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宿金沙江》阅读答案及赏析
时间:2014-08-09
宿金沙江
[明]杨慎
往年曾向嘉陵宿,驿楼东畔阑干曲。
江声彻夜搅离愁,月色中天照幽独。
岂意飘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
江声月色那堪说,肠断金沙万里楼。
【注】杨慎,明代文学家。嘉靖三年36岁时被贬云南,直至老死。此诗是他往返川滇途中夜宿金沙江时有感而作。
嘉陵:江名,嘉陵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支流,发源于秦岭,到重庆市注入长江。
驿楼:住宿的地方,这里指金沙江巡检司衙门的房子。
栏干曲:并非歌舞之曲,同辛弃疾的《满江红》里末句“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也如何应龙《清晓》:“画楼十二栏干曲,春在珠帘第几重。”曲,指栏干所围成的形状。栏干曲,指诗人焦躁不安地等待,所以栏干的每个曲折转换之处,都到过了的意思。
瘴海:指南方有瘴气之地。《旧唐书·萧遘徐彦若等传论》:“逐 徐 薛 於瘴海,置 綮朴 於巖廊。” 唐 卢纶 《夜中得循州赵司马侍郎书因寄回使》诗:“瘴海寄双鱼,中宵达我居;两行灯泪下,一纸 岭 南书。” 宋 王庭珪 《送胡邦衡之新州贬所》诗:“名高北斗星辰上,身堕南州瘴海间。”
1.下列各项对诗歌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一二句起笔于“往年”,回忆起作者曾在嘉陵江畔夜宿的情景:驿楼上,倚栏凝思,不能入睡。
B.三四句进一步描写江涛声彻夜不停,搅乱了诗人的离愁别绪。月亮高挂,更显得他形单影只。
C.五六句“瘴海头”写如今飘零到南方的瘴疠之地,回首故乡嘉陵,更觉得道路悠长归期无望。
D.七八句描写金沙江的江声月色依旧,人立楼头也依旧,旧怨新愁涌上心来,悲痛更不堪诉说。
2.有人说“离愁”是本诗的诗眼,也有人说“肠断”是本诗的诗眼,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
1.C【解析】错在“故乡嘉陵”,嘉陵是他离家的寓居地。如今飘零到离家万里的金沙江畔,回首嘉陵江尚不可及,故乡便更不得归了。
2.答案要点:诗眼是“肠断”。(1分)前四句回忆过去曾经留宿嘉陵江的场景:江声搅离愁,月色照孤独,已不堪回首;后四句描写今日夜宿金沙江,离家万里。江声月色依旧,但瘴疠地,生离也许成死别。以昔衬今或以虚衬实,突出了诗人流离颠沛的生活和久别难逢的内心痛苦。“肠断”不仅包含“离愁”,还融入贬谪之痛、身世之苦。嘉陵的“离愁”只是衬托了金沙的“肠断”而已。(3分)(答“离愁”不得分。若答“肠断”要从情感手法两方面分析才可得满分。)
作者: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杨廷和之子,公认为明朝三大才子之一, 明代文学家,新都(今属四川)人。少年时聪颖,11岁能诗,12岁拟作《古战场文》,人皆惊叹不已。入京作《黄叶》诗,为李东阳所赞赏。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众臣因“大议礼”,违背世宗意愿受廷杖,杨慎谪戍云南永昌卫,居云南30余年,死于戍地。
杨慎存诗约2300首,所写的内容极为广泛。因他居滇30余年,所以"思乡"、"怀归"之诗,所占比重很大。他在被谪滇时,妻子黄娥伴送到江陵话别,所作的《江陵别内》表现别情思绪,深挚凄婉。《宿金沙江》描写往返川滇途中的感慨:"岂意飘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江声月色那堪说,肠断金沙万里楼。"以今昔行旅思情相对,衬出离愁的痛苦。他临终前所作《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诗:"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归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为滇海囚。"叙述自己因病归蜀,途中却被追回的憾恨,深为感人。
赏析
明朝嘉靖四年(1535年)被谪贬戍边的状元郎杨慎,从云南回四川省亲,第一次渡过金沙江,在金沙江巡检司衙门借宿,入夜听金沙江水波涛滚滚,难以入眠,遂于案头吟出了《宿金沙江》,给后人留下了这首描写往返川滇途中的感慨的传世诗作:“往年曾向嘉陵宿,驿楼东畔栏干曲;江声彻夜搅离愁,月色中天照幽独。岂意漂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江声月色那堪说,断肠金沙万里楼。”这滚滚的金沙江水使杨状元发泄出了滴戍边陲的一腔哀怨,以昔非今比的旅行思绪相对照,感慨江声彻夜搅离愁,断肠金沙万里楼啊。
