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湘人-厌莺声到枕-贺铸宋词赏析
时间:2013-05-03
望 湘 人
贺 铸
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醉魂愁梦相半。被惜余薰,带惊剩眼,几许伤春春晚。泪竹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暖。记小江风月佳时,屡约非烟游伴。
须信鸾弦易断,奈云和再鼓,曲中人远。认罗袜无踪,旧处弄波清浅。青翰棹 ,白蘋洲畔,尽目临皋飞观。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
【注释】
①带惊:因消瘦而吃惊。《梁书·沈约传》载沈约与徐勉书:“.....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以此推算,岂能支久?”
②剩眼:指人变瘦后,腰带上空出越来越多的孔眼。泪竹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暖记小江。
③泪竹:二女娥皇,女英为舜妃。传说舜死于苍梧,舜死后,二女洒泪于竹,泪染楚竹而成斑痕,故斑竹又称泪竹。唐郎士元《送李敖湖南书记》:“入楚岂忘看泪竹,泊舟应自爱江枫。”
④佩兰:佩饰的兰花。非烟:步非烟,唐开功业妾。屈原《离骚》:“纫秋兰以为佩。
⑤非烟:唐武公业的妾名。姓步,事见皇甫枚《非烟传》。此处借指情人。
⑥鸾弦:《汉武外传》:“西海献鸾胶,武帝弦断,以胶续之,弦二头遂相着,终日射,不断,帝大悦。”后世称结娶为“续胶”或“续弦”,此处以鸾弦指爱情。
⑦奈云和二句: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此处化用其意。云和,古时琴瑟等乐器的代称,语出《周礼·春官·大司乐》“云和之琴瑟。”庚信《周记圜丘歌·昭夏》:“孤竹之管云和弦,神光未下风肃然。”曲终,原本作“曲中”,据别本改。
⑧罗袜:见周邦彦《瑞鹤仙》注。此处代指情人。 《释名.释衣服》:“袜,末也,在脚末也。”更早的时候,“袜”字从韦部、从革部而不从衣部,应该是以皮革做成的。在汉代“袜”字出现了,既然从衣,就不再以皮为之。汉张衡的《南都赋》:“修袖缭绕而满庭,罗袜蹑蹀而容与”,当中提到罗袜一词,说明早在汉代,人们所穿的袜子,已经由布帛做成。
⑨青翰:船名。因船上有鸟形刻饰,涂以青色,故名。《说苑·善说》:“鄂君子皙之泛舟于新波之中也,乘青翰之舟。”南朝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龙文饰辔,青翰侍御。”舣,船靠岸。
⑩临皋:临水之地。屈原《离骚》:“步余马于兰皋兮。”注:“泽曲曰皋。”飞观,原指高耸的宫阙,此处泛指高楼。观,楼台之类。
【译文】
