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简介及代表作品鉴赏
时间:2013-03-19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 五十一岁时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详述乱前的幸福生活,及乱离中颠沛奔波之苦。她晚年流浪江南,死时年岁不可考,大约七十多岁。
李清照天资卓越,不到十一岁,她的诗文已被父辈晁补之等人所称赏,以才藻闻名于乡里。她记忆力很强,看过的书能说出在第几页第几行。而且她特别爱看书,经常是手不释卷,桌子上枕头上到处都是书。在靖康之乱,她仓促南渡时,“尚载书十五车”外,而归来堂,倘留有书册什物“用屋十余间”,可见她藏书之多。她把书看作生命的一部分,虽经靖康之变,辗转流亡,数经兵火,而依然不离身边。 李清照受过良好的正统教育,研习过经史百家。这与她生长在贵族书香世家,父母两系都有文学的素养有关。祖父与父亲李格非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俱出于韩琦门下,韩琦在当时名重一时,与范仲淹同是以文人领兵的朝廷重臣,共称“韩范”。因此当时能出身韩琦门下,是一件荣誉的事。母系王氏一族在当时也是一门显赫。 李清照的父母与许多文人交结,她随着父母周旋于这些叔伯之间,终日耳濡目染。可见她那高超的文学成就,一半是受了遗传上禀赋的灵感,一半是受了父母的教育与熏陶。
历代文人雅士多与美酒结下不解之缘。李清照虽然是一位女性文人,她对酒的爱好却毫不比男士逊色。酒在清照词中是重要素材之一。清照对饮酒的各种趣味都能深刻体会,酒是在她日常生活中,用以排愁解闷的消遣活动之一。中国古代文坛上,女性作家中,有清照般好酒的,恐不可多见。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真一世奇女,一个女子,喝得晕乎乎的,连回家的路都找不着了,即使在今天,也不多见。但李清照又是绝非滥酒之人,以词中所写,某日黄昏,一个妙人儿,独自驾着小船,一边游湖一边品酒,那该是一种多么浪漫惬意的情景啊。
李清照十八岁时(一一○一年)嫁给赵明诚为妻。赵明诚是宋时颇有名的金石学家,字德父,那时二十一岁是太学生。赵明诚爱好金石学,且能诗词。婚后夫妇感情很好,多半的时间和金钱,都是醉心于中国的文化,除做诗填词互相唱和外,又搜集许多古代金石书画。他们收藏金石文物,并非只为玩赏,主要在考证古来圣贤遗迹及君臣行事。他们俩夫妻在学术上互相切磋,艺术上共同砥砺,共同的爱好和兴趣,使他俩成为“志同道合”、“相敬如宾”的爱侣,过着平静的富于诗意的幸福生活。 宋代婚姻制度是男尊女卑,夫主妻从。在理教的束缚下,李清照的文学成就,除得力于家学外,夫婿赵明诚也极为重要。因夫妇的志趣相投、能力相当,赵明诚对妻子才气的折服,使得李清照虽为旧时代的女子,而能充分展现她的才能。有一段趣事流传下来: 一年的重九,李清照填了一阕《醉花阴》词,寄给赵明诚。赵明诚接到这阕词后,竟闭门数日,穷三日夜之力,填了五十阕,把妻子的那一阕也抄杂在里面,不明作者,拿去给好友陆德夫品评,看那一阕最好。陆德夫玩诵再三,以为有三句最佳,“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正是李清照所作。明诚自此以后,对妻子便甘拜下风。
在李清照结婚之初,北宋已濒临危亡的边缘。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年)金兵攻下汴京,徽、钦二帝被俘之后,朝廷南迁,北宋灭亡,赵明诚时在山东做官。第二年金兵陷山东,他俩不得不把历代收集的金石书画抛弃一大部分,夫妇南逃到建康(南京)。不久,高宗委派赵明诚做湖州(今浙江吴兴)大守。可是,从山东流亡到南京,沿途的风霜劳顿,赵明诚的健康受到很大的损害,湖州太守还未到任他就病倒了。后赵明诚为了哭奔母丧,旧病复发,建炎三年(一一二九年)赵明诚病死于南京,那时李清照已四十七岁。在旧时代的环境中,丈夫几乎就是女子一生的全部,一旦死去了丈夫,可说完全孤弱无依了。在兵荒马乱中李清照逃难到台州(今浙江临海县)找她的弟弟李迒,从此姊弟二人相依为命的生活在一起。由于亲人的死别,收集的金石在逃乱中依次失去,河山的变色,使她有着满腔悲愤的心情。
李清照的作品和她丰富跌宕的生平际遇是分不开的。靖康之变将她的生活划分为美满幸福与流离困苦前后两个不同的时期。尤其是后期的作品,将她个人在流亡生活中,所经历之悲酸凄苦,对死去丈夫的怀念和对故乡沦陷的感慨,反映在词上。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李清照词有以下特点:一、倾掳真挚情。二、熔炼家常语。三、善用白描法。四、讲求韵律美。
