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宋词赏析及注释翻译
时间:2013-11-27
苏轼《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宋词全文赏析及注释翻译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释]
①作:建造。湿青红:湿润的青漆、红漆颜色。湿字承上“新作”,形容油漆新涂,鲜润清新。
②平山堂:在江苏扬州市,欧阳修所建。
③兰台公子:指宋玉,他曾任兰台令,相传兰台故址在湖北钟祥县境内。
④天籁:万物发出的自然之声音,这里指风声。
⑤刚道:硬要说,偏说。
⑥浩然气:《孟子·公孙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古人把这浩然之气看作是一种最高的正气和节操。
译文1:
落日中卷起绣帘眺望,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的夕阳与亭台相映,空阔无际。为了我的来到,你特意在窗户上涂上了清油的朱漆,色彩犹新。这让我想起当年在平山堂的时候,靠着枕席,欣赏江南的烟雨,遥望远方天际孤鸿出没的情景。今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方体会到醉翁词句中所描绘的,山色若隐若现的景致。
广阔的水面十分干净,山峰翠绿的影子倒映其中。忽然一阵飓风,江面倏忽变化,波涛汹涌,风云开阖,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掀舞。见此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风赋》,像宋玉这样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庄子的风是天籁之说的,硬说什么风有雄风、雌风。其实,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译文2:
夕阳下卷起锦绣般的窗帘,快哉亭前江水与碧空相连。知道您为了接待我,专门建筑了这座亭台,亭台窗户涂抹上青的和红的油漆,色彩犹新。常记得从前在平山堂上,倚枕斜躺着,观赏江南空蒙的山色、迷茫的夜景,和消逝在烟雨迷茫中的孤鸿。这时候,我能感受到醉翁名句“山色有无中”那种山色空蒙,时隐时现的佳境。
千顷旷阔的江水,都清澈明净如镜,碧绿的山峰,倒映在江面上。忽然一阵巨风,波涛汹涌,一个白发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起伏。可笑的是那兰台公子宋玉,还没弄懂庄子所谓的“天籁”,偏说风有雄雌之分。其实只要胸中有“一点浩然气”般的正气和节操,就能处之泰然,如同领略“千里快哉风”那般舒适快意。
【背景】
张怀民字偓佺,又字梦得,谪居黄州,坦然自适,在其宅西南长江边筑亭,作为陶冶性情之所。苏轼不仅欣赏江边的优美风景,而加倍钦佩张的心胸。所以他为张所建的亭起名为“快哉亭”。其弟苏辙还为此亭写了《黄州快哉亭记》。
一。【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词人坐在快哉亭上,卷起锦绣的窗帘,看到亭台和江面亭连水,水连空,水天一色的胜景。
二。【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知道你为接待我而特意建筑了这座亭台。点明亭台主人和自己的亲切关系。
湿青红表明油漆未干,颇为传神。
三。【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平山堂是作者的恩师欧阳修所建,其景色“壮丽为淮南第一”(叶梦得《避暑录话》)。
苏轼在平山堂上,欹枕斜躺着,观赏江南空漾的山色、迷茫的雨景,以及消失在烟雨迷茫中的“孤鸿”。
亭台景致唤起苏轼对平山堂的美好回忆,忆景写景的手法新颖别致。
四。【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欧阳修:“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在晴日,站在平山堂前,就能领略江南山色空漾,时隐时现、若有若无的绝妙佳境。
五。【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在江水中,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平静的山水画卷。
一阵飓风,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掀舞。
六。【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战国时代楚国兰台令的宋玉写了《风赋》,里面宋玉陪同楚襄王游兰台之宫,忽然刮起风来,楚襄王说:“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说:“大王之风经过优美的园林宫室,带着花草等香气,才吹到身上,所以清清凉凉、治病解酒,所以是‘雄风’。庶人之风,起于穷巷之间,一路携带污浊腐秽之气,吹到贫穷人家,使人精神凄惨,生病燥热,所以是‘雌风’。”
《庄子。齐物论》“人籁”是吹奏箫笛等竹器的声音,“天籁”是发于自然的音响,即指风吹声。
苏轼由此认为,他认为风是自然之物,本身不应有雌、雄之别,大家都可享受。
七。【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只要胸中有“一点浩然气”(正气和节操),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就能处之泰然,如同领略“千里快哉风”那样舒适快意。
[赏析]
《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也题作《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这首词上阕由新建之亭及亭前景象忆及早年在扬州平山堂见到的山光水色。由此及彼展开思路,对先师的怀念,对快哉亭前风景与平山堂前风光相似之观感,还隐隐透露今日词人遭厄运与当年醉翁受挫。下阕写亭前所见长江景观。所以全篇之要旨在下阕。其以“风”为线索,突出浪中“白头翁”形象,“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两句更是突出地刻画了一个不怕风吹浪打出没于浪涛之间的老船工的形象。此词富于联想象征,写景之中抒发心志,气魄宏大而有感染力量。
此词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作者描写的对象,主要是“快哉亭”周围的广阔景象。开头四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的境界,充满了苍茫阔远的情致。“知君为我新作”两句,交待新亭的创建,点明亭主和自己的密切关系,反客为主、诙谐风趣地把张偓佺所建的快哉亭说成特意为自己而造,又写亭台窗户涂抹上青红两色油漆,色彩犹新。“湿”字形容油漆未干,颇为传神。