莺啼声传来,鲜花的香气飘进屋里。这动人的声音,这沁人肺腑的香气,却只能令我心烦。因为我在醉中苦闷,在梦中无法摆脱萦缠。它们消耗了我大半光阴。鸳被上还有她熏的余香,令我珍惜。我因思念她为她瘦得太快,双眼憔悴。多少次伤春悲秋,今年的春天似乎更晚。斑竹的泪痕似乎未干,曾佩过的幽兰消减,湘地的天气阴柔。记得在清风明月的良辰,多次相约美人,与我结伴游赏玩乐。我相信鸾弦脆弱,任凭我再三弄弦曲终人散,佳人依然不曾出现。她的踪迹无处可寻,昔日同游的地方,只有微风吹拂江面,江波处无迹可求。我登上岸边高高的楼观,终日里凝神眺看,无一音信,只有双燕归来以解相思。
【译文二】
讨厌那黄莺声传到枕边,心烦那鲜花芳香进到房间,它让我半醉半愁好梦难圆。锦被还留着她身体余香,而我的腰带却又空了多眼,多少次伤春又到春晚。湘妃竹泪痕正鲜,春兰已花谢香散,湘中春暮天气温暖。曾记得江上风清月明之时,我多次约她相伴游玩。
想来琴弦最容易断,如今再把琴弹,一曲既终她就远去不返。要寻找她已无影无踪,旧游处只见江水清浅。我把涂着青色的船靠岸,停在白洲畔。整日里登楼极目远望,却不见她寄来一封书信,好在伴我的还有归来双燕。
【评点】
本篇为春夜怀人之词。
上片写伤春伤离、醉愁交织、迷离恍惚的愁绪,融会惜春、怀人等多种感受,并借欢景反衬愁情。前三句从室外写到室内,景中抒情。黄莺的啼声传到枕边,鲜花的芳香飘进房间,本来是一幅春光明媚、欣欣向荣的景色,前面却着一“厌”字,欢乐之景顷刻转为悲哀之情,变柔媚之辞为沉痛之语;“醉魂愁梦相半”进一步深化忧愁。“被惜”三句描写的是室内的景物,点明“醉魂愁梦”的缘由。词人用“惜”字抒发了睹物思人、物是人非的哀愁,“惊”字点出相思之苦,写尽形销骨立的憔悴。“伤春”承接上文,“春晚”引出下文,刻意点出春色已晚,包含了对时光匆匆的无奈和悲哀,以及对与情人昔日共度的年华一去不复的痛苦。此三句情感复杂,语气沉重。“泪竹”三句情景交融,春意盎然的天气里,湘妃竹泪痕正鲜,春兰已花谢香散,湘中春暮天气温暖。看着怎能不让人徒生伤感?末二句亦景亦情,回忆旧日情事,振起上片。
下片抒写情侣离散后的孤寂惆怅。前两句承上启下,借琴弦易断,暗指与情人分离,一曲既终她就远去不返。“认罗袜无踪”以下五句,写的是词人极目所见,看到的都是旧日的景物,却不见昔日情人的袅袅身影。“不解寄、一字相思”伊人一去,音信全无,心中的愁苦无处言说,于是自我安慰:“幸有归来双燕。”内心的情意只能寄托给燕归,几多心酸,几多凄凉。
【赏析】
此为伤离怀人之作。词中以典雅华丽、蕴藉凝炼的语言和动荡开合、严密浑然的结构,先由景到情,复由情到景,一波三折,回旋往复,浑成深厚,有飞扬顿挫、一咏三叹之妙。李攀龙评比词曰:“词虽婉丽,意实展转不尽,诵之隐隐如奏清庙朱弦,一唱三叹。”上片起首三句,由室外而室内,由写景而入抒情,迷离惝恍,哀感顽艳。“厌”字下接以四字对句,写室外充满生机之盎然春意,极细腻,极柔媚。莺声恰恰而到枕,花香温而动帘,春光明媚,欣欣生意,本应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现冠不合常理之“厌”字,立刻化欢乐之景而为悲哀之情,变柔媚之辞而为沉痛之语。哀愁无端,一字传神,为全篇定调。故明代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评曰:“‘厌’字嶙峋。”第三句具体描写“厌”字之神理。“魂”而曰“醉”,则借酒浇愁,已非一时:“梦”而曰“愁”,则梦魂萦绕,无非离绪。醉、愁交织,充斥胸臆,作者此时,欲不厌春景,又将何如!
