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白居易《宿紫阁山北村》“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全诗翻译赏析

时间:2015-07-21
宿紫阁山北村
白居易
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
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
举杯未及饮,暴卒来入门。
紫衣挟刀斧,草草十余人。
夺我席上酒,掣我盘中飧。
主人退后立,敛手反如宾。
中庭有奇树,种来三十春。
主人惜不得,持斧断其根。
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
主人慎勿语,中尉正承恩。

注释
⑴紫阁峰:终南山的著名山峰,在今陕西西安南百余里。《陕西通志》卷九引《雍胜略》曰:“旭日射之,烂然而紫,其峰上耸,若楼阁然。”故名“紫阁”。
⑵暮宿:傍晚投宿。
⑶余:我。
⑷开一尊:设酒款待的意思。“尊”同“樽”。
⑸暴卒:横暴的士兵。
⑹紫衣:指穿三品以上紫色官服的神策军头目。挟:用胳膊夹着。
⑺草草:杂乱粗野的样子。
⑻掣(chè):抽取。
⑻飧(sūn):晚饭,亦泛指熟食,饭食。
⑼敛手:双手交叉,拱于胸前,表示恭敬。
⑽奇树:珍奇的树。此句语本《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⑾采造家:指专管采伐、建筑的官府派出的人员。采造,指专管采伐、建筑的官府。
⑿神策军:中唐时期皇帝的禁卫军之一。
⒀中尉:神策军的最高长官。承恩:得到皇帝的宠信。

参考译文
清晨去游览紫阁峰,傍晚投宿在山下农村。
村老见了我,十分欣喜,为我设宴,打开了酒樽。
刚端起酒杯,还未沾唇,一群横暴的士兵冲进大门。
为首的身穿紫衣,带着刀斧,乱嘈嘈地约有十几个人。
他们夺去我席上的好酒,又抢走我盘中的美飧。
当主人的反而退后站立,恭敬地拱着手,好像来宾。
院子里长着一株珍奇的树,种下它已有三十个秋春。
主人虽然爱惜它,也救它不得,看着他们拿斧头砍断树根。
他们口称是为皇上伐木营造的人,隶属皇上的神策军。
主人啊,你千万沉住气,不要开口,神策军中尉正受到皇上恩宠信任。




