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逢《长安夜雨》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时间:2016-02-04
长安夜雨
薛逢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1)本诗以“忧”贯穿全诗,作者的忧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3分)
(2)作者在首联中运用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百忧缠心?(4分)
(3)颈联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3分)
(4)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炼意,往往一个字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决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因而被称为“诗眼”。阅读本诗,你觉得哪个字可以作为本诗的诗眼?请具体说明理由。(3分)
(5)颈联描写景物的角度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对表现作品的主题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①生活的艰辛;(1分)②命途的不顺;(1分)③生命的衰老。(1分)
(2)(4分)①通过描述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2分)②运用比喻手法,将“百忧”比喻为雨中生机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现出忧愁的烦乱纷杂。(2分)
(3)(3分)①视觉角度与听觉角度。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景。(2分)②这些景物凄冷萧条,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1分)
(4)①诗眼是“忧”。(1分)②“忧”是全诗内容的结构线索,作者在诗中诉说了自己的生活艰辛之“忧”;命途不顺之“忧”;生命衰老之“忧”。(1分)“忧”是全诗的感情基调,作者从渲染氛围(借景抒情)到直接表达(直抒胸臆),抒发了自己心中的忧愤之情。(1分)
(5)①视觉角度与听觉角度。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景。(1分)②这些凄冷萧条的景物,突出了作者当时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也是作者社会生活环境的象征;(2分)既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也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怨恨与不满。(1分)
二:
(1)“忧”字贯穿全诗,请概括诗人忧愁的具体内容。(4分)
(2)首联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抒发诗人的“百忧”之情的?并简要分析。(4分)
(3)请赏析第三联的景物描写。(3分)
参考答案
(1) (4分)①生活艰辛之忧,②仕途不顺之忧,③壮志消磨之忧,④生命衰老之忧。(1点1分)
(2) (4分)首联综合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抒发诗人的“百忧”之情。①借景抒情(或烘托)。通过写滞雨通宵不停,诗人整夜未眠,侧面表现了忧愁的持久。②直抒胸臆。用“百忧如草雨中生”直接抒发忧愁。③夸张。通过“百忧”一词,突出忧愁之多。④比喻。将“百忧”比作被雨滋生的草,表现了忧愁的烦乱纷杂。(1点2分,答对2点得满分。)
(3)答案要点:视听结合,分别从视觉角度和听觉角度来写景。(1分 )树上聚集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传入窗边的寒鼓是听觉描写。(1分)这些景物冷落萧条,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1分)(答通感也可,酌情给分)
三:
1.首联是如何表现作者百忧缠心的?请简要分析。(5分)
2.本诗以“忧”贯穿全诗,结合诗句回答作者的忧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6分)
参考答案
1.①通过描述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2分)②运用比喻手法,将“百忧”比喻为雨中生机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现出忧愁的烦乱纷杂且多。(比喻1分,分析2分)
2.要点:1、生活的艰辛(1分),结合“心关桂玉②天难晓”分析;2、仕途的不顺(人生郁郁不得志)(1分)结合“运落风波梦亦惊”以及“当年志气俱消尽”分析;生命的衰老,结合“白发新添四五茎”分析。(1分);每条结合诗句分析各1分。
四
1.首联中“百忧如草雨中生”,在不眠的雨夜,诗人为什么而忧?通读全诗,说出诗人忧的具体内容。(5分)
2.颈联为景物描写,请结合诗句具体内容,从写景技巧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加以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①生活的艰辛;②命途的不顺;③生命的衰老。(,答一点1分,答两点3分,答三点5分)
2.①从视觉与听觉角度来描写(或视听结合)。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景。诗人通过景物描写,渲染了凄冷萧条的氛围,暗示了诗人艰难的处境,衬托了诗人愁闷落寞的心情。(技巧2分,景物特点2分,景物作用2分。)
赏析:
长安夜雨是唐代薛逢所作的诗,此诗妙就妙在借物抒情 的深厚功底,而且可以体会出诗人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感叹,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情伤。诗人借此诗抒怀,表达对时政的不满,以及对自己不能尽力抱负的伤感。
本诗以 “ 忧 ” 贯穿全诗,作者抒发了生活的艰辛;命途的不顺;生命的衰老。首联通过描写和比喻表现了作者的百忧缠心。颈联从视觉角度与听觉角度。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景。又这些景物凄冷萧条,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
此诗妙就妙在借物抒情的深厚功底,而且可以体会出诗人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感叹,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情伤。诗人借此诗抒怀,表达对时政的不满,以及对自己不能尽力抱负的伤感。
(1)本诗以 “ 忧 ” 贯穿全诗,作者抒发了生活的艰辛;命途的不 顺;生命的衰老。
(2)首联通过描写和比喻表现了作者的百忧缠心。通过描述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运用比喻手法,将“百忧”比喻为雨中生机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现出忧愁的烦乱纷杂。
