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文化遗产首先应满足精神需求》阅读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tradetolearn.com    发布时间:2019-09-29 11:14
文化遗产首先应满足精神需求
杜晓帆
①人们对文化遗产的日益关注,是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现象,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历史观和文化观的转向,是民族认同感不断加深的体现。但是,文化遗产范围的扩大,不代表保护和传承的问题就解决好了。比如最近几年流行的工业厂房改造,模式大同小异,大都是将原有厂房进行整饬改造、粉饰一新,然后引入文化创意、餐饮、购物等业态进行充实。其实,厂房改造并无不可,它在一定程度上盘活了废弃的场所和空间。然而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文化遗产保护的直接目的就是保留原有的历史信息。厂房改造仅仅把原有的工业遗产视为可利用的场所和空间,大规模的干预使得依附在上面的历史信息消失殆尽,新引进的业态则是商业复制时代下的产物。从这样一个角度出发,它实际上违背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它可能是优秀的厂房改造案例,但并不一定是成功的遗产保护案例。这样的现象背后反映的,是我们对文化遗产在当下能够发挥何种功能的困惑。
②过去的遗存之被视为文化遗产,从客观上来讲,就是它和原生社会文化环境产生了分离,进而来到了当下的语境,成为了一项有待保护和继承的文化资源。在近代欧洲历史性纪念建筑的保护实践中,人们所熟知的巴黎圣母院、古罗马斗兽场等建筑就是在那时开始作为遗产对象来进行保护和修复的。尽管那时的保护理论与技术尚不成熟,但这种有意识的保护行为仍体现了人们对于历史所持有的敬畏和向往。如果我们再往前追溯到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也会发现,人们在对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的追寻过程中,本质上体现的是一种人文关怀,满足了人们重新认识自我的精神需求。从一开始,过去的遗存作为文化遗产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当中时,首先满足的是人类的精神需求。
③认识到文化遗产首要满足的是人类的精神需求,其实可以让我们在遗产范围扩大的今天,更好地去认识和理解遗产的复杂性、文化的多样性,而不是给它们贴上某一个刻板标签或者套上某个雷同的利用模板。
④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以文化景观的名义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这种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生计智慧得到了世界的肯定。但是,与人们熟知的文物古迹不同,梯田不仅是农业文化的象征,同样也与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它的开辟与维护是当地村民世代耕种的结果。今天,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地区生计方式的改变,使得不少年轻劳动力离开家乡去城市打拼,农耕的转型已经在一些地区发生。哈尼梯田的保护同样面临类似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当地村民的发展问题,原来保护的主体将不断流失。在现有的保护条例下,人们对哈尼梯田所代表的农耕文化的美好想象尽管还能在物质的景观中寻得,但看得见山,看得见水,却看不见乡愁。在当代语境下,遗产的复杂性已经超越了物质形态的去留、新旧等讨论,直指人们的精神世界。
⑤在中国,像这样的乡村遗产还有很多,国家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等部门联合发布的传统村落名录,至今已达4000余个,仅贵州省黎平县一县就有93个传统村落。它们大多古朴、秀丽,但在发展上则显滞后。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传统村落不能因为保护掣肘了发展,也不能因为发展冲破最后的底线。振兴不是简单的经济提升,而是全方位的复苏。尽管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农耕生活遭遇了现代化的巨大冲击,物质的更新速度也不断加快,但蕴含在遗产中的内在发展动力并未消耗殆尽,它固有的美好仍然在吸引着人们前去耕耘。
⑥文化遗产首先满足的是人类的精神需求,它承载着的是人们的想象力与前进的信念。真正支撑我们走下去的往往是蕴藏在文化遗产中的精神力量,而这种精神力量反过来才会真正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人民日报》2018年06月13日,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人们对文化遗产的日益关注和文化遗产范围的日益扩大,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问题就解决好了。
B.工业厂房改造盘活了废弃的场所和空间,引进了新的业态,因而成功保护了工业遗产。
C.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和近代欧洲的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和历史告诉人们,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敬畏和向往历史,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D.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应该让位于发展,否则蕴含在遗产中的内在发展动力将消耗殆尽。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遗产的保护要保留原有的历史信息,大规模的干预非但不能起到保护的作用,反而使历史信息消失。
B.在遗产范围扩大的今天,人们在认识到文化遗产首先要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这个道理后,方能更好地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
C.文章以红河哈尼梯田的保护为例,说明乡村遗产保护与传承,在保护物质景观的同时,还要重视和解决村民的发展问题。
D.在现代化的巨大冲击下,文化遗产失去了内在发展动力,因此,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只有在经济的提升中获得发展动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面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们在对文化遗产在当下能发挥的功能有清楚的认识后,才会慢慢走出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方面存在的误区。
B.对文化遗产首要满足的是人类的精神需求的认识越深刻,对遗产的复杂性、文化的多样性的认识就越深入。
C.乡村的真正振兴,是全方位复苏。在此背景下的传统村落保护目标是在看得见山,看得见水的同时,看得见乡愁。
D.蕴含在文化遗产中的精神力量大,就能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进而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4.文中的“人类的精神需求”包含哪些内容?(5分)


1.(3分)C.【A项错混淆了原文信息。原文“但是,文化遗产范围的扩大,不代表保护和传承的问题就解决好了。”B项错。因果不成立,盘活场所,引进新业态恰恰是违背遗产保护基本原则的错误做法。D项错误。对原文信息的理解存在误区。“传统村落不能因为保护掣肘了发展”,“掣肘”是约束、限制的意思,不能等同于“让位”,另外,遗产的内在发展动力的消耗与村落的发展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
2.(3分)D.【D项不正确。“失去了内在发展动力”表述错误,原文“但蕴含在遗产中的内在发展动力并未消耗殆尽”,因果关系不成立;“只有”表述也有错误。“振兴不是简单的经济提升,而是全方位的复苏”,另外,还要在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来获得发展动力。】
3.(3分)D.【文中说“真正支撑我们走下去的往往是蕴藏在文化遗产中的精神力量,而这种精神力量反过来才会真正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结合全文看,表述的是一种必要条件关系。D项的“就能”改为“才能”才是正确推论。】
4.(5分)【①对历史信息的了解和探寻②对于历史的敬畏和向往③得到人文关怀,满足重新认识自我的精神需求④感受得到乡愁(每点1分。全对得5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