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男女主人公依次出场,通过介绍人物的外貌神态,点明了人物的具体身份,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年轻女子在本故事中是一个起重要作用的人物,她与埃斯顿见面时埃斯顿只能用左手握住她的手而 形成的尴尬局面,是表现真正警长是谁的关键情节。 C.欧·亨利的小说一般具有讽刺的味道,这篇小说实际上是在嘲笑这个罪犯装得像真警察一样,讽刺了装腔作势的人。 D.欧·亨利的这篇小说技巧性很强,埋下伏笔,作好铺垫,勾勒矛盾,情节曲折离奇,充满戏剧性。 E. 小说在两个旅客的对话中结束,显示了欧·亨利的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让读者感到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2)小说中写道:“那个警长真是条好汉,很多西部人都这样棒。”你认为警长“棒”在何处?请简要分析。(6分) (3)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使小说充满了戏剧性。请找出这些对比的地方并阐明其效果。(6分) (4)小说以“心与手”为题,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E 3分 B 2分 D 1分(D项“情节曲折离奇”不对;A项介绍人物的外貌神态不是为了“点明了人物的具体身份”,恰恰是有意让人“误会”人物的身份;C项对文章主旨的解读错误) (2)①“棒”在心地善良。为了使两个“异地他乡”见面的老朋友不至于难堪而介绍自己抓的犯人 是警长。②“棒”在目光敏锐,言行机敏。能够从姑娘的表情上看出她的“难过的心情”,并恰到好处地使用误会法缓解这种尴尬的局面;同时在姑娘谈到金钱使人们出差错时,及时请求出去抽烟,再次使二人摆脱将会陷入的尴尬局面。 (3)①对警长和犯人举止神态的描写具有对比性,警长神色阴沉,行动拖沓,而真正的犯人却显得果敢而坦率,为后文费尔吉德小姐听信警长的话将警长误认为犯人作铺垫。 ②埃斯顿听到费尔吉德小姐的声音前后神色的对比,之前是“坦率”,之后是“局促不安”,揭示出了埃斯顿担心自己干坏事被老熟人知晓的尴尬窘困的心理。 ③作者将费尔吉德的不知就里、警长的明察秋毫和埃斯顿的半推半就进行对比,刻画出一位警长在罪犯面对熟人时挺身解围,挽救其颜面的义举。 ④将旅客的对话进行对比,一个认为真正的警长是条好汉,而另一个旅客仍误认为小伙子是警长,使情节在最后形成突转,出人意表。(一个要点2分,答出三个要点就给满分) (4)①情节角度:小说的情节是和两只铐在一起的手紧密相关的。一个女子在火车上看到老朋友的一只手和另外一个人的手用手铐铐在了一起,女子惊讶,朋友尴尬,而另外一个被铐的人——真正的警长出于好心解释说自己是罪犯,她的朋友是警长,缓解了这一尴尬局面。 ②人物角度:警长把自己和罪犯的手铐在一起,可见他对工作的高度负责和对罪犯的严厉。在罪犯遇到自己的熟人“年轻女子”的时候,他能够主动保护他的自尊心,可见他心地善良。读者透过警长无情的“手”,看到了他那颗善良的“心”,感受到了他悲悯的情怀。 ③主题角度:小说表面上写的是“被铐在一起的手”的故事,揭示的却是“心”的问题——心灵深处的人性美。小说通过“心”与“手”,表现了对美好人性的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