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崇义里滞雨》阅读答案及赏析
时间:2016-07-21
崇义里滞雨
李贺
落漠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
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②。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注]①崇义里:唐代长安城地名。此时李贺居于此,担任负责礼仪的九品小官。②签筹:古代滴水计时器中标示时刻的竹签。
1.“雨沫飘寒沟”和“南宫古帘暗”都是描写雨景的句子,写法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2.末尾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对全诗情感的抒发有何作用?(6分)
参考答案:
1.①“雨沫飘寒沟”工笔细描,着眼于近景,写出雨点叩击沟水,激起阵阵泡沫,然后慢慢飘荡而去的情景,“寒”字极力渲染了环境的凄清;②“南宫古帘暗”粗笔勾勒,摹画的是远景,写南官在烟雨迷蒙中的昏暗景象, “暗”字展示出一种“悲”的氛围。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
【解析】这道题考查考生理解作品内容,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元和六年(811)春,李贺应朝廷的征召,离家去长安担任奉礼郎一职。据新、旧《唐书》官志记载,奉礼郎为太常寺下属官,位不过从九品上,职务是掌执朝会、祭祀和巡陵的活动仪式调排,在百官跪拜时充任赞导。这样的境遇让渴望大显身手、一展才华的李贺抑郁、愁苦。正值秋天,霖雨不止,诗人索居寓址,拿些朽败的草料喂自己骑的牲口,看着雨点叩击沟水,激起一阵阵泡沫,然后又慢慢地飘荡而去。诗人抬起头眺望远方,只见烟雨迷蒙中,南宫一片昏暗,报时的竹筹 声透过湿重的雨雾传来,叩击着诗人的心弦。“雨沫飘寒沟”所写的是眼前之景,对雨景的描写是细致入微的。“南宫古帘暗”写的则是远景,一个“暗”字勾勒出烟雨笼罩中南官的昏暗景象。
2.①表达了作者对成就功名的热望、抱负未展的感伤和对家乡的思念;②表明诗人虽身处困境但仍心怀希冀,使得诗中情感由感伤而振起。(或诗人身在异乡,怀着忧闷枕剑入眠,梦中念念不忘功名,使得诗中情感更显无奈和悲凄。)
【解析】这道题考查考生理解、概括作品内容,分析作品思想感情的能力。首句的“落漠”体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此时正值秋季,秋雨羁旅,更显悲苦。在现实的重压之下,诗人因病愁而呈现出早衰的症状和心态:“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诗人满怀抱负来到长安,然而人到壮年仍抱着羁留长安的遗憾。“瘦马秣败草”,这里的瘦马、败草,何尝不是诗人境遇的写照呢!时不我待,报时的竹筹声从远处传来,让抱负未展的诗人感伤不已。“家山远千里”,此时诗人的思乡之情涌上心头。“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诗人用世功名之心颇为急切,甚至梦中也念念不忘。对末尾两句情感的理解可以有不同看法,可以理解为身处困境但仍怀希冀,亦可理解为无奈、悲凄。
简析
这首诗是诗人滞留崇义里,忆往思今而作的诗歌。
诗中首句“落漠谁家子”,运用了反问的形式,展示出了一个独居的落寞男子,离家来到长安感受秋天的孤独落寞。诗中男子的形象是诗人的真实写照,他的怀才不遇令人感叹。“落漠”,同“落寞”,体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同时,这句点明了时令,此时正值秋季,从而营造出一种凄凉、悲哀的氛围。秋的凄凉,似乎把整个诗的基调顿时拉到了悲伤的边缘,整首诗被罩上了忧伤的阴影。然而,一个人内心的无奈是最无法超越的。诗人早熟并且敏感,这令他加倍品尝到人生的苦涩,在现实的重压之下,他因病愁而呈现出早衰的症状和心态:“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诗人是怀着入世之心来到长安,然而,结果却是人到壮年仍抱着羁留长安的遗憾。恨,遗憾的意思,表现出诗人难以名状的痛苦。天空秋雨蒙蒙,而诗人心中恨意绵绵,运用了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用夜晚凄风苦雨来表现诗人的辛酸不幸。情与景相互交融,相互呼应。诗人的诗歌中常常呈现出一连串的悲凄意象,第三句中涉及到马的意象,而在末句之中也呈现出宝剑的意象。诗人常以骏马自比,或以宝剑自期,希望得到赏识重用。但是结果却是自己抚剑长叹,如骏马,苦于无伯乐赏识,处境极为悲苦,从而诗人心中充满了怅惘、悲凉和愁苦的情绪。同时,通过了“雨沫”“寒沟”等描写,极力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借以强化了诗人的悲惨与不幸。这句中,“寒”字表面上写出了天气的寒冷,然而,较之更为寒冷的却是诗人的内心,现实的无力改变导致了其内心的无奈悲叹,因而显得格外的凄凉、伤感。第三句“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描写了眼前之景,而第四句中诗人却变换了观察的角度,从远处眺望,看到了远处的贡院,听到了透过湿重的雨雾而传来的报时的竹筹声。这一系列的悲凄意象都在展示一种“悲”之美,全诗将悲的氛围和基调进行了恰到好处的处理。末两句写出了家乡远在长安的千里之外,由于报国无门,导致还乡不得,此时诗人的思乡之情涌上心头。诗人用世功名之心颇为急切,甚至梦中也念念不忘。“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这是诗人在梦中悲伤的呓语,然而,现实永远是残酷的。岁月蹉跎,时不我待,潦倒苦况,加上诗人体弱多病,从而使他陷入了无奈的没落伤感之中,难以名状的复杂情感涌上心头。
