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芙荭《发现》阅读答案
时间:2020-10-15
发 现
芦芙荭
第一次遇见那对老夫妇,是在去年冬天。那天,我去一个山区采访。陪我一起去采访的是当地县委宣传部的小苗。小苗是我们报社的通讯员。我们两个在一条山沟里走了好长时间,没见到一户人家。
已是午后了,太阳的光都由此往回收了。我们都有些疲意。小苗走在我身后,不知啥时候,她竟然弄了一根树棍拄在手上。
这时候,我们看见有一缕烟从前面的树林里冒出来,淡淡的。
转过弯,果真就看见了一户人家。
走近时,就看见一个老太太正坐在门前的场院里晒太阳。她的面前还有一个火盆,火盆里的一只铜水壶正咕哪咕哪地往外冒着热气。烟大概就是从那里冒出来的。
老太太远远地看见我们,就伸长了脖子往我们这边看。眼神里满是好奇。等我们走近,老太太就站起来,说,来了?好像我们是她的熟人似的。
我说,老人家,您好!
老太太说,烤一会儿。
说着,老太太就弯腰往火盆里添了些柴。火盆里顿时又蹿起股浓浓的白烟。
我们就走过去。刚走到场院口,旁边里突然就冲出一条黑狗,那条狗不叫,却吓了我一跳。小苗尖叫了一声,竟然扔了手里的棍子,一把抱住了我的膀子。老太太就在那里嘿嘿地笑,说,它不咬人呢,是稀奇你们。果然那只狗摇着尾巴一蹦一跳地在我们身前身后地撒着欢。
这真是个不错的农家小院。冬日的阳光铺满了院子。院子边有一块竹园,一群鸡正叽叽喳喳地在里面觅食。还有些鸟儿的叫声在竹叶间飘来飘去,很热闹。竹林旁边有一棵柿树,柿树的叶子都掉光了,一颗颗柿子却红红地挂在枝头。
这时,我闻到了一股异香。回过头,就看见一块场地里,挂着两排刚刚熏好的腊肉,那些腊肉在午后的阳光里冒着猩红的光。一个老人正忙着把那些油汪汪的肉往一间屋子里运送。
老人看见我们,也说了一句,来了。算是打过招呼。就提着肉进屋了。
我向老人走过去,香味越来越浓,我还闻到了一股松木间杂着柏木的香味。当我顺着那股香味走近门的那一刻,一下子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那间屋子的房梁上挂的全是腊肉,一块挨着一块整齐地排列着,足足有几百块。
我激动地叫了一声。
老人听见叫声回过头来,就在那瞬间,我按下手里的快门。
之后的许多日子,我的脑子都被这个画面充盈着。那一排排腊肉中,一张古铜色的脸。没有欲望,没有贪婪,平静而安详。
我和小苗帮老人把那些腊肉挂在了屋子里的房梁上,之后,就和老人一起靠在墙上晒太阳。太阳并不暖和。
我说,老人家,你这腊肉卖不卖。老人说,不卖。
我说,这么多的腊肉,怎么就不卖呢。老人说,为什么要卖呢?
是呀,为什么要卖呢?我真不知该怎么回答。
回来后,我把照片做了些技术处理,取名《守望》并参加了省摄影大赛。很快,《守望)就以参赛作品的形式在省报发表。之后,《守望》以她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在初赛,复赛中脱颖而出冲进决赛,成了获奖呼声最高的作品。据小道消息,我的这幅作品很有可能冲击金奖。朋友们已在私底下开始向我祝贺了。5万的奖金,对于获奖者来说,是个不小的诱感。更重要的,这是省两年一度的最高摄影奖呢。
我打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小苗时,小苗在电话里沉默了半天却不说话。
我说,小苗,怎么不说话呢?又是一阵沉默。
我说,小苗,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小苗说,老师,那个老头出事了。什么?老头怎么了?
