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人们对“好”与“对”的理解认识各不相同,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时间:2019-12-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两名大学生利用长假,脚踩轮滑鞋,历时5天半从山东到北京,完成了一次长达五百多公里的“长途刷街”,实现了一个多年的青春梦。许多网友为其叫好:“有志者,事竟成!”“为轮滑带来正能量!”而一位交警则指出:“轮滑鞋代步上路,违反了交通法规,是不对的,这种行为一旦被发现,会受到相应处罚。”
生活中,类似的事并不鲜见,“好”的事可能是“不对”的事,“对”的事也不一定都是“好”的事。不同情况下,不同领域中,人们对“好”与“对”的理解认识各不相同,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发表你的观点,陈述你的理由。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材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学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此题是一篇关系型的议论文,首先应该做的是解释概念,什么叫做“对”,什么叫做“好”。“对”是指正确的事,可以做的事情,应该做的事情;“好”是指好的结果,想要的结果。然后,我们需要阐述对“对与好”之间的关系,明确文章的中心。当我们做一件事情或者评论一件事情的时候,“对”要比“好”更有优先性。一件对的事情,也许结果并不那么美好,我们依然无愧于心,甚至流芳千古。比如,谭嗣同死于刽子手的屠刀下不可谓“好”,但是他舍生取义的精神是可贵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钱财是好的,但是我们想得到钱财需要用“对”的方式。因此我们也许会因为一件事情是“对”的,而去选择接受不“好”的结局,“对”是优先于“好”的。反之,一味的追求好而不顾对错使我们鄙夷。这体现了本次关系型命题的辩证思考。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对”与“好“也许难以兼得,坚持做“对“的事情,给人生无悔的执着。
立意角度:
1.“对”远比“好”重要,以“对”为前提,才能获得真正的“好”。
2.有过亦可有功,不要害怕创新,勇敢地开拓未知的疆域。
3.“对”与“好”的碰撞,推动个人思考与成长,促进社会变革与进步。

“对”与“好”
      两名大学生在长假用轮滑在山东至北京的路途上圆了自己的青春梦。一面是人们对其精神品质的嘉奖,暖而富有人情味,另一面却是铁面无私的法律带来的警告。一方是可以自由变通的“好坏”,另一面则是黑白分明的“对错”。“好”与“对”之间无法划上对等的符号。历史的发展轨迹告诉我们,“对”是为了使人类文明走向“好”这一理想的必经之路:面“好”若带来无限的价值,即便与当今的“对”有所冲突,也会在历史长卷中焕发光辉。
    上海一家葱油饼店,因为勾起了一代人对于过去童年的回忆情怀而迅速爆红,口碑传遍大街小巷,甚至晋级为今人所谓的“网红美食”,本受到众人赞美叫好的情怀,却被执法部门在某日叫停。面对许多人的不满,执法人员则指出“多年来没有营业许可证,安全卫生问题更亟待解决”。更有周边的邻里街坊对这家店产生的噪音与极不安全的煤气感到担忧。这一次“对”胜过了所谓的“好”,时常有人抱怨为何不能网开一面,理由很简单一放过一处,便会有人抱着侥幸的心理进一步冲垮规则,久而久之,人人皆因“恶小而为之”,必然酿成社会混乱无从管辖的灾难。法律在历史中诞生的初衷本是保障人的利益,在理性主义中更进一步升华了“人”的目的,而非“手段”的概念。可这一终极目标永远在追求的道路上。在法律的路上,若纵容了这样的小事,则只会造成进一一步的后退,为了使法的“对”能在未来与“好”更完美地契合,我们应当在“对”的选择中矢志不渝地前行,感受今日“对”的理性。
    张大千在敦煌为了挽救壁画艺术,自己躬身呕心沥血地进行临摹的同时,为了研究更全面更系统的敦煌艺术,他把在表层的艺术品破坏并剥下,以钻研里层更富于历史价值的内容。这一举动,引起人们的争议,更有人企图通过法律进行制裁。可随着时代推移可以发现,留下的最多的还是他对于艺术的卓越贡献。这一次,永恒的“好”胜过了一时的“对”。试想,一下,倘若古时有人挖掘帝王陵墓,岂不受专制律法的制裁?而时至今日,考古已成为一门受人敬佩的学问,更有法律政策的支持。“对” 是一时之法,用于维护当世之社会稳定,但“对”是走向“好”的道路上不断完善与进步的产物,因时而变。“好” 则展示了如薄雾般缥缈于宇宙之中的一种精神价值,随时代推移,曾经与“对”的相悖的“好”会在更先进、发达的时代被重新发掘其价值,在“对”的保护下焕发更绝妙的光辉,普照人类文明。
“好”与“对”,一个规范我们最现实的准则,一个则带领我们追求超越时空的精神价值,两者相依,相互转化,永无法分离。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作文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