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文言文化知识训练试题及答案解析

时间:2017-01-31
1.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顿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行礼时,以头叩地停顿一段时间才起身,故称“顿首”。也用于书信的起头或结尾,表致敬。
B.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两为四锱,一锱为六铢,后用“锱铢”来比喻极微小的数量。
C.三辅,本指汉代治理长安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后也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方。
D.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撰述的官职。唐时称“翰林学士”,为文学侍从,参理机务,起草诏书,有“内相”之称。
解析:“以头叩地停顿一段时间才起身”错,行顿首礼时,头碰地即起。
答案:A
2.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宫廷舞曲。曲原为西域乐舞,后经唐玄宗改编增饰并配上歌词和舞蹈,于天宝年间改用此名。
B.牺牲,古代祭祀时用的纯色体全牲畜。毛色纯一的叫“牺”,体全的叫“牲”。
C.期颐,“期”是期望的意思,“颐”是赡养的意思,“期颐”指人八九十岁,年事已高,指望儿孙赡养。
D.先,可作为对死去的人的尊称。归有光《项脊轩志》“妪,先大母婢也”中的“先”就是此意。
解析:期颐,指人百岁。人八九十岁称“耄耋”。
答案:C
【知识锦囊】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如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而立指三十岁,不惑指四十岁,知天命指五十岁,花甲指六十岁,古稀指七十岁,耄耋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3.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左传》,我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
B.夷夏,古代泛指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古代汉民族自称“夏”,而将处于中原周边的少数民族称为“夷”。
C.城隍,城墙和护城河。后来“城隍”成为汉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是佛教信奉的守护城池之神。
D.尚书省,古代官僚机构。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时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
解析:不是“佛教”,应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的守护城池之神。
答案:C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文化常识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