接下来三句写室内景物,透露“醉魂愁梦”之由。“余薰”谓昔日欢会之余香,“剩眼”指腰中革带空出的孔眼。词人以一“惜”字写出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之悲哀,以一“惊”字写出朝思暮愁、形削骨立之憔悴。“几许”句为上片词意之枢细。“伤春”总上,“春晚”启下,刻意伤春而春色已晚,其中既有韶华易逝、春意阑珊之悲哀,亦暗含与恋人往日共度春光而今不可复得之痛苦,情感颇为复杂,语气极其沉重。
“泪竹”三句亦景亦情,情景交融,意谓一派浓暖的暮春天气里,湘妃斑竹,旧痕犹鲜,屈子佩兰,其香已老,所出徒为愁人提供触景伤情的材料而已。歇拍以“记”字领起,再由景到情,拍合旧事,振起上片。此二句紧承前之的层层铺垫和渲染,收束上片荡气回肠之愁情,于平实的叙述中寄寓沉重的哀伤。
过片抒情,前两句承上启下,直抒胸臆。鸾弦易断,好事难终;云和再鼓,曲终人远。上句借弦断喻自己与情人的分离,然而心中未始不残存着鸾胶再续的一线希望;下句化用钱起“曲终人不见,江山数峰青”(《省试湘灵鼓瑟》)句意,言这一线希望顿时破灭。“须信”和“奈”两个虚词一承一转,把郁积心头的落寞和绝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认”字以下,直至“尽目临皋飞观”,都是望中所见。以眼前之景达“曲终人远”之情,情中置景,细腻熨贴。词人登“临皋飞观”而望远,则洲畔白苹萋萋,江边画舫停泊,即目皆为旧日景物,然而昔时双双携手水边弄波之旧处,却再也见不到心上人轻盈的体态。
结拍构思奇特,非同凡响。“不解”句,上应“鸾弦易断”、“曲终人远”,以加倍笔法,深化此时凄婉欲绝的心情。伊人一去,不仅相见无期,而且杳无间信,使人愁肠百结,肝胆俱裂。“幸有”一句,强颜自慰,愈见辛酸,些许温情与欣喜之中,带有无限的凄凉和感伤,使人从燕归人远,燕双人孤的意象中莸得深沉的感慨与回味。
《蓼园词选》评此词“意致浓腴,得《骚》、《辨》之遗。张文潜称其乐府妙绝一世,幽索如屈宋,悲壮如苏、李,断推此种。”此乃深透之语。
贺 铸
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醉魂愁梦相半。被惜余薰,带惊剩眼,几许伤春春晚。泪竹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暖。记小江风月佳时,屡约非烟游伴。
须信鸾弦易断,奈云和再鼓,曲中人远。认罗袜无踪,旧处弄波清浅。青翰棹 ,白蘋洲畔,尽目临皋飞观。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
【注释】
①带惊:因消瘦而吃惊。《梁书·沈约传》载沈约与徐勉书:“.....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以此推算,岂能支久?”
②剩眼:指人变瘦后,腰带上空出越来越多的孔眼。泪竹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暖记小江。
③泪竹:二女娥皇,女英为舜妃。传说舜死于苍梧,舜死后,二女洒泪于竹,泪染楚竹而成斑痕,故斑竹又称泪竹。唐郎士元《送李敖湖南书记》:“入楚岂忘看泪竹,泊舟应自爱江枫。”
④佩兰:佩饰的兰花。非烟:步非烟,唐开功业妾。屈原《离骚》:“纫秋兰以为佩。
⑤非烟:唐武公业的妾名。姓步,事见皇甫枚《非烟传》。此处借指情人。
