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翻译赏析
时间:2015-07-01
满庭芳·碧水惊秋
秦观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注释
①洞房:深邃的内室。
②砧杵(zhēn chǔ):古代捣衣工具。砧为捣衣石,杆为捣衣棒。南朝宋谢惠连《捣衣》诗:“搁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子夜四时歌·秋歌》:“佳人理寒服,万结砧杵劳。”
③西窗三句:西窗,唐代诗人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疑是故人来,唐代诗人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诗:“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④问篱边二句:思念故乡。语本晋陶渊明《饮酒》诗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唐杜甫《秋兴八首》:“丛菊两开他日泪,扁舟一系故园心。”
⑤殢酒(tì):病酒,为酒所困。此为以酒浇愁之意。作者《梦扬州》词云:“滞酒困花,十载因谁淹留。”
⑥金波二句:金波,月光。《汉书·礼乐志》:“月穆穆以金波。”
参考译文
碧清的水面放出冷冷的秋光使人心惊,黄云在暮色中凝聚,台阶上到处是零乱破败的落叶。室内悄无人声,月光斜斜地照进来,照着他独自徘徊。又一个重阳节临近了,到处是催人的砧杵声。西窗下,开门风动竹,疑是故人来。
宦海的风波,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得非常脆弱;而仕途上的是非往往是无事生非,谁又能说得清楚。问问篱边的黄菊,不知是为谁而开?不要随便说什么愁总是跟酒在一起,酒能留住愁;其实,酒还没有醒,愁就已经先回来了。凭栏沉思了很久,月亮渐渐西沉,苍苔上已生出点点白露。
赏析
《满庭芳·碧水惊秋》是北宋文学家秦观的词作。 此词融情入景,通过对秋日萧瑟的描写,表达了词人伤离怀旧的心绪。
全词上片怀旧,以景语开篇。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一片碧水放出了冷光,寒气袭人,不觉惊叹时序变迁之速;又有几片黄云逐渐凝聚,掩没了微弱的阳光,大地呈现出苍茫的暮色,台阶上堆积着零乱的黄叶。浓重的衰飒气氛,烘托出词人此时此地的心境。“惊”、“凝”二字集中地表现出词人对一片萧瑟景象的主观感受,加重了所写景物的感情色彩,反映出他的凄苦心情。“黄云”一句。语本于李义山诗“秋风动地黄云暮”,而着一“凝”字,就比原句显得沉着有力。
“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人静”,而词人不静,他心思潮涌,斜月照耀之下,徘徊不定,陷入了沉思之中。
“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这几句不是泛泛地点明时序,而蕴蓄着很深的感慨。九月,正是“授衣”的秋日。飘泊异乡,秋天日暮听到砧杵声时,很自然地会起故园之思,而对于接连遭受政治排斥的词人来说,当这种声音清晰地传人他的耳鼓时,他心中涌起无限的悲凉:时光一年一年地消失,而苦恨何时能休!“又是”二字尤极委婉之至;“催”字,写尽哀痛之切。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写景中透露出怀人的情思,是全词的主旨所在。这几句是从唐人李益诗句“开门风动竹,疑是故人来”化出,易“动”为“摇”,写出了竹影扶疏的神韵,同时也反映出对故人的情意。
下片伤离,以景语结情,景语情语,丽雅工致,情韵兼胜;层层铺叙,步步迫近。委曲婉转,凄切动人。
“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几句紧承上片结句,婉转地表达出遭贬谪以后的生活历程和伤离怀旧的情绪。宋哲宗绍圣初年,以苏轼等为核词心的所谓“元事占党人”横遭贬斥。险恶的政治风浪,冲散了好友亲朋,这中间是没有二什么是非曲直可言的。人情反复,世态炎凉,贬谪中不会有什么新欢,即使有,也会很快失去;生平故旧,或存或亡,即使存者,也天各一方,对于往事还能想些什么呢?只嚣有怅惘而已。
“新欢易失,往事难猜”两语浓缩了词人的千愁万恨,低回欲绝,不失婉言约词风。
“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提到菊花,表明了时序已到了深秋。
“谩道愁须碲酒,今酒未醒、愁已先回。”是一句久经苦难的词人的肺腑之言,中间蕴蓄着词人的无限辛酸。集这几句和上边两句初看似乎没有什么联系,实际上紧密相连。从词人的发问语气里可以判断出他已无心赏花,无心把盏,因为即使吃醉了酒,也解不了愁,“酒未醒,愁已先回”。就这样,把黄花与酒以及解愁与否联系起来,感情跌宕,喷涌而出,步步进逼,最后说出一句最深挚、最动情的话:酒敌不过愁。
“凭栏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以景语作结,回旋不尽,产生出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少游的词作,写景而情在其中,一切景语皆情语,善于融情人景,既显豁,又含耩蓄,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