“长记平山堂上”五句,是记忆中情景,又是对眼前景象的一种以虚托实的想象式侧面描写。作者用“长记”二字,唤起他曾在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那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蒙的江南山色的美好回忆。他又以此比拟他在“快哉亭”上所目睹的景致,将“快哉亭”与“平山堂”融为一体,构成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这种以忆景写景的笔法,不但平添了曲折蕴藉的情致,而且加强了词境的空灵飞动。以上五句新颖别致,引人入胜,通过作者昔日的淋漓兴致,传达出当日快哉亭前览胜的欣喜之情。
上片是用虚实结合的笔法,描写快哉亭下及其远处的胜景。下片换头以下五句,又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展现亭前广阔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动心骇目的壮观场面。词人并由此生发开来,抒发其江湖豪兴和人生追求。“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三句,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江水中,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平静的山水画卷,这是对水色山光的静态描写。“忽然”两句,写一阵巨风,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掀舞。至此,作者的描写奇峰突起,由静境忽变动境,从而自自然然地过渡到全词着意表现的着重点——一位奋力搏击风涛的白发老翁。这位白头翁的形象,其实是东坡自身人格风貌的一种象征。以下几句,作者由风波浪尖上弄舟的老人,自然引出他对战国时楚国兰台令宋玉所作《风赋》的议论。作者看来,宋玉将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是十分可笑的,是未解自然之理的生硬说教,白头翁搏击风浪的壮伟风神即是明证。其实,庄子所言天籁本身绝无贵贱之分,关键于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他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苏轼这种逆境中仍保持浩然之气的坦荡的人生态度,显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结构上,具有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特点。下片的描写和议论,豪纵酣畅,气势磅礴,词中出没风涛的白头翁形象,犹如百川汇海,含蓄地点明全篇主旨,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既描写了浩阔雄壮、水天一色的自然风光,又其中灌注了一种坦荡旷达的浩然之气,展现出词人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了苏词雄奇奔放的特色。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释]
①作:建造。湿青红:湿润的青漆、红漆颜色。湿字承上“新作”,形容油漆新涂,鲜润清新。
②平山堂:在江苏扬州市,欧阳修所建。
③兰台公子:指宋玉,他曾任兰台令,相传兰台故址在湖北钟祥县境内。
④天籁:万物发出的自然之声音,这里指风声。
⑤刚道:硬要说,偏说。
⑥浩然气:《孟子·公孙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古人把这浩然之气看作是一种最高的正气和节操。
译文1:
落日中卷起绣帘眺望,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的夕阳与亭台相映,空阔无际。为了我的来到,你特意在窗户上涂上了清油的朱漆,色彩犹新。这让我想起当年在平山堂的时候,靠着枕席,欣赏江南的烟雨,遥望远方天际孤鸿出没的情景。今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方体会到醉翁词句中所描绘的,山色若隐若现的景致。
广阔的水面十分干净,山峰翠绿的影子倒映其中。忽然一阵飓风,江面倏忽变化,波涛汹涌,风云开阖,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掀舞。见此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风赋》,像宋玉这样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庄子的风是天籁之说的,硬说什么风有雄风、雌风。其实,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译文2:
夕阳下卷起锦绣般的窗帘,快哉亭前江水与碧空相连。知道您为了接待我,专门建筑了这座亭台,亭台窗户涂抹上青的和红的油漆,色彩犹新。常记得从前在平山堂上,倚枕斜躺着,观赏江南空蒙的山色、迷茫的夜景,和消逝在烟雨迷茫中的孤鸿。这时候,我能感受到醉翁名句“山色有无中”那种山色空蒙,时隐时现的佳境。
千顷旷阔的江水,都清澈明净如镜,碧绿的山峰,倒映在江面上。忽然一阵巨风,波涛汹涌,一个白发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起伏。可笑的是那兰台公子宋玉,还没弄懂庄子所谓的“天籁”,偏说风有雄雌之分。其实只要胸中有“一点浩然气”般的正气和节操,就能处之泰然,如同领略“千里快哉风”那般舒适快意。
【背景】
张怀民字偓佺,又字梦得,谪居黄州,坦然自适,在其宅西南长江边筑亭,作为陶冶性情之所。苏轼不仅欣赏江边的优美风景,而加倍钦佩张的心胸。所以他为张所建的亭起名为“快哉亭”。其弟苏辙还为此亭写了《黄州快哉亭记》。
一。【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词人坐在快哉亭上,卷起锦绣的窗帘,看到亭台和江面亭连水,水连空,水天一色的胜景。
二。【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知道你为接待我而特意建筑了这座亭台。点明亭台主人和自己的亲切关系。
湿青红表明油漆未干,颇为传神。
三。【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平山堂是作者的恩师欧阳修所建,其景色“壮丽为淮南第一”(叶梦得《避暑录话》)。