⑥鸾弦:《汉武外传》:“西海献鸾胶,武帝弦断,以胶续之,弦二头遂相着,终日射,不断,帝大悦。”后世称结娶为“续胶”或“续弦”,此处以鸾弦指爱情。
⑦奈云和二句: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此处化用其意。云和,古时琴瑟等乐器的代称,语出《周礼·春官·大司乐》“云和之琴瑟。”庚信《周记圜丘歌·昭夏》:“孤竹之管云和弦,神光未下风肃然。”曲终,原本作“曲中”,据别本改。
⑧罗袜:见周邦彦《瑞鹤仙》注。此处代指情人。 《释名.释衣服》:“袜,末也,在脚末也。”更早的时候,“袜”字从韦部、从革部而不从衣部,应该是以皮革做成的。在汉代“袜”字出现了,既然从衣,就不再以皮为之。汉张衡的《南都赋》:“修袖缭绕而满庭,罗袜蹑蹀而容与”,当中提到罗袜一词,说明早在汉代,人们所穿的袜子,已经由布帛做成。
⑨青翰:船名。因船上有鸟形刻饰,涂以青色,故名。《说苑·善说》:“鄂君子皙之泛舟于新波之中也,乘青翰之舟。”南朝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龙文饰辔,青翰侍御。”舣,船靠岸。
⑩临皋:临水之地。屈原《离骚》:“步余马于兰皋兮。”注:“泽曲曰皋。”飞观,原指高耸的宫阙,此处泛指高楼。观,楼台之类。
【译文】
莺啼声传来,鲜花的香气飘进屋里。这动人的声音,这沁人肺腑的香气,却只能令我心烦。因为我在醉中苦闷,在梦中无法摆脱萦缠。它们消耗了我大半光阴。鸳被上还有她熏的余香,令我珍惜。我因思念她为她瘦得太快,双眼憔悴。多少次伤春悲秋,今年的春天似乎更晚。斑竹的泪痕似乎未干,曾佩过的幽兰消减,湘地的天气阴柔。记得在清风明月的良辰,多次相约美人,与我结伴游赏玩乐。我相信鸾弦脆弱,任凭我再三弄弦曲终人散,佳人依然不曾出现。她的踪迹无处可寻,昔日同游的地方,只有微风吹拂江面,江波处无迹可求。我登上岸边高高的楼观,终日里凝神眺看,无一音信,只有双燕归来以解相思。
【译文二】
讨厌那黄莺声传到枕边,心烦那鲜花芳香进到房间,它让我半醉半愁好梦难圆。锦被还留着她身体余香,而我的腰带却又空了多眼,多少次伤春又到春晚。湘妃竹泪痕正鲜,春兰已花谢香散,湘中春暮天气温暖。曾记得江上风清月明之时,我多次约她相伴游玩。
想来琴弦最容易断,如今再把琴弹,一曲既终她就远去不返。要寻找她已无影无踪,旧游处只见江水清浅。我把涂着青色的船靠岸,停在白洲畔。整日里登楼极目远望,却不见她寄来一封书信,好在伴我的还有归来双燕。
【评点】
本篇为春夜怀人之词。
上片写伤春伤离、醉愁交织、迷离恍惚的愁绪,融会惜春、怀人等多种感受,并借欢景反衬愁情。前三句从室外写到室内,景中抒情。黄莺的啼声传到枕边,鲜花的芳香飘进房间,本来是一幅春光明媚、欣欣向荣的景色,前面却着一“厌”字,欢乐之景顷刻转为悲哀之情,变柔媚之辞为沉痛之语;“醉魂愁梦相半”进一步深化忧愁。“被惜”三句描写的是室内的景物,点明“醉魂愁梦”的缘由。词人用“惜”字抒发了睹物思人、物是人非的哀愁,“惊”字点出相思之苦,写尽形销骨立的憔悴。“伤春”承接上文,“春晚”引出下文,刻意点出春色已晚,包含了对时光匆匆的无奈和悲哀,以及对与情人昔日共度的年华一去不复的痛苦。此三句情感复杂,语气沉重。“泪竹”三句情景交融,春意盎然的天气里,湘妃竹泪痕正鲜,春兰已花谢香散,湘中春暮天气温暖。看着怎能不让人徒生伤感?末二句亦景亦情,回忆旧日情事,振起上片。
