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时间:2014-08-10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出自于北宋著名词人晏殊之手,此词以轻巧空灵的笔法、深蕴含蓄的感情,写出了富有概括意义的人生感慨,抒发了叹流年、悲迟暮、伤离别的复杂情感。全词感情悲凉而不凄厉,风格清丽哀怨,体物写意自然贴切,是晏殊词中引人注目的名篇之一。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翻译:
人从出生到逝去,都要经历人世间的这段时光。可岁月悠悠,人生易老。时光就那样,它只懂得催人老,不相信世间有多情的人。
昨夜西风急,在梧桐锁寒秋的深院里,刮了整整一夜,几次次从梦里把人吹醒,醒来只看到窗外月明,朦朦胧胧,幽幽的,淡淡的。在我这高楼上,突然不知道从何处传来一声雁叫,更添了夜醒人的凄凉和孤寂。
赏析:
此词以轻巧空灵的笔法、深蕴含蓄的感情,写出了富有概括意义的人生感慨,抒发了叹流年、悲迟暮、伤离别的复杂情感。全词感情悲凉而不凄厉,风格清丽哀怨,体物写意自然贴切,是晏殊词中引人注目的名篇之一。
起首二句把时光拟人化,暗含“多情自古伤离别”和“思君令人老”双重含义。“多情”二字,总摄全篇。
三、四两句写词人感时光易逝,怅亲爱分离,心中的烦恼无可化解,只好借酒浇愁,然而不久便又“泪滴春衫”,可见连酒也无法使自己暂时解脱。
下片先写不眠,次写惊梦。西风飒飒,桐叶萧萧,一股凉意直透人的心底。抬头一看,窗外淡淡月色,朦胧而又惨淡,仿佛它也受到西风的威胁。
“好梦频惊”写每当希望“好梦”多留一霎的时候,它就突然破灭了。而且每当一回破灭,现实的不幸之感就又一齐奔集而来。此时,室外的各种音响,各样色彩,以及室中人时光流逝之感,情人离别之痛,春酒易醒之恨,把刚才的好梦全都打成碎片了。这里,“好梦频惊”四字为点睛之笔,承上启下,把室中人此际的感受放大成为一个特写的镜头,让人们充分感受其中沉重的分量。
“何处高楼雁一声”写室中人沉抑的情绪正凌乱交织之中,突然飞出一声高亢的哀鸣。这一声哀厉的长鸣,是如此突如其来,使众响为之沉寂,万类为之失色。这是孤雁的哀唳,响彻天际,透入人心,它把室中人的思绪提升到一个顶峰了。这一声代表什么呢?是感觉秋已经更深吗?是预告离人终于不返吗?还是加剧室中人此时此地的孤独之感呢?不管怎样,它让人们想得很远、很沉,一种怅惘之情使人不能自已。
综上,此词上片概述时光之无情,下片写春去秋来,触景生情,相思难禁。词中“长恨离亭”、“好梦频惊”等句,用意超脱高远,表现了一种明净澄彻而又富于概括意义的人生境界。
相关试题及答案
1.这首词从字数上看,属于________;从创作风格上看,属于________派。
2.“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在下阙中,“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
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小令 婉约
2.答案示例:西风吹寒、梧桐叶落、淡月胧月、高楼雁鸣。
3.答案示例:叹流年、悲迟暮、伤离别、苦思恋。
(4)“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 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因时光的流逝而惊梦②因容颜的易老而惊梦③因离别的痛苦而惊梦④因无尽的思念而惊梦⑤因西风的骤起而惊梦⑥因月色的惨白而惊梦⑦因高楼的雁叫而惊梦
(5)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6分)
答案:①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在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西风、惨白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 ②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③运用拟人的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
8.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此词以轻巧空灵的笔法、深蕴含蓄的感情,写出了富有概括意义的人生感慨,抒发了叹流年、伤离别的复杂情感。
B.词的上片, “多情”二字,总摄全篇。上片四句,从四个并列的层面,抒发不同的情感,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心情震荡。
C.词的下片,先写不眠,次写惊梦。西风飒飒,桐叶萧萧,月色淡淡,雁声惊梦,作者难以成眠,相思之情更盛。
D.“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全词感情悲凉而不凄厉,风格清丽哀怨,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情感,体物写意自然贴切。
9.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4分)
答案:
8.C(上片四句,三层抒发,层层推进,一层比一层紧迫。)
9.①借景抒情。作者在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西风、惨白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
②衬托。以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回衬托人未回。