苏轼在平山堂上,欹枕斜躺着,观赏江南空漾的山色、迷茫的雨景,以及消失在烟雨迷茫中的“孤鸿”。
亭台景致唤起苏轼对平山堂的美好回忆,忆景写景的手法新颖别致。
四。【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欧阳修:“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在晴日,站在平山堂前,就能领略江南山色空漾,时隐时现、若有若无的绝妙佳境。
五。【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在江水中,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平静的山水画卷。
一阵飓风,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掀舞。
六。【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战国时代楚国兰台令的宋玉写了《风赋》,里面宋玉陪同楚襄王游兰台之宫,忽然刮起风来,楚襄王说:“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说:“大王之风经过优美的园林宫室,带着花草等香气,才吹到身上,所以清清凉凉、治病解酒,所以是‘雄风’。庶人之风,起于穷巷之间,一路携带污浊腐秽之气,吹到贫穷人家,使人精神凄惨,生病燥热,所以是‘雌风’。”
《庄子。齐物论》“人籁”是吹奏箫笛等竹器的声音,“天籁”是发于自然的音响,即指风吹声。
苏轼由此认为,他认为风是自然之物,本身不应有雌、雄之别,大家都可享受。
七。【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只要胸中有“一点浩然气”(正气和节操),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就能处之泰然,如同领略“千里快哉风”那样舒适快意。
[赏析]
《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也题作《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这首词上阕由新建之亭及亭前景象忆及早年在扬州平山堂见到的山光水色。由此及彼展开思路,对先师的怀念,对快哉亭前风景与平山堂前风光相似之观感,还隐隐透露今日词人遭厄运与当年醉翁受挫。下阕写亭前所见长江景观。所以全篇之要旨在下阕。其以“风”为线索,突出浪中“白头翁”形象,“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两句更是突出地刻画了一个不怕风吹浪打出没于浪涛之间的老船工的形象。此词富于联想象征,写景之中抒发心志,气魄宏大而有感染力量。
此词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作者描写的对象,主要是“快哉亭”周围的广阔景象。开头四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的境界,充满了苍茫阔远的情致。“知君为我新作”两句,交待新亭的创建,点明亭主和自己的密切关系,反客为主、诙谐风趣地把张偓佺所建的快哉亭说成特意为自己而造,又写亭台窗户涂抹上青红两色油漆,色彩犹新。“湿”字形容油漆未干,颇为传神。
“长记平山堂上”五句,是记忆中情景,又是对眼前景象的一种以虚托实的想象式侧面描写。作者用“长记”二字,唤起他曾在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那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蒙的江南山色的美好回忆。他又以此比拟他在“快哉亭”上所目睹的景致,将“快哉亭”与“平山堂”融为一体,构成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这种以忆景写景的笔法,不但平添了曲折蕴藉的情致,而且加强了词境的空灵飞动。以上五句新颖别致,引人入胜,通过作者昔日的淋漓兴致,传达出当日快哉亭前览胜的欣喜之情。
上片是用虚实结合的笔法,描写快哉亭下及其远处的胜景。下片换头以下五句,又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展现亭前广阔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动心骇目的壮观场面。词人并由此生发开来,抒发其江湖豪兴和人生追求。“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三句,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江水中,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平静的山水画卷,这是对水色山光的静态描写。“忽然”两句,写一阵巨风,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掀舞。至此,作者的描写奇峰突起,由静境忽变动境,从而自自然然地过渡到全词着意表现的着重点——一位奋力搏击风涛的白发老翁。这位白头翁的形象,其实是东坡自身人格风貌的一种象征。以下几句,作者由风波浪尖上弄舟的老人,自然引出他对战国时楚国兰台令宋玉所作《风赋》的议论。作者看来,宋玉将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是十分可笑的,是未解自然之理的生硬说教,白头翁搏击风浪的壮伟风神即是明证。其实,庄子所言天籁本身绝无贵贱之分,关键于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他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苏轼这种逆境中仍保持浩然之气的坦荡的人生态度,显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结构上,具有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特点。下片的描写和议论,豪纵酣畅,气势磅礴,词中出没风涛的白头翁形象,犹如百川汇海,含蓄地点明全篇主旨,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既描写了浩阔雄壮、水天一色的自然风光,又其中灌注了一种坦荡旷达的浩然之气,展现出词人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了苏词雄奇奔放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