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时间:2020-10-14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法师既遍谒众师,备餐其说,详考其理,各擅宗途,验之圣典,亦隐显有异莫知适从。乃誓游西方以问所惑,并取《十七地论》以释众疑,即今之《瑜伽师地论》也。又言昔法显智严亦一时之士,皆能求法导利群生,岂使高迹无追,清风绝后?大丈夫会当继之。于是结侣陈表,有诏不许,诸人咸退,唯法师不屈。
既方事孤游,又承西路艰嶮,乃自试其心,以人间众苦种种调伏,堪任不退。然始入塔启请申其意。愿乞众圣冥加,使往还无梗。
贞观三年秋八月,将欲首途,又求祥瑞。乃夜梦见大海中有苏迷卢山,四宝所成极为严丽。意欲登山,而洪涛汹涌,又无船筏,不以为惧,乃决意而入。忽见石莲华涌乎波外,应足而生,却而观之,随足而灭。须臾至山下,又峻峭不可上。试踊身自腾,有抟飙飒至,扶而上升至山巅,四望廓然无复拥碍。喜而寤焉,遂即行矣。时年二十六也。
时有秦州僧孝达在京学涅槃经,功毕还乡,遂与俱去。至秦州,停一宿,逢兰州伴,又随去至兰州。一宿,遇凉州人送官马归,又随去至彼。停月余日,道俗请开涅槃摄论及般若经,法师皆为开发。
凉州为河西都会,襟带西蕃葱右诸国,商侣往来无有停绝。时开讲日,盛有其人皆施珍宝,稽颡赞叹,归还各向其君长称叹法师之美,云欲西来求法于婆罗门国,以是西域诸城无不预发欢心,严洒而待。散会之日,珍施丰厚,金银之钱、口马无数。法师受一半燃灯,余外并施诸寺。
时国政尚新,疆场未远,禁约百姓不许出蕃。时李大亮为凉州都督,既奉严敕,防禁特切。有人报亮云,有僧从长安来欲向西国,不知何意。亮惧,追法师问来由。法师报云,欲西求法。亮闻之逼还京。
(节选自《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备餐其说 备:齐备,广泛
B.愿乞众圣冥加 冥:暗中
C.使往还无梗 梗:阻碍
D.禁约百姓不许出蕃 蕃:藩篱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观:唐太宗李世明的年号,新皇登基都会起新年号,一个皇帝一个年号。
B.西域:是汉代以后人们对今玉门关以西的新疆以及中亚细亚等地区的总称。
C.河西:泛指黄河以西之地,汉、唐时多指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的地区。
D.稽颡:如稽首,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于是结侣陈表有诏不许。诸人咸退,唯法师不屈。
②时李大亮为凉州都督,既奉严敕,防禁特切。
(4)根据节选内容,概括三藏法师的品格。不超过25个字。
【参考答案】
(1)D
(2)A
(3)①于是他与同伴向朝廷上书,朝廷下诏不许,其他人都退却了,只有法师并不肯就此罢休。②李大亮时任凉州都督,已奉到禁令,因此防范特严。
(4)刻苦专研,精益求精;弘扬佛法,导利群生;意志坚定,不屈不挠。
【解析】【分析】(1)蕃,外族,边境少数民族。
(2)A项“一个皇帝一个年号”不对,有皇帝中途换年号,年号就不止一个。
(3)本题在翻译的时候,需要注意的词句有:侣;咸;唯;时;严敕;禁。
(4)作答本题,要通观全文,抓住主要段落。如根据第一段中“餐其说,详考其理,各擅宗途,验之圣典,亦隐显有异莫知适从”等语,可概括出答案的第1点;根据这一段的“皆能求法导利群生”“大丈夫会当继之”等语,可概括出答案的第2点;根据第二段及其后的内容,可概括出答案的第3点。
故答案为:(1)D;(2)A;
(3)①于是他与同伴向朝廷上书,朝廷下诏不许,其他人都退却了,只有法师并不肯就此罢休。②李大亮时任凉州都督,已奉到禁令,因此防范特严。
(4)刻苦专研,精益求精;弘扬佛法,导利群生;意志坚定,不屈不挠。
【参考译文】