③拟人。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4分,答对两点即满分)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翻译:
人从出生到逝去,都要经历人世间的这段时光。可岁月悠悠,人生易老。时光就那样,它只懂得催人老,不相信世间有多情的人。
昨夜西风急,在梧桐锁寒秋的深院里,刮了整整一夜,几次次从梦里把人吹醒,醒来只看到窗外月明,朦朦胧胧,幽幽的,淡淡的。在我这高楼上,突然不知道从何处传来一声雁叫,更添了夜醒人的凄凉和孤寂。
赏析:
此词以轻巧空灵的笔法、深蕴含蓄的感情,写出了富有概括意义的人生感慨,抒发了叹流年、悲迟暮、伤离别的复杂情感。全词感情悲凉而不凄厉,风格清丽哀怨,体物写意自然贴切,是晏殊词中引人注目的名篇之一。
起首二句把时光拟人化,暗含“多情自古伤离别”和“思君令人老”双重含义。“多情”二字,总摄全篇。
三、四两句写词人感时光易逝,怅亲爱分离,心中的烦恼无可化解,只好借酒浇愁,然而不久便又“泪滴春衫”,可见连酒也无法使自己暂时解脱。
下片先写不眠,次写惊梦。西风飒飒,桐叶萧萧,一股凉意直透人的心底。抬头一看,窗外淡淡月色,朦胧而又惨淡,仿佛它也受到西风的威胁。
“好梦频惊”写每当希望“好梦”多留一霎的时候,它就突然破灭了。而且每当一回破灭,现实的不幸之感就又一齐奔集而来。此时,室外的各种音响,各样色彩,以及室中人时光流逝之感,情人离别之痛,春酒易醒之恨,把刚才的好梦全都打成碎片了。这里,“好梦频惊”四字为点睛之笔,承上启下,把室中人此际的感受放大成为一个特写的镜头,让人们充分感受其中沉重的分量。
“何处高楼雁一声”写室中人沉抑的情绪正凌乱交织之中,突然飞出一声高亢的哀鸣。这一声哀厉的长鸣,是如此突如其来,使众响为之沉寂,万类为之失色。这是孤雁的哀唳,响彻天际,透入人心,它把室中人的思绪提升到一个顶峰了。这一声代表什么呢?是感觉秋已经更深吗?是预告离人终于不返吗?还是加剧室中人此时此地的孤独之感呢?不管怎样,它让人们想得很远、很沉,一种怅惘之情使人不能自已。
综上,此词上片概述时光之无情,下片写春去秋来,触景生情,相思难禁。词中“长恨离亭”、“好梦频惊”等句,用意超脱高远,表现了一种明净澄彻而又富于概括意义的人生境界。
相关试题及答案
1.这首词从字数上看,属于________;从创作风格上看,属于________派。
2.“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在下阙中,“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
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小令 婉约
2.答案示例:西风吹寒、梧桐叶落、淡月胧月、高楼雁鸣。
3.答案示例:叹流年、悲迟暮、伤离别、苦思恋。
(4)“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 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因时光的流逝而惊梦②因容颜的易老而惊梦③因离别的痛苦而惊梦④因无尽的思念而惊梦⑤因西风的骤起而惊梦⑥因月色的惨白而惊梦⑦因高楼的雁叫而惊梦
(5)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6分)
答案:①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在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西风、惨白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 ②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③运用拟人的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
8.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此词以轻巧空灵的笔法、深蕴含蓄的感情,写出了富有概括意义的人生感慨,抒发了叹流年、伤离别的复杂情感。
B.词的上片, “多情”二字,总摄全篇。上片四句,从四个并列的层面,抒发不同的情感,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心情震荡。
C.词的下片,先写不眠,次写惊梦。西风飒飒,桐叶萧萧,月色淡淡,雁声惊梦,作者难以成眠,相思之情更盛。
D.“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全词感情悲凉而不凄厉,风格清丽哀怨,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情感,体物写意自然贴切。
9.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4分)
答案:
8.C(上片四句,三层抒发,层层推进,一层比一层紧迫。)
9.①借景抒情。作者在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西风、惨白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
②衬托。以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回衬托人未回。
③拟人。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4分,答对两点即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