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千山入,春风百草香。”全诗赏析
时间:2015-12-06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
苏轼
其一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
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
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
殷勤木芍药,独自殿余春。
其二
高亭废已久,下有种鱼塘。
暮色千山入,春风百草香。
市桥人寂寂,古寺竹苍苍。
鹳鹤来何处,号鸣满夕阳。
赏析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是北宋著名文人苏轼的一组五言律诗作品,一共两首,描写了暮春雨后,诗人信步而游所见的景色,写景如画,景中有情,旨意含蓄,富有韵味。
苏轼被贬黄州后,于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一日到达黄州,这两首诗是这年春末所作。
“奋厉有当世志”,敢于抨击时政的苏轼,以谤讪新政的罪名被捕入狱,几乎送命。经过朝中臣僚的营救,得保性命,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他初来乍到黄州,惊魂未定,心灰意冷,杜门闭口,既不拜往迎来,更不谈论时事,常常独自一人钓鱼采药以自娱,信步逍遥以自适:“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定惠院海棠》)这首诗也是这种生活的写照。
第一首写雨晴后散步所见之景。一二句写雨晴。“雨过浮萍合”,说明先前的雨下得不小,若是毛毛细雨,就不致把浮萍冲散;也说明是初晴,否则,浮萍早合,就不会引起作者的注意了。“过”、“合”二字,恰切地写出了大雨初晴的景象。雨后青蛙叫得特欢,“蛙声满四邻”的“满”字,是传神之笔。三四句写春光已失,经过大雨的摧残,海棠花已落尽。苏轼在《定惠院海棠》诗中就说过,海棠虽美,但转瞬就凋谢了:“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海棠真一梦”,就是写海棠花已“纷纷”落尽,像梦一样难寻其踪影。但其实不止“海棠真一梦”,苏轼在黄州不止一次地感叹“人间如梦”,他的经历就是一场恶梦。因此,用梦来形容海棠的凋谢,浸透了他这时特有的感受。梅子成熟于夏初,“梅子欲尝新”,也说明春天是一去不返了。五六句写自己的孤独。“拄杖闲挑菜”——活画出了他那闲得无聊的神情。“秋千不见人”——他在《蝶恋花》中写过:“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佳人笑声渐失已令人烦恼,何况雨后秋千,根本不见佳人。最后两句以牡丹花(木芍药)在春末的独自开放,反衬百花凋零,春光已失。“殷勤木芍药”,赞牡丹情意恳切深厚,就是伤百花的无情。“独自殿余春”,指花已尽。在后面称为“殿”,表明牡丹已是最后的花,余春即残春,独自为残春之“殿”,五字三层,层层充满了“迟暮”(纪昀语)之感。
第二首写“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东冈上归”。“高亭”即指四望亭,在苏轼所住雪堂南面的高阜上。“种鱼”即养鱼,种鱼塘即题中所说的“鱼池”。高亭久废,不再供人游赏,而是用来养鱼的地方,一开头就给人以荒凉之感。“暮色千山入”即“暮色入千山”,写天已晚,为“归”作铺垫。“春风百草香”,写春已残,故春风送来的不是花香而是草香。“市桥人寂寂”,应“暮色”句,因天将暮,故市桥人散。古寺即乾明寺,“古寺竹苍苍”应“春风”句,因春已残,故再也见不到“杂花满山”,但见苍苍竹木而已。高亭久废,暮色初临,市桥人散,竹木苍苍,都给人以冷落寂静的感觉。最后两句的写法与前一首相似,以鹳鹤号鸣,反衬市桥沉寂。正因为万物俱寂,突然出现的鹳鹤声如同充满了暮色苍茫的整个天空,听起来更加凄厉。白居易《琵琶行》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句,苏轼这里的艺术效果则相反,是“此时有声胜无声”。《纪评苏诗》说,这两句寓“羁孤”之意。这正是哀号无告的苏轼贬官在这寂寞江城的生动写照。
这两首诗写景如画,景中有情,旨意含蓄,富有韵味。纪昀认为这两首诗,“格在唐宋之间”,第二首“纯乎杜(甫)意,结尤似”。宋诗明快,唐诗蕴藉,杜甫诗沉郁苍凉。苏轼诗以明快见长,而这两首诗却含蕴丰富,不露不张。读者若不细加咀嚼,很容易当作一般写景诗读过。但稍加品味,就能发现这些写景词句都浸透着他贬官黄州初期所特有的感伤色彩。第二首更具有杜甫诗沉郁苍凉的特色,结尾更是杜甫惯用的手法,宕开一层,在更加开阔的画面上抒怀。