句 解
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
早晨,兴致勃勃地去游览美丽的紫阁峰;傍晚时分,悠然自得下山,投宿在山下的村中。村农见了我非常高兴,摆出酒食,表示欢迎。从全诗看,写的是兵卒强抢民家之事,诗人却偏从良辰美景入笔。首先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后来的抢劫对象)。游山赏景,又遇热情款待,都是赏心乐事,诗人喜悦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这为下面关于暴卒的描写起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可谓颇具匠心。“尊”,酒器。
举杯未及饮,暴卒来入门。紫衣挟刀斧,草草十余人
举起酒杯还没有送到嘴边,横暴的兵士就已冲进大门;他们身穿紫衣,手拿刀斧,气势汹汹,乌七八糟,有十多个人。这些不速之客的身份和意图,虽然还不甚了然,但诗人通过几个带有明显贬义的词语,就刻画出他们的凶横嘴脸和嚣张气焰。“紫衣”,这里指粗紫布的神策军军服。“草草”,乱糟糟的样子。
夺我席上酒,掣我盘中飧。主人退后立,敛手反如宾
他们不由分说,抢过酒杯,径自而饮;又将盘中的饭菜抢掠一空。主人退到后面站立,束手缩脚,倒好像是客人。这里,“村老”内心的畏惧,与前面“见余喜”的情景,一喜一惧,对照鲜明。“夺”和“掣”两个词,都是硬抢的意思。诗人用这两个词作“诗眼”,当中省略了一些描绘。“我”毕竟是个官,敢于和暴卒争辩理论,但还是败下阵来。这就促使读者思考,他们如此目中无人、横暴无比,究竟凭的是什么?这为结尾的点睛之笔留下了伏线。“飧”,本指乡人相聚宴饮,这里指酒宴上的食品。“敛手”,拱手,双手交叉拱于胸前,以示恭谨敬畏。
中庭有奇树,种来三十春。主人惜不得,持斧断其根
院中有一棵珍贵的大树,已经生长了三十个年头。主人哪有保护的力量,只能任凭暴徒拿斧头砍断树根。从这几句来看,上面抢夺酒食的场景只是一个序曲。暴卒要砍树,主人表现出与刚才不同的态度,他挺身而出,要“惜”,要保护。然而,结果仍然是同样的无奈。诗人并没有正面描写主人之争,但从下文暴卒的回答和诗人的劝说中,读者自能领悟出这争论的内容。
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主人慎勿语,中尉正承恩
那些暴卒自称负有采伐木料的使命,本是堂而皇之的神策军人。主人啊,你千万不要开口,神策军的头领正承受皇恩,炙手可热!“口称”两句,是暴卒说的话,点明擅入民宅、抢劫民财、有恃无恐的原因。“主人”两句,是诗人所说。虽未写主人的争论、激愤,但已尽在其中。“慎勿语”,言下之意是:得罪了他们,不知还会有多少祸患。连身为左拾遗的诗人都要这样劝告主人,正承皇恩的“中尉”及部属,其飞扬跋扈之势,已不言自明。
“采造”,是指专营采伐、建筑的官府。“采造家”,就是这个官府的派出人员。《册府元龟》载:“唐文宗太和元年(827)五月癸酉,左神策军奏当军请铸‘南山采造印’一面。”可见,南山采造是左神策军的直属机构。所谓“神策军”,在天宝时期,本来是西部的地方军;后因“扈驾有功”,变成了皇帝的禁卫军。从唐德宗贞元年间开始,特设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由宦官担任。他们掌握禁卫军,势焰熏天,把持朝政,打击正直的官吏,纵容部下酷虐百姓。元和初年,宪宗宠信宦官吐突承璀,让他做左神策军护军中尉;接着又派他兼任“诸军行营招讨处置使”(各路军统帅)。白居易曾上书谏阻让宦官当大元帅。
这首诗中的“中尉”,即神策军的统帅,就包括吐突承璀。元和时期,经常调用神策军修筑宫殿。吐突承璀于元和四年领功德使,修建安国寺,为宪宗树立功德碑,因此出现了“身属神策军”而兼充“采造家”的暴卒。做一个神策军人,已经够骄横的了,又兼充“采造家”,自然就更加为所欲为,不可一世。
评 解
白居易不愧为大家,只用一百个字,就充分展示了一个具有丰富政治内容的历史画面。一百个字,字字浅显,而句句含蕴深意,正是前人所谓“炼意”的典范。全诗谋篇布局,颇具匠心,前后映衬,层层深入。前四句蕴含的自然美与人情美,和后十六句所揭示的丑剧,形成强烈的对比,极尽以乐景写哀痛之能事。写受害者的情态,由喜而惧,由惧而争,由争而恨,层次分明,耐人寻味。讥刺入宅抢掠者,始为来历不明的“暴卒”;进而亮出他们的招牌“采造家”、“神策军”;再交待他们的后台“中尉”;后以“承恩”二字暗示,指向“中尉”的后台,即当今皇上。


【题 解】
    这首诗,就是作者在《与元九书》中所说的使“握军要者切齿”的那一篇,写于元和五年(810)。白居易时年三十九岁,正在长安任左拾遗、翰林学士。“紫阁山”,在长安西南百余里,今陕西户县东南三十里,是终南山的一个著名山峰。《陕西通志》卷九引《雍胜略》介绍紫阁说:“旭日射之,烂然而紫,其峰上耸,若楼阁然。白阁阴森,积雪弗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就是作者在《与元九书》中所说的使“握军要者切齿”的那一篇,大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前后,地点在鄠县(今陕西户县)的杜家庄。此时作者于长安任左拾遗。中唐时期,宦官擅权的问题非常严重,他们把持朝政,气焰嚣张,到处扰民掠物,百姓敢怒不敢言;甚至挟持皇帝,废立由己。