秦观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注释
①洞房:深邃的内室。
②砧杵(zhēn chǔ):古代捣衣工具。砧为捣衣石,杆为捣衣棒。南朝宋谢惠连《捣衣》诗:“搁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子夜四时歌·秋歌》:“佳人理寒服,万结砧杵劳。”
③西窗三句:西窗,唐代诗人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疑是故人来,唐代诗人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诗:“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④问篱边二句:思念故乡。语本晋陶渊明《饮酒》诗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唐杜甫《秋兴八首》:“丛菊两开他日泪,扁舟一系故园心。”
⑤殢酒(tì):病酒,为酒所困。此为以酒浇愁之意。作者《梦扬州》词云:“滞酒困花,十载因谁淹留。”
⑥金波二句:金波,月光。《汉书·礼乐志》:“月穆穆以金波。”
参考译文
碧清的水面放出冷冷的秋光使人心惊,黄云在暮色中凝聚,台阶上到处是零乱破败的落叶。室内悄无人声,月光斜斜地照进来,照着他独自徘徊。又一个重阳节临近了,到处是催人的砧杵声。西窗下,开门风动竹,疑是故人来。
宦海的风波,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得非常脆弱;而仕途上的是非往往是无事生非,谁又能说得清楚。问问篱边的黄菊,不知是为谁而开?不要随便说什么愁总是跟酒在一起,酒能留住愁;其实,酒还没有醒,愁就已经先回来了。凭栏沉思了很久,月亮渐渐西沉,苍苔上已生出点点白露。
赏析
《满庭芳·碧水惊秋》是北宋文学家秦观的词作。 此词融情入景,通过对秋日萧瑟的描写,表达了词人伤离怀旧的心绪。
全词上片怀旧,以景语开篇。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一片碧水放出了冷光,寒气袭人,不觉惊叹时序变迁之速;又有几片黄云逐渐凝聚,掩没了微弱的阳光,大地呈现出苍茫的暮色,台阶上堆积着零乱的黄叶。浓重的衰飒气氛,烘托出词人此时此地的心境。“惊”、“凝”二字集中地表现出词人对一片萧瑟景象的主观感受,加重了所写景物的感情色彩,反映出他的凄苦心情。“黄云”一句。语本于李义山诗“秋风动地黄云暮”,而着一“凝”字,就比原句显得沉着有力。
“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人静”,而词人不静,他心思潮涌,斜月照耀之下,徘徊不定,陷入了沉思之中。
“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这几句不是泛泛地点明时序,而蕴蓄着很深的感慨。九月,正是“授衣”的秋日。飘泊异乡,秋天日暮听到砧杵声时,很自然地会起故园之思,而对于接连遭受政治排斥的词人来说,当这种声音清晰地传人他的耳鼓时,他心中涌起无限的悲凉:时光一年一年地消失,而苦恨何时能休!“又是”二字尤极委婉之至;“催”字,写尽哀痛之切。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写景中透露出怀人的情思,是全词的主旨所在。这几句是从唐人李益诗句“开门风动竹,疑是故人来”化出,易“动”为“摇”,写出了竹影扶疏的神韵,同时也反映出对故人的情意。
下片伤离,以景语结情,景语情语,丽雅工致,情韵兼胜;层层铺叙,步步迫近。委曲婉转,凄切动人。
“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几句紧承上片结句,婉转地表达出遭贬谪以后的生活历程和伤离怀旧的情绪。宋哲宗绍圣初年,以苏轼等为核词心的所谓“元事占党人”横遭贬斥。险恶的政治风浪,冲散了好友亲朋,这中间是没有二什么是非曲直可言的。人情反复,世态炎凉,贬谪中不会有什么新欢,即使有,也会很快失去;生平故旧,或存或亡,即使存者,也天各一方,对于往事还能想些什么呢?只嚣有怅惘而已。
“新欢易失,往事难猜”两语浓缩了词人的千愁万恨,低回欲绝,不失婉言约词风。
“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提到菊花,表明了时序已到了深秋。
“谩道愁须碲酒,今酒未醒、愁已先回。”是一句久经苦难的词人的肺腑之言,中间蕴蓄着词人的无限辛酸。集这几句和上边两句初看似乎没有什么联系,实际上紧密相连。从词人的发问语气里可以判断出他已无心赏花,无心把盏,因为即使吃醉了酒,也解不了愁,“酒未醒,愁已先回”。就这样,把黄花与酒以及解愁与否联系起来,感情跌宕,喷涌而出,步步进逼,最后说出一句最深挚、最动情的话:酒敌不过愁。
“凭栏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以景语作结,回旋不尽,产生出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少游的词作,写景而情在其中,一切景语皆情语,善于融情人景,既显豁,又含耩蓄,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