李清照写词爱词,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词论》),这对于词的地位的提升是有重大贡献的,而且因为是女性词人与其家世背景的关系,李清照的词自成一格,形成了以“清丽自然的语言”与“优美淡雅的意境”为主要特征的易安体,在词中充分展现其女性情怀。比方说在她的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有“花”“月”“雁”“水”等,经常出现的字眼有“残”“瘦”“愁”等。
一 剪 梅
红藕香残玉簟[1]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2]来?雁字[3]回时,月满西楼[4]。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1]玉簟,竹席。
[2]锦书,在锦帕上写下的书信。
[3]雁群归来,带来丈夫的书信。
[4]指丈夫归来,夫妻相聚,临窗望月,互诉相思之情。
大意:荷花谢了,只有余香残留,透凉的竹席告诉我已是清秋;慢慢解下薄薄的夏装,独自登上木兰轻舟;碧空雁过,可有锦书相留?待到雁归,已是明月满西楼。花独自飘零,水空自东流,相同的一种思念,却惹事两地闲愁。这种情思啊,简直无法驱走,才撵下眉头,却又悄悄袭上心头。
赏析:这首词是李清照在结婚后不久所做,当时丈夫要出门远游,她不忍分别,于是在一块锦帕上写了这首词来抒写相思之情。
“红藕香残玉簟秋”,首句词人描述与夫君别后,目睹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残,回房欹靠竹席,颇有凉意,原来秋天已至。这写出了她自夫君走后,神不守舍,对环境变化浑然无觉的情形。“红藕香残”的意境,“玉簟”的凉意,也衬托出女词人的冷清与孤寂。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在闺中无法排遣愁闷与相思之苦,便出外乘舟解闷。现如今却是“独上兰舟”,不仅无由消除相思之苦,反更显怅惘和忧郁。“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女词人独坐舟中,多么希望此刻有雁阵南翔,捎回夫君的书信。而“月满西楼”,则当理解为他日夫妻相聚之时,临窗望月,共话彼此相思之情。
下片。“花自飘零水自流”,词人的思绪又由想象回到现实,并照应上片首句的句意。眼前的景象是落花飘零,流水自去。由盼望书信的到来,到眼前的抒写流水落花,词人的无可奈何的伤感油然而生,尤其是两个“自”字的运用,更表露了词人对现状的无奈。“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次写词人自己思念丈夫赵明诚,也设想赵明诚同样在思念自己。这样的断语,这样的心有灵犀,是建立在夫妻相知相爱的基础上的。末三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词人以逼近口语的词句,描述自己不仅无法暂时排遣相思之情,反而陷入更深的思念境地。两个副词“才”、“却”的使用,很真切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挥之又来、无计可消除的相思之情。
这是一首相当富有诗情画意的词作。词人越是把她的别情抒写得淋漓尽致,就越能显出她的夫妻恩爱的甜蜜,也越能表现出她对生活的热爱。此外,这首词在意境的刻画,真挚、深沉情感的表述,以及语言运用的艺术上,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声 声 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1],最难将息[2]。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4]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6]!
注释:
[1] 乍暖还寒时候,天气忽然回暖,一会儿又冷的时候。
[2]将息,养息、保养。
[3]表示悼亡和怀旧的意思。作者此时流离于江南,丈夫赵明诚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感到伤心。作者早期寄给丈夫的《一剪梅》词中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句子,所以称雁为旧时相识。
[4]有谁堪摘,指有谁能与她共摘。
[5]怎生,怎么。黑,指天黑。
[6]这一句指这种滋味哪是一个“愁”字能够说尽的。
大意: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群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滋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尽!
