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的标题为“猎狐”。“猎狐”既是全文的核心事件又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围绕着这个中心事件写了白狐与猎人“父亲”追击的三个回合,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B.“树梢上的雪抖落下来,飘到他的颈窝中,有一种刺骨的沁凉。他不禁打了一个寒战。”从景物描写中可以看出,白狐的假装出的“温柔”,让父亲感到害怕,他不寒而栗。 C.作者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白狐,偷吃鸡的白狐贪婪惹人厌,刚烈、从容的智慧之狐更令人敬畏。 D.在最后一个回合中,面对等待着与人最后的一搏、沦入末境的狐狸,对峙中的父亲突然动了恻隐之心,不知怎么办才好,决定放过它。 E.文章结尾想法设法、用尽全力的父亲出人意料的放弃了猎狐行动,当“我”追问原因时,父亲的回答“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是故弄玄虚。 (2)鲁迅先生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找出并分析文中对白狐眼睛的三次细节描写的内涵及其作用。 (3)请概括“父亲”这一形象的主要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4)“猎狐”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A C.(B.景物描写烘托出环境的寒冷,“寒战“即是寒冷所致。这一笔,舒缓了人狐追击战的紧张节奏。D.父亲放过狐狸是被它坚强、果敢的精神力量所打动、所震撼,才迟疑不决,犹豫不定,并不是因为动了“恻隐之心”。E.精神力量厚重丰富,对它的讴歌和赞美需要一定年龄的积淀方能领悟。这里引人深思,丰富了小说内涵,深化了小说的意蕴。) (2)内涵:①“狐狸的眼睛睁得很大,即便是被白雪映照着,也能看出它眼神里的灼灼光芒。”白狐经历与父亲几次追逐战后,此时求生愿望很强,虽然腿被铁夹夹断,但精神上意志坚强,从它“灼灼”耀眼的目光中,可以看出它与敌人“父亲”斗争到底的决心。②“狐狸站起来,静静地望着他,眼光里竟有几分女人一般的温柔。”在最猛烈的追击战中,白狐与对手“父亲”双双被“撞晕”,这时白狐的体力消耗比较大,白狐静静地看着父亲,眼神中有迷惑,根据自身体力状况调整战略,审时度势、机智周旋;温柔地目光中有对对手惺惺相惜的同情之心。③“狐狸的眼光不再那么明亮,也没有刚才那份温柔,罩着雾一般的一层凄迷。” 白狐腿受伤蹬不上陡坡,沦入末境,准备从容应战,最后一搏。它的从容中透出坚毅果决及随时准备承受毙命之伤的悲壮。 作用:①刻画人物方面。三次细节描写分别刻画出白狐意志坚强、斗争到底,同情怜悯、机智周旋,从容应对、悲壮果敢的性格特点。 ②情节发展方面。第一处细节描写,狐狸目光“灼灼”耀眼有光亮,在一次次且追且停、一张一弛的追逐战中,它眼光的坚毅显示出内心的不屈服,发誓与猎人斗争到底,才有了“父亲被激怒,像箭一般蹿出去”这又一轮追逐战拉开序幕的情节,所以推动了情节发展;照应了前文“狐狸果断地咬断了夹子上夹着的那条腿”的情节,它的刚烈不屈服的性格特点一脉相承;正是因为它目光中透出的坚决,为下文“狐狸干脆抬起断腿,从容地用舌头轻舔血洇过的皮毛”等情节做了铺垫。 ③表现主题方面。最后一处细节描写,在面对最后生死一搏时狐狸眼神中彰显出的从容、悲壮、果敢征服了猎人,使得对手主动放弃猎狐行为,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彰显了精神力量制胜的强大。 (3)形象:父亲是一个经验丰富、判断准确的优秀猎手。 作用:①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 ②人物上,与“白狐”的形象互相映衬; ③情节上,推动情节的发展。狐狸轻舔“血洇过的皮毛”,父亲被它激怒了,心里躁得很。于是“父亲箭一般蹿出去”新的一轮追逐展开。狐狸与父亲都被撞晕之后,父亲的心理描写“父亲静静地看了两眼,判断出那只狐狸的体力已消耗得差不多了,再坚持一会儿,逮住它,便是很自然的事。关键是不要让它喘息”直接推动情节发展,后面情节是“父亲便悄悄撵上去”,拉开了最后一轮追逐的序幕。 ④主题上,父亲有感于狐狸之“美”,最后放弃了与狐狸最后的那一搏,凸显了狐狸身上的精神美最终必将征服包括父亲在内的所有人,深化了主题。 (4)这是一个“事件”类的标题。 ①标题“猎狐”突出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小说主要围绕三次猎狐事件展开:第一次,狐狸被铁夹夹住,千钧一发之际,咬断断腿,得以逃脱;第二次,狐狸不慎撞树晕过去,眼看被抓,父亲亦不慎撞树,错过最佳抓捕时机,狐狸得以再次逃脱;第三次,狐狸无路可退,准备与对手誓死搏斗,猎人最后却出人意料地放弃了。②设置悬念,更能激起读者的兴趣,增强故事的可读性。③起到线索的作用。全文由“猎狐”这一中心事件,穿针引线,统摄全篇。④暗示了主题。山里的狐狸吃鸡,把人“挤兑”急了,有人来找父亲,让父亲惩治贪婪的狐狸。 以猎狐为使命的父亲,在文末千钧一发、抓捕狐狸的最后时机却出人意料主动放弃了抓捕,狐狸超常的智慧和从容抗争的精神力量,感染了父亲,使“猎狐不得”的结局最终成为定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