法师遍谒了各位大师,广泛吸收了各家的学说,经仔细推求,发现各有所主,按之佛经,有合也有不合,无所适从。因此发誓亲自到西方向人求教疑难之处,同时取得《十七地论》来解众疑,这《十七地论》就是如今的《瑜伽师地论》。法师还说,过去法显、智严也是一时英杰,都能西去求法以救渡众生,怎能使他们的高迹无人追踪,他们的清风就此断绝?大丈夫应当继续他们的业绩。于是他与志同道合者联名向朝廷上表请求西行,朝廷下诏不许。其他人都不干了,只有法师不为所屈。
他准备单身远行了,又得知西去道路艰险,于是磨炼自己的意志,用人间种种苦况来调理身心,降伏住自己的坏习气,(直至感到自己)都能承受而不会退缩。然后才进入佛塔表明心愿,恳请众圣于暗中保佑,使他往来不要遇到阻碍。
贞观三年八月,法师准备出发,再次祈求祥瑞。夜里梦见大海之中有苏迷卢山,为四种宝物结成,极为壮丽。自己想要登山,但波涛汹涌,又没有渡船,自己并不畏惧,决意投身入海,忽然看见有石莲花从波浪中涌现,脚踏下去就涌现一朵,而回头看到,脚抬起后石莲花又消失。很快来到山下,又峻峭无法登攀,尝试向上跳跃,有一阵向上卷的暴风把自己托上到山顶,四望辽阔,毫无障碍。法师高兴得醒了过来,立即动身西行。当时法师年二十六岁。
这时有位秦州僧人孝达在京城学习《涅槃经》,完成学业后准备回乡,法师就与他结伴同行。到秦州停留了一晚,遇到兰州人作伴,又同行到兰州。又停宿一晚,碰上凉州送官马返回的,就跟随着到达凉州。停留了一个多月,僧俗请法师讲授《涅槃》、《摄论》及《般若经》,法师都为他们开讲阐发。
凉州是河西的重要都市,控制西蕃、葱右各国,商人往来,络绎不绝。在开讲那天,商人们来了很多,都施舍珍宝,礼拜赞叹,回国后还向他们的君主称颂法师的好处,并说他要西去婆罗门国求法,因此西域诸城无不作好准备,欢迎法师光临。法师讲毕散会之日,施与丰厚,珍宝、金钱、银钱、马匹不计其数,法师接受了一半,用于燃灯供佛,余外都施舍各个佛寺。
这时大唐基业初创,疆界尚未拓展到远方,朝廷严禁百姓出境入藩。李大亮时任凉州都督,已奉到禁令,因此防范特严。有人向李大亮报告说:“有个僧人从长安前来,要去西国,不知想干什么。”大亮十分紧张,把法师找来追间来由,法师回答说:“要去西方求法。”大亮听说后,逼令法师返回长安。
法师既遍谒众师,备餐其说,详考其理,各擅宗途,验之圣典,亦隐显有异莫知适从。乃誓游西方以问所惑,并取《十七地论》以释众疑,即今之《瑜伽师地论》也。又言昔法显智严亦一时之士,皆能求法导利群生,岂使高迹无追,清风绝后?大丈夫会当继之。于是结侣陈表,有诏不许,诸人咸退,唯法师不屈。
既方事孤游,又承西路艰嶮,乃自试其心,以人间众苦种种调伏,堪任不退。然始入塔启请申其意。愿乞众圣冥加,使往还无梗。
贞观三年秋八月,将欲首途,又求祥瑞。乃夜梦见大海中有苏迷卢山,四宝所成极为严丽。意欲登山,而洪涛汹涌,又无船筏,不以为惧,乃决意而入。忽见石莲华涌乎波外,应足而生,却而观之,随足而灭。须臾至山下,又峻峭不可上。试踊身自腾,有抟飙飒至,扶而上升至山巅,四望廓然无复拥碍。喜而寤焉,遂即行矣。时年二十六也。
时有秦州僧孝达在京学涅槃经,功毕还乡,遂与俱去。至秦州,停一宿,逢兰州伴,又随去至兰州。一宿,遇凉州人送官马归,又随去至彼。停月余日,道俗请开涅槃摄论及般若经,法师皆为开发。
凉州为河西都会,襟带西蕃葱右诸国,商侣往来无有停绝。时开讲日,盛有其人皆施珍宝,稽颡赞叹,归还各向其君长称叹法师之美,云欲西来求法于婆罗门国,以是西域诸城无不预发欢心,严洒而待。散会之日,珍施丰厚,金银之钱、口马无数。法师受一半燃灯,余外并施诸寺。
时国政尚新,疆场未远,禁约百姓不许出蕃。时李大亮为凉州都督,既奉严敕,防禁特切。有人报亮云,有僧从长安来欲向西国,不知何意。亮惧,追法师问来由。法师报云,欲西求法。亮闻之逼还京。
(节选自《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备餐其说 备:齐备,广泛
B.愿乞众圣冥加 冥:暗中
C.使往还无梗 梗:阻碍
D.禁约百姓不许出蕃 蕃:藩篱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观:唐太宗李世明的年号,新皇登基都会起新年号,一个皇帝一个年号。