李贺
落漠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
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②。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注]①崇义里:唐代长安城地名。此时李贺居于此,担任负责礼仪的九品小官。②签筹:古代滴水计时器中标示时刻的竹签。
1.“雨沫飘寒沟”和“南宫古帘暗”都是描写雨景的句子,写法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2.末尾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对全诗情感的抒发有何作用?(6分)
参考答案:
1.①“雨沫飘寒沟”工笔细描,着眼于近景,写出雨点叩击沟水,激起阵阵泡沫,然后慢慢飘荡而去的情景,“寒”字极力渲染了环境的凄清;②“南宫古帘暗”粗笔勾勒,摹画的是远景,写南官在烟雨迷蒙中的昏暗景象, “暗”字展示出一种“悲”的氛围。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
【解析】这道题考查考生理解作品内容,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元和六年(811)春,李贺应朝廷的征召,离家去长安担任奉礼郎一职。据新、旧《唐书》官志记载,奉礼郎为太常寺下属官,位不过从九品上,职务是掌执朝会、祭祀和巡陵的活动仪式调排,在百官跪拜时充任赞导。这样的境遇让渴望大显身手、一展才华的李贺抑郁、愁苦。正值秋天,霖雨不止,诗人索居寓址,拿些朽败的草料喂自己骑的牲口,看着雨点叩击沟水,激起一阵阵泡沫,然后又慢慢地飘荡而去。诗人抬起头眺望远方,只见烟雨迷蒙中,南宫一片昏暗,报时的竹筹 声透过湿重的雨雾传来,叩击着诗人的心弦。“雨沫飘寒沟”所写的是眼前之景,对雨景的描写是细致入微的。“南宫古帘暗”写的则是远景,一个“暗”字勾勒出烟雨笼罩中南官的昏暗景象。
2.①表达了作者对成就功名的热望、抱负未展的感伤和对家乡的思念;②表明诗人虽身处困境但仍心怀希冀,使得诗中情感由感伤而振起。(或诗人身在异乡,怀着忧闷枕剑入眠,梦中念念不忘功名,使得诗中情感更显无奈和悲凄。)
【解析】这道题考查考生理解、概括作品内容,分析作品思想感情的能力。首句的“落漠”体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此时正值秋季,秋雨羁旅,更显悲苦。在现实的重压之下,诗人因病愁而呈现出早衰的症状和心态:“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诗人满怀抱负来到长安,然而人到壮年仍抱着羁留长安的遗憾。“瘦马秣败草”,这里的瘦马、败草,何尝不是诗人境遇的写照呢!时不我待,报时的竹筹声从远处传来,让抱负未展的诗人感伤不已。“家山远千里”,此时诗人的思乡之情涌上心头。“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诗人用世功名之心颇为急切,甚至梦中也念念不忘。对末尾两句情感的理解可以有不同看法,可以理解为身处困境但仍怀希冀,亦可理解为无奈、悲凄。
简析
这首诗是诗人滞留崇义里,忆往思今而作的诗歌。
诗中首句“落漠谁家子”,运用了反问的形式,展示出了一个独居的落寞男子,离家来到长安感受秋天的孤独落寞。诗中男子的形象是诗人的真实写照,他的怀才不遇令人感叹。“落漠”,同“落寞”,体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同时,这句点明了时令,此时正值秋季,从而营造出一种凄凉、悲哀的氛围。秋的凄凉,似乎把整个诗的基调顿时拉到了悲伤的边缘,整首诗被罩上了忧伤的阴影。然而,一个人内心的无奈是最无法超越的。诗人早熟并且敏感,这令他加倍品尝到人生的苦涩,在现实的重压之下,他因病愁而呈现出早衰的症状和心态:“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诗人是怀着入世之心来到长安,然而,结果却是人到壮年仍抱着羁留长安的遗憾。恨,遗憾的意思,表现出诗人难以名状的痛苦。天空秋雨蒙蒙,而诗人心中恨意绵绵,运用了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用夜晚凄风苦雨来表现诗人的辛酸不幸。情与景相互交融,相互呼应。诗人的诗歌中常常呈现出一连串的悲凄意象,第三句中涉及到马的意象,而在末句之中也呈现出宝剑的意象。诗人常以骏马自比,或以宝剑自期,希望得到赏识重用。但是结果却是自己抚剑长叹,如骏马,苦于无伯乐赏识,处境极为悲苦,从而诗人心中充满了怅惘、悲凉和愁苦的情绪。同时,通过了“雨沫”“寒沟”等描写,极力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借以强化了诗人的悲惨与不幸。这句中,“寒”字表面上写出了天气的寒冷,然而,较之更为寒冷的却是诗人的内心,现实的无力改变导致了其内心的无奈悲叹,因而显得格外的凄凉、伤感。第三句“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描写了眼前之景,而第四句中诗人却变换了观察的角度,从远处眺望,看到了远处的贡院,听到了透过湿重的雨雾而传来的报时的竹筹声。这一系列的悲凄意象都在展示一种“悲”之美,全诗将悲的氛围和基调进行了恰到好处的处理。末两句写出了家乡远在长安的千里之外,由于报国无门,导致还乡不得,此时诗人的思乡之情涌上心头。诗人用世功名之心颇为急切,甚至梦中也念念不忘。“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这是诗人在梦中悲伤的呓语,然而,现实永远是残酷的。岁月蹉跎,时不我待,潦倒苦况,加上诗人体弱多病,从而使他陷入了无奈的没落伤感之中,难以名状的复杂情感涌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