(3 )颈联从视觉角度与听觉 角度。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景。又这些景物凄冷萧条,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
薛逢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1)本诗以“忧”贯穿全诗,作者的忧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3分)
(2)作者在首联中运用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百忧缠心?(4分)
(3)颈联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3分)
(4)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炼意,往往一个字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决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因而被称为“诗眼”。阅读本诗,你觉得哪个字可以作为本诗的诗眼?请具体说明理由。(3分)
(5)颈联描写景物的角度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对表现作品的主题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①生活的艰辛;(1分)②命途的不顺;(1分)③生命的衰老。(1分)
(2)(4分)①通过描述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2分)②运用比喻手法,将“百忧”比喻为雨中生机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现出忧愁的烦乱纷杂。(2分)
(3)(3分)①视觉角度与听觉角度。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景。(2分)②这些景物凄冷萧条,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1分)
(4)①诗眼是“忧”。(1分)②“忧”是全诗内容的结构线索,作者在诗中诉说了自己的生活艰辛之“忧”;命途不顺之“忧”;生命衰老之“忧”。(1分)“忧”是全诗的感情基调,作者从渲染氛围(借景抒情)到直接表达(直抒胸臆),抒发了自己心中的忧愤之情。(1分)
(5)①视觉角度与听觉角度。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景。(1分)②这些凄冷萧条的景物,突出了作者当时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也是作者社会生活环境的象征;(2分)既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也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怨恨与不满。(1分)
二:
(1)“忧”字贯穿全诗,请概括诗人忧愁的具体内容。(4分)
(2)首联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抒发诗人的“百忧”之情的?并简要分析。(4分)
(3)请赏析第三联的景物描写。(3分)
参考答案
(1) (4分)①生活艰辛之忧,②仕途不顺之忧,③壮志消磨之忧,④生命衰老之忧。(1点1分)
(2) (4分)首联综合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抒发诗人的“百忧”之情。①借景抒情(或烘托)。通过写滞雨通宵不停,诗人整夜未眠,侧面表现了忧愁的持久。②直抒胸臆。用“百忧如草雨中生”直接抒发忧愁。③夸张。通过“百忧”一词,突出忧愁之多。④比喻。将“百忧”比作被雨滋生的草,表现了忧愁的烦乱纷杂。(1点2分,答对2点得满分。)
(3)答案要点:视听结合,分别从视觉角度和听觉角度来写景。(1分 )树上聚集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传入窗边的寒鼓是听觉描写。(1分)这些景物冷落萧条,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1分)(答通感也可,酌情给分)
三:
1.首联是如何表现作者百忧缠心的?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①通过描述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2分)②运用比喻手法,将“百忧”比喻为雨中生机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现出忧愁的烦乱纷杂且多。(比喻1分,分析2分)
2.要点:1、生活的艰辛(1分),结合“心关桂玉②天难晓”分析;2、仕途的不顺(人生郁郁不得志)(1分)结合“运落风波梦亦惊”以及“当年志气俱消尽”分析;生命的衰老,结合“白发新添四五茎”分析。(1分);每条结合诗句分析各1分。
四
1.首联中“百忧如草雨中生”,在不眠的雨夜,诗人为什么而忧?通读全诗,说出诗人忧的具体内容。(5分)
2.颈联为景物描写,请结合诗句具体内容,从写景技巧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加以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①生活的艰辛;②命途的不顺;③生命的衰老。(,答一点1分,答两点3分,答三点5分)
2.①从视觉与听觉角度来描写(或视听结合)。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景。诗人通过景物描写,渲染了凄冷萧条的氛围,暗示了诗人艰难的处境,衬托了诗人愁闷落寞的心情。(技巧2分,景物特点2分,景物作用2分。)
赏析:
长安夜雨是唐代薛逢所作的诗,此诗妙就妙在借物抒情 的深厚功底,而且可以体会出诗人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感叹,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情伤。诗人借此诗抒怀,表达对时政的不满,以及对自己不能尽力抱负的伤感。
本诗以 “ 忧 ” 贯穿全诗,作者抒发了生活的艰辛;命途的不顺;生命的衰老。首联通过描写和比喻表现了作者的百忧缠心。颈联从视觉角度与听觉角度。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景。又这些景物凄冷萧条,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
此诗妙就妙在借物抒情的深厚功底,而且可以体会出诗人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感叹,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情伤。诗人借此诗抒怀,表达对时政的不满,以及对自己不能尽力抱负的伤感。
(1)本诗以 “ 忧 ” 贯穿全诗,作者抒发了生活的艰辛;命途的不 顺;生命的衰老。
(2)首联通过描写和比喻表现了作者的百忧缠心。通过描述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运用比喻手法,将“百忧”比喻为雨中生机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现出忧愁的烦乱纷杂。
(3 )颈联从视觉角度与听觉 角度。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景。又这些景物凄冷萧条,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