赏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起首三句比较形象,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 “寻寻觅觅”,是作者的动作行为,作者在经受了国破家亡、夫丧、金石丢失等一连串的打击后,内心极为哀愁,再加上一人孤处,更是百无聊赖,空虚郁闷,为了排解这一哀愁,作者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寻啊觅啊,想寻些什么呢?不太清楚,一切都是那么茫然,或许她是想找回一些温馨的回忆来慰藉自己,但茫然的作者只感到四周“冷冷清清”。这是作者的心境使然,常言说“人悲物亦悲”,在一个悲伤凄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正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寻觅的结果给作者最深的感受是“凄凄惨惨戚戚”,它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使其由这清冷之景更生一种凄凉、惨淡和悲戚之情。这就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词中对愁的描写有:淡酒 / 急风――借酒浇愁,而大风砭骨,意绪全无,愁云更浓重。北雁――丈夫故去,锦书不再,雁叫声声心欲碎。“愁”〈 黄花――花开花落,无人共摘,难堪彻骨孤独
李清照天资卓越,不到十一岁,她的诗文已被父辈晁补之等人所称赏,以才藻闻名于乡里。她记忆力很强,看过的书能说出在第几页第几行。而且她特别爱看书,经常是手不释卷,桌子上枕头上到处都是书。在靖康之乱,她仓促南渡时,“尚载书十五车”外,而归来堂,倘留有书册什物“用屋十余间”,可见她藏书之多。她把书看作生命的一部分,虽经靖康之变,辗转流亡,数经兵火,而依然不离身边。 李清照受过良好的正统教育,研习过经史百家。这与她生长在贵族书香世家,父母两系都有文学的素养有关。祖父与父亲李格非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俱出于韩琦门下,韩琦在当时名重一时,与范仲淹同是以文人领兵的朝廷重臣,共称“韩范”。因此当时能出身韩琦门下,是一件荣誉的事。母系王氏一族在当时也是一门显赫。 李清照的父母与许多文人交结,她随着父母周旋于这些叔伯之间,终日耳濡目染。可见她那高超的文学成就,一半是受了遗传上禀赋的灵感,一半是受了父母的教育与熏陶。
历代文人雅士多与美酒结下不解之缘。李清照虽然是一位女性文人,她对酒的爱好却毫不比男士逊色。酒在清照词中是重要素材之一。清照对饮酒的各种趣味都能深刻体会,酒是在她日常生活中,用以排愁解闷的消遣活动之一。中国古代文坛上,女性作家中,有清照般好酒的,恐不可多见。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真一世奇女,一个女子,喝得晕乎乎的,连回家的路都找不着了,即使在今天,也不多见。但李清照又是绝非滥酒之人,以词中所写,某日黄昏,一个妙人儿,独自驾着小船,一边游湖一边品酒,那该是一种多么浪漫惬意的情景啊。
李清照十八岁时(一一○一年)嫁给赵明诚为妻。赵明诚是宋时颇有名的金石学家,字德父,那时二十一岁是太学生。赵明诚爱好金石学,且能诗词。婚后夫妇感情很好,多半的时间和金钱,都是醉心于中国的文化,除做诗填词互相唱和外,又搜集许多古代金石书画。他们收藏金石文物,并非只为玩赏,主要在考证古来圣贤遗迹及君臣行事。他们俩夫妻在学术上互相切磋,艺术上共同砥砺,共同的爱好和兴趣,使他俩成为“志同道合”、“相敬如宾”的爱侣,过着平静的富于诗意的幸福生活。 宋代婚姻制度是男尊女卑,夫主妻从。在理教的束缚下,李清照的文学成就,除得力于家学外,夫婿赵明诚也极为重要。因夫妇的志趣相投、能力相当,赵明诚对妻子才气的折服,使得李清照虽为旧时代的女子,而能充分展现她的才能。有一段趣事流传下来: 一年的重九,李清照填了一阕《醉花阴》词,寄给赵明诚。赵明诚接到这阕词后,竟闭门数日,穷三日夜之力,填了五十阕,把妻子的那一阕也抄杂在里面,不明作者,拿去给好友陆德夫品评,看那一阕最好。陆德夫玩诵再三,以为有三句最佳,“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正是李清照所作。明诚自此以后,对妻子便甘拜下风。
在李清照结婚之初,北宋已濒临危亡的边缘。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年)金兵攻下汴京,徽、钦二帝被俘之后,朝廷南迁,北宋灭亡,赵明诚时在山东做官。第二年金兵陷山东,他俩不得不把历代收集的金石书画抛弃一大部分,夫妇南逃到建康(南京)。不久,高宗委派赵明诚做湖州(今浙江吴兴)大守。可是,从山东流亡到南京,沿途的风霜劳顿,赵明诚的健康受到很大的损害,湖州太守还未到任他就病倒了。后赵明诚为了哭奔母丧,旧病复发,建炎三年(一一二九年)赵明诚病死于南京,那时李清照已四十七岁。在旧时代的环境中,丈夫几乎就是女子一生的全部,一旦死去了丈夫,可说完全孤弱无依了。在兵荒马乱中李清照逃难到台州(今浙江临海县)找她的弟弟李迒,从此姊弟二人相依为命的生活在一起。由于亲人的死别,收集的金石在逃乱中依次失去,河山的变色,使她有着满腔悲愤的心情。
李清照的作品和她丰富跌宕的生平际遇是分不开的。靖康之变将她的生活划分为美满幸福与流离困苦前后两个不同的时期。尤其是后期的作品,将她个人在流亡生活中,所经历之悲酸凄苦,对死去丈夫的怀念和对故乡沦陷的感慨,反映在词上。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李清照词有以下特点:一、倾掳真挚情。二、熔炼家常语。三、善用白描法。四、讲求韵律美。
李清照写词爱词,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词论》),这对于词的地位的提升是有重大贡献的,而且因为是女性词人与其家世背景的关系,李清照的词自成一格,形成了以“清丽自然的语言”与“优美淡雅的意境”为主要特征的易安体,在词中充分展现其女性情怀。比方说在她的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有“花”“月”“雁”“水”等,经常出现的字眼有“残”“瘦”“愁”等。