[明]杨慎
往年曾向嘉陵宿,驿楼东畔阑干曲。
江声彻夜搅离愁,月色中天照幽独。
岂意飘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
江声月色那堪说,肠断金沙万里楼。
【注】杨慎,明代文学家。嘉靖三年36岁时被贬云南,直至老死。此诗是他往返川滇途中夜宿金沙江时有感而作。
嘉陵:江名,嘉陵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支流,发源于秦岭,到重庆市注入长江。
驿楼:住宿的地方,这里指金沙江巡检司衙门的房子。
栏干曲:并非歌舞之曲,同辛弃疾的《满江红》里末句“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也如何应龙《清晓》:“画楼十二栏干曲,春在珠帘第几重。”曲,指栏干所围成的形状。栏干曲,指诗人焦躁不安地等待,所以栏干的每个曲折转换之处,都到过了的意思。
瘴海:指南方有瘴气之地。《旧唐书·萧遘徐彦若等传论》:“逐 徐 薛 於瘴海,置 綮朴 於巖廊。” 唐 卢纶 《夜中得循州赵司马侍郎书因寄回使》诗:“瘴海寄双鱼,中宵达我居;两行灯泪下,一纸 岭 南书。” 宋 王庭珪 《送胡邦衡之新州贬所》诗:“名高北斗星辰上,身堕南州瘴海间。”
1.下列各项对诗歌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一二句起笔于“往年”,回忆起作者曾在嘉陵江畔夜宿的情景:驿楼上,倚栏凝思,不能入睡。
B.三四句进一步描写江涛声彻夜不停,搅乱了诗人的离愁别绪。月亮高挂,更显得他形单影只。
C.五六句“瘴海头”写如今飘零到南方的瘴疠之地,回首故乡嘉陵,更觉得道路悠长归期无望。
D.七八句描写金沙江的江声月色依旧,人立楼头也依旧,旧怨新愁涌上心来,悲痛更不堪诉说。
2.有人说“离愁”是本诗的诗眼,也有人说“肠断”是本诗的诗眼,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
1.C【解析】错在“故乡嘉陵”,嘉陵是他离家的寓居地。如今飘零到离家万里的金沙江畔,回首嘉陵江尚不可及,故乡便更不得归了。
2.答案要点:诗眼是“肠断”。(1分)前四句回忆过去曾经留宿嘉陵江的场景:江声搅离愁,月色照孤独,已不堪回首;后四句描写今日夜宿金沙江,离家万里。江声月色依旧,但瘴疠地,生离也许成死别。以昔衬今或以虚衬实,突出了诗人流离颠沛的生活和久别难逢的内心痛苦。“肠断”不仅包含“离愁”,还融入贬谪之痛、身世之苦。嘉陵的“离愁”只是衬托了金沙的“肠断”而已。(3分)(答“离愁”不得分。若答“肠断”要从情感手法两方面分析才可得满分。)
作者: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杨廷和之子,公认为明朝三大才子之一, 明代文学家,新都(今属四川)人。少年时聪颖,11岁能诗,12岁拟作《古战场文》,人皆惊叹不已。入京作《黄叶》诗,为李东阳所赞赏。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众臣因“大议礼”,违背世宗意愿受廷杖,杨慎谪戍云南永昌卫,居云南30余年,死于戍地。
杨慎存诗约2300首,所写的内容极为广泛。因他居滇30余年,所以"思乡"、"怀归"之诗,所占比重很大。他在被谪滇时,妻子黄娥伴送到江陵话别,所作的《江陵别内》表现别情思绪,深挚凄婉。《宿金沙江》描写往返川滇途中的感慨:"岂意飘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江声月色那堪说,肠断金沙万里楼。"以今昔行旅思情相对,衬出离愁的痛苦。他临终前所作《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诗:"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归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为滇海囚。"叙述自己因病归蜀,途中却被追回的憾恨,深为感人。
赏析
明朝嘉靖四年(1535年)被谪贬戍边的状元郎杨慎,从云南回四川省亲,第一次渡过金沙江,在金沙江巡检司衙门借宿,入夜听金沙江水波涛滚滚,难以入眠,遂于案头吟出了《宿金沙江》,给后人留下了这首描写往返川滇途中的感慨的传世诗作:“往年曾向嘉陵宿,驿楼东畔栏干曲;江声彻夜搅离愁,月色中天照幽独。岂意漂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江声月色那堪说,断肠金沙万里楼。”这滚滚的金沙江水使杨状元发泄出了滴戍边陲的一腔哀怨,以昔非今比的旅行思绪相对照,感慨江声彻夜搅离愁,断肠金沙万里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