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靖《子规》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时间:2014-03-16
子规
余靖
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
疏烟明月树,微雨落花村。
易堕将干泪,能伤欲断魂。
名缰惭自束,为尔忆家园。
【注】范仲淹上书朝廷,要求对旧制进行整顿和改革,遭到守旧派反对,被贬为陕西路宣抚使。当时诗人为集贤校理天章阁待制,与范仲淹交往甚密,于是上奏章为范仲淹辩护,也被贬。这首诗即为此事所感而作。
[1]子规:即杜鹃,作者以其叫声比喻自己为出于悲苦与冤屈的呼号。
[2]名韁:名,功名,这里指科举考试;韁,同缰,系马绳。名韁,把追求功名富贵,看作束缚身躯的韁绳。
[3]自束:束,束缚。自束,自己束缚自己,这里指参加科举考试。
[4]为尔句:尔,你,这里指子规。这句说,听到子规的声声悲叫,勾起阵阵乡愁。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2)请从抒情方式的角度对这首诗歌进行赏析。
答案
(1)①对范仲淹遭贬的同情及对执政者的愤慨。②无意于仕宦、归隐田园的感情。
(2)这首诗歌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开头两联借景抒情,作者描写了子规啼叫、疏烟明月、微雨落花等景物,写出了一幅春残之景,寄寓了自己的感情;最后两联直抒胸臆,联想到了范伸淹及自己的遭遇,诗人肝肠寸断,涕泪滂沱,惭愧为名利所缚,感叹不如及早归隐田园。
赏析:
余靖贬知吉州,1015年(庆历五年)五月十五日接到敕命,“星驰即道”,迅疾赶赴任上,八月十四日到州。他带着赎罪的心情,在吉州“勤询疾苦”,“削去苛横”,“求古人简易之理”,做了一些“亲民”“善政”。然而,他蒙冤不白,内心不得平静,于次年暮春,写下这首诗。
作者以子规自喻,大声疾呼地申诉自己的冤屈。尽管他泪将干,魂欲断,成了封建统治集团派系斗争的牺牲品,却只字没有提及政敌,更不敢把矛头指向最高的统治者,惟有自伤自惭,自怨自艾;最后想到索性归家,一走了事,甚至卖了命,还不明死于谁手。这是余靖这一类“愚忠”的封建士大夫的悲剧。
不过,这首诗的构思极富艺术匠心,可以视为余靖诗歌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方面趋向成熟的标志。首联写子规,声嘶力竭地鸣冤叫屈,这其实是余靖自己的化身,采用暗写的手法。颔联写子规申诉的环境,实质也即当时的社会背景,十个字叠用了六个名词,勾勒了一幅烟雨微茫的景色,说明作者找不到知心的人,也找不到可以尽情倾诉的人。颈联和尾联,明写作者自己的处境和打算:除了哭向家园之外,没有别的出路。他怪责自己“谬从科试”,更悔恨自己“孤直见进”,言外之意,促人深省。虽然作者处处只说自己,但客观上也暴露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有一定的揭露和批判意义。
余靖
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
疏烟明月树,微雨落花村。
易堕将干泪,能伤欲断魂。
名缰惭自束,为尔忆家园。
【注】范仲淹上书朝廷,要求对旧制进行整顿和改革,遭到守旧派反对,被贬为陕西路宣抚使。当时诗人为集贤校理天章阁待制,与范仲淹交往甚密,于是上奏章为范仲淹辩护,也被贬。这首诗即为此事所感而作。
[1]子规:即杜鹃,作者以其叫声比喻自己为出于悲苦与冤屈的呼号。
[2]名韁:名,功名,这里指科举考试;韁,同缰,系马绳。名韁,把追求功名富贵,看作束缚身躯的韁绳。
[3]自束:束,束缚。自束,自己束缚自己,这里指参加科举考试。
[4]为尔句:尔,你,这里指子规。这句说,听到子规的声声悲叫,勾起阵阵乡愁。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2)请从抒情方式的角度对这首诗歌进行赏析。
答案
(1)①对范仲淹遭贬的同情及对执政者的愤慨。②无意于仕宦、归隐田园的感情。
(2)这首诗歌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开头两联借景抒情,作者描写了子规啼叫、疏烟明月、微雨落花等景物,写出了一幅春残之景,寄寓了自己的感情;最后两联直抒胸臆,联想到了范伸淹及自己的遭遇,诗人肝肠寸断,涕泪滂沱,惭愧为名利所缚,感叹不如及早归隐田园。
赏析:
余靖贬知吉州,1015年(庆历五年)五月十五日接到敕命,“星驰即道”,迅疾赶赴任上,八月十四日到州。他带着赎罪的心情,在吉州“勤询疾苦”,“削去苛横”,“求古人简易之理”,做了一些“亲民”“善政”。然而,他蒙冤不白,内心不得平静,于次年暮春,写下这首诗。
作者以子规自喻,大声疾呼地申诉自己的冤屈。尽管他泪将干,魂欲断,成了封建统治集团派系斗争的牺牲品,却只字没有提及政敌,更不敢把矛头指向最高的统治者,惟有自伤自惭,自怨自艾;最后想到索性归家,一走了事,甚至卖了命,还不明死于谁手。这是余靖这一类“愚忠”的封建士大夫的悲剧。
不过,这首诗的构思极富艺术匠心,可以视为余靖诗歌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方面趋向成熟的标志。首联写子规,声嘶力竭地鸣冤叫屈,这其实是余靖自己的化身,采用暗写的手法。颔联写子规申诉的环境,实质也即当时的社会背景,十个字叠用了六个名词,勾勒了一幅烟雨微茫的景色,说明作者找不到知心的人,也找不到可以尽情倾诉的人。颈联和尾联,明写作者自己的处境和打算:除了哭向家园之外,没有别的出路。他怪责自己“谬从科试”,更悔恨自己“孤直见进”,言外之意,促人深省。虽然作者处处只说自己,但客观上也暴露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有一定的揭露和批判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