一 剪 梅
红藕香残玉簟[1]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2]来?雁字[3]回时,月满西楼[4]。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1]玉簟,竹席。
[2]锦书,在锦帕上写下的书信。
[3]雁群归来,带来丈夫的书信。
[4]指丈夫归来,夫妻相聚,临窗望月,互诉相思之情。
大意:荷花谢了,只有余香残留,透凉的竹席告诉我已是清秋;慢慢解下薄薄的夏装,独自登上木兰轻舟;碧空雁过,可有锦书相留?待到雁归,已是明月满西楼。花独自飘零,水空自东流,相同的一种思念,却惹事两地闲愁。这种情思啊,简直无法驱走,才撵下眉头,却又悄悄袭上心头。
赏析:这首词是李清照在结婚后不久所做,当时丈夫要出门远游,她不忍分别,于是在一块锦帕上写了这首词来抒写相思之情。
“红藕香残玉簟秋”,首句词人描述与夫君别后,目睹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残,回房欹靠竹席,颇有凉意,原来秋天已至。这写出了她自夫君走后,神不守舍,对环境变化浑然无觉的情形。“红藕香残”的意境,“玉簟”的凉意,也衬托出女词人的冷清与孤寂。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在闺中无法排遣愁闷与相思之苦,便出外乘舟解闷。现如今却是“独上兰舟”,不仅无由消除相思之苦,反更显怅惘和忧郁。“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女词人独坐舟中,多么希望此刻有雁阵南翔,捎回夫君的书信。而“月满西楼”,则当理解为他日夫妻相聚之时,临窗望月,共话彼此相思之情。
下片。“花自飘零水自流”,词人的思绪又由想象回到现实,并照应上片首句的句意。眼前的景象是落花飘零,流水自去。由盼望书信的到来,到眼前的抒写流水落花,词人的无可奈何的伤感油然而生,尤其是两个“自”字的运用,更表露了词人对现状的无奈。“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次写词人自己思念丈夫赵明诚,也设想赵明诚同样在思念自己。这样的断语,这样的心有灵犀,是建立在夫妻相知相爱的基础上的。末三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词人以逼近口语的词句,描述自己不仅无法暂时排遣相思之情,反而陷入更深的思念境地。两个副词“才”、“却”的使用,很真切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挥之又来、无计可消除的相思之情。
这是一首相当富有诗情画意的词作。词人越是把她的别情抒写得淋漓尽致,就越能显出她的夫妻恩爱的甜蜜,也越能表现出她对生活的热爱。此外,这首词在意境的刻画,真挚、深沉情感的表述,以及语言运用的艺术上,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声 声 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1],最难将息[2]。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4]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6]!
注释:
[1] 乍暖还寒时候,天气忽然回暖,一会儿又冷的时候。
[2]将息,养息、保养。
[3]表示悼亡和怀旧的意思。作者此时流离于江南,丈夫赵明诚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感到伤心。作者早期寄给丈夫的《一剪梅》词中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句子,所以称雁为旧时相识。
[4]有谁堪摘,指有谁能与她共摘。
[5]怎生,怎么。黑,指天黑。
[6]这一句指这种滋味哪是一个“愁”字能够说尽的。
大意: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群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滋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尽!
赏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起首三句比较形象,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 “寻寻觅觅”,是作者的动作行为,作者在经受了国破家亡、夫丧、金石丢失等一连串的打击后,内心极为哀愁,再加上一人孤处,更是百无聊赖,空虚郁闷,为了排解这一哀愁,作者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寻啊觅啊,想寻些什么呢?不太清楚,一切都是那么茫然,或许她是想找回一些温馨的回忆来慰藉自己,但茫然的作者只感到四周“冷冷清清”。这是作者的心境使然,常言说“人悲物亦悲”,在一个悲伤凄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正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寻觅的结果给作者最深的感受是“凄凄惨惨戚戚”,它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使其由这清冷之景更生一种凄凉、惨淡和悲戚之情。这就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词中对愁的描写有:淡酒 / 急风――借酒浇愁,而大风砭骨,意绪全无,愁云更浓重。北雁――丈夫故去,锦书不再,雁叫声声心欲碎。“愁”〈 黄花――花开花落,无人共摘,难堪彻骨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