赏析
《宿紫阁山北村》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此诗所反映的是宦官掌握禁卫军军权、纵容士兵横行不法的历史事实,通过对自己借宿经历的回忆,生动地揭露了中唐时期宦官执掌的神策军欺压百姓、为所欲为的丑恶行径。全诗不加饰修,纯用白描,声态俱作,情景毕露。
此诗开头两句对宿紫山北村的缘由作了说明,原来他是因“晨游紫阁峰”而“暮宿山下村”的。诗人之所以要“晨游”,是为了欣赏山峰上的美景。早晨欣赏了紫阁的美景,悠闲自得往回走,直到日暮才到山下村投宿,碰上的又是“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的美好场面,作者的心情是很愉快的。但是,“举杯未及饮”,不愉快的事发生了。
开头四句,点明了抢劫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抢劫对象,表现了诗人与村老的亲密关系及其喜悦心情,为下面关于暴卒的描写起了有力的反衬作用,是颇具匠心的。中间的十二句,先用“暴卒”“草草”“紫衣挟刀斧”等贬义词句刻画了抢劫者的形象;接着展现了两个场面:一是抢酒食;二是砍树。
写抢酒食的四句诗,表现出暴卒、作者和主人的三种不同表现。“夺”和“掣”两个词,包含着一方不给,一方硬抢的丰富内容。诗人用这两个词作“诗眼”,表现出他自己毕竟是个官吏,敢于和暴卒争,但还是败下阵来,这就不仅揭露了暴卒的暴,而且暗示了暴卒敢这样“暴”的原因,为结尾的点睛之笔留下了伏线。
写两个抢劫场面,各有特点。抢酒食之时,主人退立敛手;砍树之时,却改变了态度,这表明主人对树有特殊感情。诗人为了揭示其心理根据,先用两句诗写树:一则指明那树长在中庭,二则称赞那是棵“奇树”,三则强调那树是主人亲手种的,已长了三十来年。这说明它在主人心中的地位,远非酒食所能比拟。暴卒要砍它,主人当然会“惜”,“惜不得”,是“惜”而“不得”的意思。于是,发自内心的“惜”就表现为语言、行动上的“护”,虽然迫于暴力,没有达到目的,但由此却引出了暴卒的“自称”和作者的悄声劝告。
结尾的四句诗,在当时很好懂;时过一千多年,就需要作些注解,才能了解其深刻的含义。所谓“神策军”,在唐代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本来是西部的地方军;后因“扈驾有功”,变成了皇帝的禁卫军。唐德宗时,开始设立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由宦官担任。他们以皇帝的家奴身份掌握禁卫军,势焰熏天,把持朝政,打击正直的官吏,纵容部下酷虐百姓,什么坏事都干。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初年,皇帝宠信宦官吐突承璀,让他做左神策军护军中尉;接着又派他兼任“诸军行营招讨处置使”(各路军统帅),白居易曾上书谏阻。这首诗中的“中尉”,就包括了吐突承璀。所谓“采造”,指专管采伐、建筑的官府。唐宪宗的时候,经常调用神策军修筑宫殿;吐突承璀又于唐元和四年(809年)领功德使,修建安国寺,为宪宗树立功德碑。因此,就出现了“身属神策军”而兼充“采造家”的“暴卒”。做一个以吐突承璀为头子的神策军人,已经炙手可热了;又兼充“采造家”,执行为皇帝修建宫殿和树立功德碑的“任务”,自然就更加为所欲为,不可一世。
诗是采取画龙点睛的写法。先写暴卒肆意抢劫,目中无人,连身为左拾遗的官儿都不放在眼里,留下悬念,引导读者思考这些家伙究竟凭什么这样暴戾。但究竟凭什么,作者没有说。直写到主人因中庭的那棵心爱的奇树被砍而忍无可忍的时候,才让暴卒自己亮出他们的黑旗,“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一听见暴卒的自称,作者很吃惊,连忙悄声劝告村老:“主人慎勿语,中尉正承恩!”讽刺的矛头透过暴卒,刺向暴卒的后台“中尉”;又透过中尉,刺向中尉的后台皇帝。前面的那条“龙”,已经画得很逼真,再一“点睛”,全“龙”飞腾,把全诗的思想意义提到了惊人的高度。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唐诗三百首全集 > 白居易的诗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