B.西域:是汉代以后人们对今玉门关以西的新疆以及中亚细亚等地区的总称。
C.河西:泛指黄河以西之地,汉、唐时多指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的地区。
D.稽颡:如稽首,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于是结侣陈表有诏不许。诸人咸退,唯法师不屈。
②时李大亮为凉州都督,既奉严敕,防禁特切。
(4)根据节选内容,概括三藏法师的品格。不超过25个字。
【参考答案】
(1)D
(2)A
(3)①于是他与同伴向朝廷上书,朝廷下诏不许,其他人都退却了,只有法师并不肯就此罢休。②李大亮时任凉州都督,已奉到禁令,因此防范特严。
(4)刻苦专研,精益求精;弘扬佛法,导利群生;意志坚定,不屈不挠。
【解析】【分析】(1)蕃,外族,边境少数民族。
(2)A项“一个皇帝一个年号”不对,有皇帝中途换年号,年号就不止一个。
(3)本题在翻译的时候,需要注意的词句有:侣;咸;唯;时;严敕;禁。
(4)作答本题,要通观全文,抓住主要段落。如根据第一段中“餐其说,详考其理,各擅宗途,验之圣典,亦隐显有异莫知适从”等语,可概括出答案的第1点;根据这一段的“皆能求法导利群生”“大丈夫会当继之”等语,可概括出答案的第2点;根据第二段及其后的内容,可概括出答案的第3点。
故答案为:(1)D;(2)A;
(3)①于是他与同伴向朝廷上书,朝廷下诏不许,其他人都退却了,只有法师并不肯就此罢休。②李大亮时任凉州都督,已奉到禁令,因此防范特严。
(4)刻苦专研,精益求精;弘扬佛法,导利群生;意志坚定,不屈不挠。
【参考译文】
法师遍谒了各位大师,广泛吸收了各家的学说,经仔细推求,发现各有所主,按之佛经,有合也有不合,无所适从。因此发誓亲自到西方向人求教疑难之处,同时取得《十七地论》来解众疑,这《十七地论》就是如今的《瑜伽师地论》。法师还说,过去法显、智严也是一时英杰,都能西去求法以救渡众生,怎能使他们的高迹无人追踪,他们的清风就此断绝?大丈夫应当继续他们的业绩。于是他与志同道合者联名向朝廷上表请求西行,朝廷下诏不许。其他人都不干了,只有法师不为所屈。
他准备单身远行了,又得知西去道路艰险,于是磨炼自己的意志,用人间种种苦况来调理身心,降伏住自己的坏习气,(直至感到自己)都能承受而不会退缩。然后才进入佛塔表明心愿,恳请众圣于暗中保佑,使他往来不要遇到阻碍。
贞观三年八月,法师准备出发,再次祈求祥瑞。夜里梦见大海之中有苏迷卢山,为四种宝物结成,极为壮丽。自己想要登山,但波涛汹涌,又没有渡船,自己并不畏惧,决意投身入海,忽然看见有石莲花从波浪中涌现,脚踏下去就涌现一朵,而回头看到,脚抬起后石莲花又消失。很快来到山下,又峻峭无法登攀,尝试向上跳跃,有一阵向上卷的暴风把自己托上到山顶,四望辽阔,毫无障碍。法师高兴得醒了过来,立即动身西行。当时法师年二十六岁。
这时有位秦州僧人孝达在京城学习《涅槃经》,完成学业后准备回乡,法师就与他结伴同行。到秦州停留了一晚,遇到兰州人作伴,又同行到兰州。又停宿一晚,碰上凉州送官马返回的,就跟随着到达凉州。停留了一个多月,僧俗请法师讲授《涅槃》、《摄论》及《般若经》,法师都为他们开讲阐发。
凉州是河西的重要都市,控制西蕃、葱右各国,商人往来,络绎不绝。在开讲那天,商人们来了很多,都施舍珍宝,礼拜赞叹,回国后还向他们的君主称颂法师的好处,并说他要西去婆罗门国求法,因此西域诸城无不作好准备,欢迎法师光临。法师讲毕散会之日,施与丰厚,珍宝、金钱、银钱、马匹不计其数,法师接受了一半,用于燃灯供佛,余外都施舍各个佛寺。
这时大唐基业初创,疆界尚未拓展到远方,朝廷严禁百姓出境入藩。李大亮时任凉州都督,已奉到禁令,因此防范特严。有人向李大亮报告说:“有个僧人从长安前来,要去西国,不知想干什么。”大亮十分紧张,把法师找来追间来由,法师回答说:“要去西方求法。”大亮听说后,逼令法师返回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