苏轼
其一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
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
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
殷勤木芍药,独自殿余春。
其二
高亭废已久,下有种鱼塘。
暮色千山入,春风百草香。
市桥人寂寂,古寺竹苍苍。
鹳鹤来何处,号鸣满夕阳。
赏析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是北宋著名文人苏轼的一组五言律诗作品,一共两首,描写了暮春雨后,诗人信步而游所见的景色,写景如画,景中有情,旨意含蓄,富有韵味。
苏轼被贬黄州后,于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一日到达黄州,这两首诗是这年春末所作。
“奋厉有当世志”,敢于抨击时政的苏轼,以谤讪新政的罪名被捕入狱,几乎送命。经过朝中臣僚的营救,得保性命,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他初来乍到黄州,惊魂未定,心灰意冷,杜门闭口,既不拜往迎来,更不谈论时事,常常独自一人钓鱼采药以自娱,信步逍遥以自适:“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定惠院海棠》)这首诗也是这种生活的写照。
第一首写雨晴后散步所见之景。一二句写雨晴。“雨过浮萍合”,说明先前的雨下得不小,若是毛毛细雨,就不致把浮萍冲散;也说明是初晴,否则,浮萍早合,就不会引起作者的注意了。“过”、“合”二字,恰切地写出了大雨初晴的景象。雨后青蛙叫得特欢,“蛙声满四邻”的“满”字,是传神之笔。三四句写春光已失,经过大雨的摧残,海棠花已落尽。苏轼在《定惠院海棠》诗中就说过,海棠虽美,但转瞬就凋谢了:“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海棠真一梦”,就是写海棠花已“纷纷”落尽,像梦一样难寻其踪影。但其实不止“海棠真一梦”,苏轼在黄州不止一次地感叹“人间如梦”,他的经历就是一场恶梦。因此,用梦来形容海棠的凋谢,浸透了他这时特有的感受。梅子成熟于夏初,“梅子欲尝新”,也说明春天是一去不返了。五六句写自己的孤独。“拄杖闲挑菜”——活画出了他那闲得无聊的神情。“秋千不见人”——他在《蝶恋花》中写过:“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佳人笑声渐失已令人烦恼,何况雨后秋千,根本不见佳人。最后两句以牡丹花(木芍药)在春末的独自开放,反衬百花凋零,春光已失。“殷勤木芍药”,赞牡丹情意恳切深厚,就是伤百花的无情。“独自殿余春”,指花已尽。在后面称为“殿”,表明牡丹已是最后的花,余春即残春,独自为残春之“殿”,五字三层,层层充满了“迟暮”(纪昀语)之感。
第二首写“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东冈上归”。“高亭”即指四望亭,在苏轼所住雪堂南面的高阜上。“种鱼”即养鱼,种鱼塘即题中所说的“鱼池”。高亭久废,不再供人游赏,而是用来养鱼的地方,一开头就给人以荒凉之感。“暮色千山入”即“暮色入千山”,写天已晚,为“归”作铺垫。“春风百草香”,写春已残,故春风送来的不是花香而是草香。“市桥人寂寂”,应“暮色”句,因天将暮,故市桥人散。古寺即乾明寺,“古寺竹苍苍”应“春风”句,因春已残,故再也见不到“杂花满山”,但见苍苍竹木而已。高亭久废,暮色初临,市桥人散,竹木苍苍,都给人以冷落寂静的感觉。最后两句的写法与前一首相似,以鹳鹤号鸣,反衬市桥沉寂。正因为万物俱寂,突然出现的鹳鹤声如同充满了暮色苍茫的整个天空,听起来更加凄厉。白居易《琵琶行》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句,苏轼这里的艺术效果则相反,是“此时有声胜无声”。《纪评苏诗》说,这两句寓“羁孤”之意。这正是哀号无告的苏轼贬官在这寂寞江城的生动写照。
这两首诗写景如画,景中有情,旨意含蓄,富有韵味。纪昀认为这两首诗,“格在唐宋之间”,第二首“纯乎杜(甫)意,结尤似”。宋诗明快,唐诗蕴藉,杜甫诗沉郁苍凉。苏轼诗以明快见长,而这两首诗却含蕴丰富,不露不张。读者若不细加咀嚼,很容易当作一般写景诗读过。但稍加品味,就能发现这些写景词句都浸透着他贬官黄州初期所特有的感伤色彩。第二首更具有杜甫诗沉郁苍凉的特色,结尾更是杜甫惯用的手法,宕开一层,在更加开阔的画面上抒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