小苗顿了顿,说,老师,你不该拍他。没等我回答,小苗又接着说,你拍的照片在省报发表后,不知怎的,老头老太太的家就被贼盯上了。一夜之间,只是一夜之间哪,他们一屋子的腊肉就被贼洗劫一空。
那个老头一急就脑溢血了。
你为什么不早些给我说?我有些急,对着电话喊了一句。
小苗说,我也是不久前才知道。再说,我们领导不让我告诉你。
小苗,我在电话里说,等着我,我立马动身,我们一起再去那里看看吧。
小苗说,老师,你别来,真的你千万别来。
我还是去了。
那天,我和小苗再次踏进那个农家小院时,我被眼前的情形惊呆了。
已是春天了,草已绿绿地在院子里铺了一层,院子的周边探头探脑地开出了一些花来。而那个老头坐在椅子上,歪着脑袋,嘴里流着哈喇子口眼歪斜地冲着我们傻笑。那个院子再也闻不到那股奇异的香味了。我想,即使有香味,那个老头怕也是再也闻不见了。
那个老太太,见了我们,还是那句话,来了。
我说,来了。
那时候,我看见一只鸟从天空飞过,鸟叫了一声,又叫了一声。
(选自《山西文学》2019年第8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头叙写去山区采访途中在山沟里行走时的寂寞、疲惫,为下文看见一户人家、遇见那对老夫妇做了铺垫,从而产生一种波澜起伏、峰回路转的艺术效果。
B.看到一排排腊肉“我”问老人卖不卖,并对老人说“不卖”感到不理解,这折射出两种不同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冲突使小说具有耐人寻味的深层意蕴。
C.腊肉这一事物在小说情节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不仅散发异香,吸引“我”拍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照片《守望》,也引来了窃贼,致使老头患上了脑溢血。
D.宁静秀美的风光,恬淡自足的生活,平静安详的老人……这世外桃源般美好图景却因我们的“发现”而不复存在,小说以“发现”为题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8.小苗让“我”“千万别来”而“我还是去了”,分别包含了两人怎样的心理?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6分)
9.画线的两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参考答案
7.D(“不复存在”“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分析均不够准确。前者过于片面,后者程度过重。)
8.小苗:不想再去打扰甚至刺激老人,以便让他能够安安静静地养病,尽快恢复健康。
“我”:去看望老人,是为了表达因自己拍摄照片而导致老人家腊肉被偷人也患病的愧疚之情。(每点 3 分)
9.①从冬到春描写院子里景色,暗示时间不断流逝,事情不断变化;
②景色依旧美丽而老人患病,异香不再,包含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与痛惜;
③前后照应,使小说结构严谨,且叙述中夹杂描写,使小说节奏舒缓,摇曳多姿。(每点 2 分)
芦芙荭
第一次遇见那对老夫妇,是在去年冬天。那天,我去一个山区采访。陪我一起去采访的是当地县委宣传部的小苗。小苗是我们报社的通讯员。我们两个在一条山沟里走了好长时间,没见到一户人家。
已是午后了,太阳的光都由此往回收了。我们都有些疲意。小苗走在我身后,不知啥时候,她竟然弄了一根树棍拄在手上。
这时候,我们看见有一缕烟从前面的树林里冒出来,淡淡的。
转过弯,果真就看见了一户人家。
走近时,就看见一个老太太正坐在门前的场院里晒太阳。她的面前还有一个火盆,火盆里的一只铜水壶正咕哪咕哪地往外冒着热气。烟大概就是从那里冒出来的。
老太太远远地看见我们,就伸长了脖子往我们这边看。眼神里满是好奇。等我们走近,老太太就站起来,说,来了?好像我们是她的熟人似的。
我说,老人家,您好!
老太太说,烤一会儿。
说着,老太太就弯腰往火盆里添了些柴。火盆里顿时又蹿起股浓浓的白烟。
我们就走过去。刚走到场院口,旁边里突然就冲出一条黑狗,那条狗不叫,却吓了我一跳。小苗尖叫了一声,竟然扔了手里的棍子,一把抱住了我的膀子。老太太就在那里嘿嘿地笑,说,它不咬人呢,是稀奇你们。果然那只狗摇着尾巴一蹦一跳地在我们身前身后地撒着欢。
这真是个不错的农家小院。冬日的阳光铺满了院子。院子边有一块竹园,一群鸡正叽叽喳喳地在里面觅食。还有些鸟儿的叫声在竹叶间飘来飘去,很热闹。竹林旁边有一棵柿树,柿树的叶子都掉光了,一颗颗柿子却红红地挂在枝头。
这时,我闻到了一股异香。回过头,就看见一块场地里,挂着两排刚刚熏好的腊肉,那些腊肉在午后的阳光里冒着猩红的光。一个老人正忙着把那些油汪汪的肉往一间屋子里运送。
老人看见我们,也说了一句,来了。算是打过招呼。就提着肉进屋了。
我向老人走过去,香味越来越浓,我还闻到了一股松木间杂着柏木的香味。当我顺着那股香味走近门的那一刻,一下子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那间屋子的房梁上挂的全是腊肉,一块挨着一块整齐地排列着,足足有几百块。
我激动地叫了一声。
老人听见叫声回过头来,就在那瞬间,我按下手里的快门。
之后的许多日子,我的脑子都被这个画面充盈着。那一排排腊肉中,一张古铜色的脸。没有欲望,没有贪婪,平静而安详。
我和小苗帮老人把那些腊肉挂在了屋子里的房梁上,之后,就和老人一起靠在墙上晒太阳。太阳并不暖和。
我说,老人家,你这腊肉卖不卖。老人说,不卖。
我说,这么多的腊肉,怎么就不卖呢。老人说,为什么要卖呢?
