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春天快过去了,无穷无尽的思绪缠绕着她,每每想到往日团聚的欢乐,如同在梦中一般。 [出自] 唐 温庭筠 《更漏子》 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莺残月。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 虚阁上,倚栏望,还似去年惆怅。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注释: 钟鼓:打击乐器。 虚阁上--登上空阁。 阑:门前的栅栏,即栏杆。 倚阑望:情系远人。 去年:与意中人离别的时间。 春欲暮:隐含与远人共度芳时的急切心情。 译文: 远处笙歌已经停歇,天已拂晓,帘外不住传来黄莺的鸣叫。推窗一看,星斗稀疏,,天边只挂着一轮残月。晨露浓重,兰叶低垂,春风轻拂,柳丝摇曳,庭院之中,落花堆积。闺阁中,孤零零的一个人,还像去年一样惆怅、寂寞。独倚栏杆,极目远眺,能看到什么呢?春天快要过去了,思绪无穷,旧时的无限欢情犹如梦中。 赏析: 此词描绘了一幅星稀鼓歇、晓莺早啼、明月西坠,寂静、凄凉的暮春清晓图。 上阕极欲描写通宵无眠,下阕再叙无尽惆怅。 星斗稀,钟鼓歇,兰露重都是说天快亮了,柳风斜,满庭堆落花写寂寞之无声。 虚阁上,倚栏望,还似去年惆怅道破此景并非一载,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对照。 上阕“柳风斜”说春天就要完了,夏天要到了,可还是沉浸在旧日的欢情无法自拔----而不这样又能如何呢?这里有一个有意思的说法就是“春”,上阕“柳风斜”柳风就是夏风了,接着“春欲暮”,因为有“发春”“叫春”,春天里不论人还是兽,终归是要动情欲的,但春天完了 ,这情欲也无法平息啊,那是因为征战之故,丈夫远在边关终年不得相爱,又或者春闺女子那负心郎君。 赏析二: 这首写少妇晨起登阁,望远怀人。 上片写清晨景象,看上去像是纯客观的描绘,实则是女主人公的主观感受。星稀鼓歇,晓鸯残月,是一种清晨景象。“兰露重”三句,是用众多的事物写晨景,兰花带露,柳枝摇曳,落花满地,加重了早晨的色彩,同时也暗示了春残欲暮。在这清丽的物色中,已蕴含着人情的冷寂。 下片展示了女主人公在这清丽的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在空虚的楼阁上倚栏眺望,望她远行的爱人归来,但还是如去年一样,人未归而空留惆怅。“还似”二字,足见相别之久,怀念之深。“春欲暮”三句,揭示了她思绪重重的心理状态。春天快过去了,人生的青春时光也会渐渐消逝,爱人到底何时来归?他现在情况可好?无穷无尽的思绪缠绕着她,每每想到往日团聚的欢乐,如同在梦中一般。 《白雨斋词话》说:“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此言盛者自盛,衰者自衰,亦即上章苦乐之意。颠倒言出,纯是风人章法,特改换面目,人自不觉耳。”此论未免牵强。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思妇晨起怅望之情。 上阕纯写清晓时的景象。“星斗稀”三句从视听的感觉点明时间。“星斗”即星星。天刚晓时许多星都隐没了,天空只剩下少数,故觉“星斗稀”。“钟鼓”指城上报时的钟鼓声。南齐武帝置钟于景阳宫楼上,宫人闻钟声,早起妆饰。唐朝于京城置街鼓,夜击以止行旅,以备窃盗者。“钟鼓歇”即清晓报时警夜的钟鼓声已经停歇。首二句从高远处写起,“帘外”句落到近处。星斗、钟鼓、晓莺、残月,一片清晓景象,俱是从人的耳目感受到的,这种纯客观的景物描写中,隐然有个人在。“兰露重”三句继续描写景物,不仅感到其中有人,而且隐约似见其活动,从室内到了庭院。这三句庭院景物的描写,使人于寂静中还感到消沉的意味。“兰露重”恰是清晓的物状,稍晚露当减轻了。“柳风斜”即柳在风中被吹得枝叶倾斜着。“柳风斜”在这里以动显静,如欧阳修的《采桑子》“垂柳阑干尽日风”,同样有布设静境的作用。“满庭堆落花”除了进一步表明春已晚暮,也微逗出人的意绪阑珊,落花委积,春事已了,一年好景又成虚度,怎能不兴美人迟暮之感! 下阕着重写主人公的活动心情。“虚阁上”三句写阁上眺望引起的感触。“虚”字既表物象,也表人情。虚的感觉因空空无人产生,从实境的空虚导致心情的空虚。“倚阑望”是下阕的关节,一切内心活动俱由此句的“望”引出。“还似”句是“望”的最初感触,“去年惆怅”包蕴情事无限。“去年惆怅”的内容为何?当是良人未归、芳时虚度之类的情节。“还似”二字表情有力,“去年惆怅”的已是去年以前许多时日的种种,而今年“还似”,则其孤处时间更倍加漫长,这其间又含茹多少酸辛!这二字既有对过去的回顾,还有对当前的失望,是其复杂心情的自然流露。 “春欲暮”三句是惆怅之际的深入思索。“春欲暮”与上阕末句“落花”相应,是“思无穷”的因由。“欲暮”即将暮。“思”为所思之事,作名词用,读去声。“思无穷”蕴含内容极为丰富,既有“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忧惧,也有“悔教夫婿觅封侯”的失计,还有“悔当时不把雕鞍锁”的懊恼,更有“低帏昵枕”的欢乐,这一切都是读者可以想象体味到的方面。末句语调似甚轻淡,而表情极为深刻。“旧欢”是“思”的中心,两性欢爱是深闭闺中妇女的至愿,尤其是芳春花前月下的亲昵,多么欢乐!而今芳时一再虚度,旧日欢乐益令人追思不置。然过往之事,真恍如梦逝,可思而不可即,而系念之情亦何可开释,其思极而迷惘之状,于此句的内心表白中宛然如在读者目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