下片抒写情侣离散后的孤寂惆怅。前两句承上启下,借琴弦易断,暗指与情人分离,一曲既终她就远去不返。“认罗袜无踪”以下五句,写的是词人极目所见,看到的都是旧日的景物,却不见昔日情人的袅袅身影。“不解寄、一字相思”伊人一去,音信全无,心中的愁苦无处言说,于是自我安慰:“幸有归来双燕。”内心的情意只能寄托给燕归,几多心酸,几多凄凉。
【赏析】
此为伤离怀人之作。词中以典雅华丽、蕴藉凝炼的语言和动荡开合、严密浑然的结构,先由景到情,复由情到景,一波三折,回旋往复,浑成深厚,有飞扬顿挫、一咏三叹之妙。李攀龙评比词曰:“词虽婉丽,意实展转不尽,诵之隐隐如奏清庙朱弦,一唱三叹。”上片起首三句,由室外而室内,由写景而入抒情,迷离惝恍,哀感顽艳。“厌”字下接以四字对句,写室外充满生机之盎然春意,极细腻,极柔媚。莺声恰恰而到枕,花香温而动帘,春光明媚,欣欣生意,本应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现冠不合常理之“厌”字,立刻化欢乐之景而为悲哀之情,变柔媚之辞而为沉痛之语。哀愁无端,一字传神,为全篇定调。故明代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评曰:“‘厌’字嶙峋。”第三句具体描写“厌”字之神理。“魂”而曰“醉”,则借酒浇愁,已非一时:“梦”而曰“愁”,则梦魂萦绕,无非离绪。醉、愁交织,充斥胸臆,作者此时,欲不厌春景,又将何如!
接下来三句写室内景物,透露“醉魂愁梦”之由。“余薰”谓昔日欢会之余香,“剩眼”指腰中革带空出的孔眼。词人以一“惜”字写出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之悲哀,以一“惊”字写出朝思暮愁、形削骨立之憔悴。“几许”句为上片词意之枢细。“伤春”总上,“春晚”启下,刻意伤春而春色已晚,其中既有韶华易逝、春意阑珊之悲哀,亦暗含与恋人往日共度春光而今不可复得之痛苦,情感颇为复杂,语气极其沉重。
“泪竹”三句亦景亦情,情景交融,意谓一派浓暖的暮春天气里,湘妃斑竹,旧痕犹鲜,屈子佩兰,其香已老,所出徒为愁人提供触景伤情的材料而已。歇拍以“记”字领起,再由景到情,拍合旧事,振起上片。此二句紧承前之的层层铺垫和渲染,收束上片荡气回肠之愁情,于平实的叙述中寄寓沉重的哀伤。
过片抒情,前两句承上启下,直抒胸臆。鸾弦易断,好事难终;云和再鼓,曲终人远。上句借弦断喻自己与情人的分离,然而心中未始不残存着鸾胶再续的一线希望;下句化用钱起“曲终人不见,江山数峰青”(《省试湘灵鼓瑟》)句意,言这一线希望顿时破灭。“须信”和“奈”两个虚词一承一转,把郁积心头的落寞和绝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认”字以下,直至“尽目临皋飞观”,都是望中所见。以眼前之景达“曲终人远”之情,情中置景,细腻熨贴。词人登“临皋飞观”而望远,则洲畔白苹萋萋,江边画舫停泊,即目皆为旧日景物,然而昔时双双携手水边弄波之旧处,却再也见不到心上人轻盈的体态。
结拍构思奇特,非同凡响。“不解”句,上应“鸾弦易断”、“曲终人远”,以加倍笔法,深化此时凄婉欲绝的心情。伊人一去,不仅相见无期,而且杳无间信,使人愁肠百结,肝胆俱裂。“幸有”一句,强颜自慰,愈见辛酸,些许温情与欣喜之中,带有无限的凄凉和感伤,使人从燕归人远,燕双人孤的意象中莸得深沉的感慨与回味。
《蓼园词选》评此词“意致浓腴,得《骚》、《辨》之遗。张文潜称其乐府妙绝一世,幽索如屈宋,悲壮如苏、李,断推此种。”此乃深透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