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元曲三百首 >

卢挚《蟾宫曲·沙三伴哥来嗏》阅读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tradetolearn.com    发布时间:2018-01-15 22:59
【双调】蟾宫曲
卢挚
沙三伴哥来嗏①!两腿青泥,只为捞虾。太公庄上,杨柳阴中,磕破西瓜。
小二哥昔涎剌塔②,碌轴③上渰着个琵琶④。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无是无非,快活煞庄家。
【注释】①“沙三”、“伴哥”和下文的“小二哥”为北方农家青年的一般称呼,嗏(chā)是口中的语气词。②昔涎剌塔:元代民间口语,大体指口中流涎,身体邋遢的模样。③碌轴:即碌碡,用来滚压土地、碾脱谷粒的大石滚。④琵琶:当时农村的孩子,往往身体较瘦,肚子凸起,像个琵琶。
14.以下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双调”是本曲的宫调。宫调可以表明音乐的各种调式,其作用相当于词中的词牌,比如《窦娥冤》中的“仙吕”“点绛唇”,“仙吕”即为宫调名。
B.本曲内容极富乡村气息。例如一句“两腿青泥”,给读者扑面吹来了一股泥士气息,刚捞完虾,又热又渴,于是坐在杨柳荫下磕破西瓜而食,场景极有乡村特点。
C.小二哥吃不到西瓜“昔涎刺塔”的样子,富于农村少年的特征,很有滑稽感戏剧性。作者抓住瞬间神态,使人物显得栩栩如生。
D.本曲的环境描写有着烘托人物的作用,例如“荞麦开花,绿豆生芽”两句,不但扩大了读者的视野,也丰富了画面的色彩,使人物活动的环境更加典型。
E.人物的可爱与景物的富有生机,两者相互结合产生的宁静和谐感,使作者在结束处不禁对无需善恶观念,快活异常的乡村生活流露出喜爱之情,发出由衷的赞叹。
15.本曲在语言方面有哪些特色?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4.A.E
15.①口语化,乡土气息浓厚。如首句中“沙三”“伴哥”这样的名字和“来嗏”的搭配,有着十足的农村情味,②形象生动,如写捞虾少年撞西瓜用一“磕”字,写出了两少年迫不及待和随性的生活习惯,③滑棉风趣,如以“昔涎刺塔”写小二哥馋得口水横流和将其比作“琵琶”(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

参考译文
  来了这沙三、伴哥两个田舍郎,因为下水捞虾,青泥的痕迹还留在两腿上。他们进了太公的田庄,赶到杨柳树下歇凉,取出带来的西瓜砸开就尝。一旁的小二哥无缘分享,馋得口水滴答流淌,背朝天趴在碌碡上,活像一面琵琶扣放。放眼四望,荞麦花雪白白开,豆苗儿碧油油长。乡村生活没有是非竞争,一切都平静如常,真是一派农家乐的景象。


歌咏元朝时夏日的田家生活。曲中有人有景,捕捉农村忙里偷闲的闲适生活片段,歌咏摆脱人世是非纷扰的淳朴愉悦。


文章标签: 写景   杨柳   闲适  



相关阅读

张养浩《[中吕]朝天曲·柳堤》阅读答案及赏析
张鸣善《中吕·普天乐·咏世》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刘秉忠《干荷叶.三首》翻译赏析
乔吉《折桂令·荆溪即事》阅读答案及赏析
《鹦鹉曲.农夫渴雨》冯子振元曲原文译文赏析
陈草庵《山坡羊》元曲赏析

有帮助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