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福利支出有刚性特征,表现为公共福利支出规模在一个较长时期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不依赖经济周期的变动。政府支出规模在经济衰退期扩张,在繁荣期却削减不多,导致政府支出呈长期向上趋势。福利刚性源于公众对公共福利的刚性依赖。民众期望公共福利越来越高,能升不能降,否则产生不满。 福利刚性抑制了政府灵活调整支出结构、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的能力。当经济衰退和财政收入下降时,若政府不能削减福利支出,就只能通过加税、缩减公共投资支出或举债来维持。公共福利刚性的存在最终拖累经济增长,使政府陷入了“两难”:一方面,在财力不足时,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福利支出将抑制经济增长,从而抑制财政收入增长和公众长期福利的改善;举债则会加大陷入债务危机的风险,甚至破产或垮台。另一方面,若削减公共福利支出,则将引发公众不满,也可能导致政府垮台。此即西方经济学所谓的“公共福利陷阱”。 所有国家都可能落入公共福利陷阱,而发展中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后,更易落入这个陷阱。 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是指人均而非绝大多数人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少数人高收入或超高收入,而多数人低收入或中低收入,还有相当数量的人未摆脱贫困。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前,多为落后农业国,为摆脱普遍贫穷和实现追赶,不得不强调效率优先,收入差距扩大有一定必然性。 另一方面,人均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不等于形成了不断扩大的稳定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差距扩大会加剧社会矛盾和不稳定。中等收入群体的基本特征是:中等收入,价值观稳定,遵纪守法,努力向上,重视子女教育,希望社会稳定。庞大而稳定的中等收入群体是社会稳定器。若一个社会中多数人为低收入或中低收入,甚至还有不少贫困者,社会就会不稳。 在中等收入阶段,政府面临巨大考验。虽然国家和民众总体上不再贫穷(而是总体小康),但经济增长速度一般会降下来(因为原有增长方式不可持续,基数也大了),从而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也会降下来。而此时社会矛盾却多发且激烈,民众在公共福利方面对政府有更多期望。但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公共收入增速则比以往更慢了。与百姓日益增长的公共福利需求相比,政府财力处于不充分且不均衡的发展状态。政府为缓解社会矛盾,又需要特别关注民生,以致容易陷入“两难”,甚至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在某种程度上,“中等收入陷阱”也是中等收入阶段的“公共福利陷阱”。 (摘编自黄少安《加强公共福利预期管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共福利支出具有刚性特征,能升不能降,是因为公共福利的支出规模并不依赖于经济周期的变动。 B.政府受公共福利的刚性存在的拖累常常陷入“两难”境地,经济受到影响,甚至会导致政府垮台。 C.发展中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后易落入公共福利陷阱,是因为还有一部分人处于贫困生活之中。 D.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无法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公共福利需求,这是发展中国家社会的主要矛盾所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立足于公共福利刚性特征,重点剖析了发展中国家在中等收入阶段面临的困境。 B.文章提出发展中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易入公共福利陷阱的观点,并阐述了其原因。 C.文章谈到中等收入群体基本特征,是为了论证收入差距扩大加剧社会矛盾和不稳定。 D.作者提出“公共福利陷阱”问题,为后文提出加强公共福利预期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社会财富极大地丰富,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就不会出现公共福利陷阱。 B.如果政府加强了公共福利的预期管理,就不会轻易陷入“两难”境地,导致垮台。 C.只有处理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缩小收入差距,才能规避公共福利陷阱。 D.公共福利陷阱的存在启示我们:应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加强社会稳定性。 1.B(A项强加因果,“不依赖于经济周期的变动”是公共福利刚性特征的表现,而不是原因。C项“是因为还有一部分人处于贫困生活之中”错,主要因素是没有形成庞大而稳定的中等收入群体。D项“发展中国家”错,应是“发展中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 2.C(“是为了论证收入差距扩大加剧社会矛盾和不稳定”错,应是为了推出“庞大而稳定的中等收入群体是社会稳定器”的结论) 3.A(“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就不会出现公共福利陷阱”错,根据原文,所有国家都可能落入公共福利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