联想,感叹自己这一生好像在梦幻里,发出人生岂能被尘俗的羁绊拘牵的箴言。
东晋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注】绁:捆绑,束缚。
①没其姿:掩没了青松的英姿。其:一本作奇。
②殄(tiǎn腆):灭尽。异类:指众草。卓然:特立的样子。这两句是说经霜之后,众草凋零,而青松的枝干却格外挺拔。
③连林:松树连成林。人不觉:不被人注意。
④独树:一株、独棵。众乃奇:众人认为奇特。奇:一本作知。
⑤寒柯:指松树枝。
(1)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青松”的特点。(4分)
(2)从整体上看,诗人运用了哪些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①青松不屈服于逆境,生命力顽强,生在“东园”,且被众草掩没,但后来“卓然见高枝”;②在凝霜之中,青松卓然独立,不畏严寒;③青松外形伟岸挺拔,与众不同(或“独树一格”“特立独行”等均可),比成片的树林更能引起人们关注。
评分标准:答出2点并结合具体诗句,可得满分。
(2)前六句诗人托物言志,将感情寄寓在青松之中,表达出自己坚贞不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性;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苦短、不愿被世俗的尘网束缚的感慨。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其中抒情方式1分,情感1分。
二:
1.这首诗的前六句运用什么方法塑造了怎样的青松形象?
【答案】诗人用“众草”反衬“青松”,以“连林”反衬“独树”,塑造了青松不畏严寒、挺拔超凡(卓然独立)的高大形象。
2.请分析诗的结笔(“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与上文的关系。
【答案】 诗歌前半部分赞美青松的高贵品质,抒发作者对青松的赞赏,结句说人生如梦幻,世事(尘世、仕途)如尘网,表现了自己对青松般坚贞高洁(独立自由)的人格的珍视与期许。或:诗托物(前半部分写青松)言志(结句表明自己的志趣)、卒章显志,不凋的青松,正是诗人挺立不屈的性格的象征,也表现了作者对这种卓越不凡的志趣的追求。
赏析:
《饮酒》共二十首,人四十岁之后,陶渊明离开彭泽县,辞官归田,饮酒赏菊,过着自由自在的农家生活,写下这组诗。本篇《饮酒(其八)》是诗人以孤松自喻,表理自己高沽坚贞的人格与不为尘俗羁绊的理想。
全诗分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从开头至“卓然见高枝”,表现青松凌寒挺立孤高的品格。
开头两句“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写青松与众草比,它不凋零。 “众草”指众多的草和树。众草怎么能埋没青松的丰姿呢?经过风霜,青松不凋,而众多的草和树都枯萎、零落了。这两句系诗人“言志之词”,生长在东园的青松平时为众草遮没,高洁挺拔,卓然独立,意为做人应当像孤松一样,不应苟合于世俗,随波逐流。
第三、四两句“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是说等到严寒霜降,众树凋零,唯见青松卓然挺立,这又从时人令上来写。也只有等到冬天来临,寒霜使众草凋谢.青松的高枝才显得格外挺拔,“凝霜”象征着严酷的环境。联系陶渊明所处的时代,东晋政治紊乱黑暗,朝政混浊不堪,一般官僚士子更是攀龙附凤,无耻之极。而那些自命清高的人物却“个个要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所以高于晋宋人物”(《朱子语录》),这里是自比。
第五、六两句“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连林”,连着的林子,意指青松夹杂在众多的树木中。这样青松并不特出。“独树”指青松独立傲然。单看青松,“岁寒知松柏之后凋”,独立不凋,这时人们才觉得珍奇。侍人在这里进一步表现了孤松独立的奇特之美。这表现了诗人对毡炎附势的群小的憎恶,和对高洁正直的君子的赞美。
后半部分从“提壶抚寒柯”到结尾,表现自己这一生,好像在梦幻里,想到人生岂能被尘俗的羁绊拘牵。
第七、八两句“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作者提壶斟酒,抚摩青松,时时远望。“寒柯”,岁寒不凋的松枝。“远望时复为”,即“时复为远望” 的倒装。诗人在离开青松之后,还时时再远望它。这正是诗人所咏赞的“孤松”,是他高尚的人格写照。诗中的“饮材”、“提壶”都写的与酒有关,诗、把酒壶挂于孤松的寒枝上,并时时对青松远望回顾,表现了他对青松的痴爱和留恋,极写对青松的喜爱。如果说,以上诗句是对孤松的客观的赞美,其时则渗透了诗人浓厚的主观情愫了。
最后两句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指自己做官的生活,真如梦幻一般。绁,绳索,系牲口的缰绳,这里名词活用着动词,当用绳索捆住。绁尘,被世俗所羁绊。在陶渊明看来,青松经霜不凋与众树的凋零绝然不同,这是说他自已归隐之后,穷了,被歧视了,而更能显示他的人生意义。所以他又感叹自己的出仕像在梦幻中,太不清醒,受到人世官场的牵挂和羁绊,比不上青松的品格。“吾生梦幻间”,即生活在没有真实的价值观时代,所以会为世俗所束缚。诗人这时如梦初醒,说何必把自己束缚在尘网之中呢?言下之意是:做人应当像孤松一样高洁挺拔,卓然独立,而不应苟合于世俗,随波逐流。诗人所咏赞的“孤松”正是他高尚人格的写照。
本篇运用了比喻与联想。诗人用有些树木比松树高,遮掩了松树的雄姿,比喻人在特定环境的不被看重。又用寒冬到来,万木凋零,只有松树更加郁郁葱葱,喻为人品格要坚贞,要高尚。诗人又通过联想,感叹自己这一生好像在梦幻里,发出人生岂能被尘俗的羁绊拘牵的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