是呀,为什么要卖呢?我真不知该怎么回答。
回来后,我把照片做了些技术处理,取名《守望》并参加了省摄影大赛。很快,《守望)就以参赛作品的形式在省报发表。之后,《守望》以她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在初赛,复赛中脱颖而出冲进决赛,成了获奖呼声最高的作品。据小道消息,我的这幅作品很有可能冲击金奖。朋友们已在私底下开始向我祝贺了。5万的奖金,对于获奖者来说,是个不小的诱感。更重要的,这是省两年一度的最高摄影奖呢。
我打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小苗时,小苗在电话里沉默了半天却不说话。
我说,小苗,怎么不说话呢?又是一阵沉默。
我说,小苗,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小苗说,老师,那个老头出事了。什么?老头怎么了?
小苗顿了顿,说,老师,你不该拍他。没等我回答,小苗又接着说,你拍的照片在省报发表后,不知怎的,老头老太太的家就被贼盯上了。一夜之间,只是一夜之间哪,他们一屋子的腊肉就被贼洗劫一空。
那个老头一急就脑溢血了。
你为什么不早些给我说?我有些急,对着电话喊了一句。
小苗说,我也是不久前才知道。再说,我们领导不让我告诉你。
小苗,我在电话里说,等着我,我立马动身,我们一起再去那里看看吧。
小苗说,老师,你别来,真的你千万别来。
我还是去了。
那天,我和小苗再次踏进那个农家小院时,我被眼前的情形惊呆了。
已是春天了,草已绿绿地在院子里铺了一层,院子的周边探头探脑地开出了一些花来。而那个老头坐在椅子上,歪着脑袋,嘴里流着哈喇子口眼歪斜地冲着我们傻笑。那个院子再也闻不到那股奇异的香味了。我想,即使有香味,那个老头怕也是再也闻不见了。
那个老太太,见了我们,还是那句话,来了。
我说,来了。
那时候,我看见一只鸟从天空飞过,鸟叫了一声,又叫了一声。
(选自《山西文学》2019年第8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头叙写去山区采访途中在山沟里行走时的寂寞、疲惫,为下文看见一户人家、遇见那对老夫妇做了铺垫,从而产生一种波澜起伏、峰回路转的艺术效果。
B.看到一排排腊肉“我”问老人卖不卖,并对老人说“不卖”感到不理解,这折射出两种不同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冲突使小说具有耐人寻味的深层意蕴。
C.腊肉这一事物在小说情节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不仅散发异香,吸引“我”拍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照片《守望》,也引来了窃贼,致使老头患上了脑溢血。
D.宁静秀美的风光,恬淡自足的生活,平静安详的老人……这世外桃源般美好图景却因我们的“发现”而不复存在,小说以“发现”为题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8.小苗让“我”“千万别来”而“我还是去了”,分别包含了两人怎样的心理?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6分)
9.画线的两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参考答案
7.D(“不复存在”“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分析均不够准确。前者过于片面,后者程度过重。)
8.小苗:不想再去打扰甚至刺激老人,以便让他能够安安静静地养病,尽快恢复健康。
“我”:去看望老人,是为了表达因自己拍摄照片而导致老人家腊肉被偷人也患病的愧疚之情。(每点 3 分)
9.①从冬到春描写院子里景色,暗示时间不断流逝,事情不断变化;
②景色依旧美丽而老人患病,异香不再,包含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与痛惜;
③前后照应,使小说结构严谨,且叙述中夹杂描写,使小说节奏舒缓,摇曳多姿。(每点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