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沈从文《战国铜鉴上水陆攻战纹》阅读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tradetolearn.com    发布时间:2020-04-04 10:54
战国铜鉴上水陆攻战纹
沈从文

本图战士兵甲约三式,应用兵器有剑、盾、戈、矛、戟、弓、擂石。还有进行战役中的各种辅助工具,如渡河用的船,攻城用的云梯,节制战士进退的金、鼓,指挥战士迎敌方向的旌、麾无不具备。
古代甲有用犀和野牛皮作成,上涂丹漆彩绘花纹,称“犀兕之甲”。用鲨鱼皮作的名“水犀甲”(商代即有皮甲残片出土,上加丹漆彩绘,比《左传》《国语》《国策》所叙述还早七入个世纪)。有用丝绳编组而成的,称“组甲”(《左传》襄公三年,楚子重伐吴,至于衡山,使邓廖帅组甲三百以伐吴。杜预注以为系“漆甲成组文”,似可商讨)。有用缣帛中夹厚绵衲成的,名“练甲”,文献称“被练之甲”。战国以来,除彩绘皮甲外,还有用铜铁片联缀而成的,曾有些残片遗留,惟部位不明确。近半世纪出土文物中,有商代到战国的铜盔(或铁盔),商代的上面多铸成兽面,因此得知,后代“虎头盔”来源已久。长沙战国楚墓都有皮甲和铁甲发现,作成狭长鱼鳞片或柳叶式重叠缀合而成。《周礼•考工记》叙古代甲制及制作过程。楚墓出土皮革残甲及彩绘俑甲土虽不甚完备,却可证制度。本图中战士有一种衣长不及膝的,因束腰较紧,下脚多开张,照彩状看来,穿的或是“练甲”,又一种紧裹全身,不易明白名目。当时是用厚帛衲成的。
盔帽从图象看来有二种:一种如近代儿童球帽有遮掩檐:后部加披如曳长鹊尾(文武均同)。此式样在信阳彩绘漆瑟上有相同形象,辉县薄铜另一种头部如顶戴二角,器上一些大夫、文士头上也可以发现。衣不分长短,冠帽式样竟相差不多,如不是当时具有普遍性,则可能是这种以人物社会生活主题装锦画的新型铜器,原本出于同一区域工匠之手,因此画面人物,不分文武,衣着多相同,后来模仿也难出范围。这种估计是否正确,还有待更多发现。因为直到如今,这种反映社会生活铜器、生产地区我们还缺少明确知识。
古代作战,进攻必鸣鼓以壮士气,鸣金则停止接触。文献常有记载,但是具体应用实不明白。春秋兵车战时,主将必秉桴击鼓,激励士气。所以史传记载,主将有中伤后还鼓音不绝,直到胜利方伏于鼓上死去。照情形,鼓必平置车上,这类战车实物图象还少见。本图系作守城防御战,长戈横贯于鼓架上部,和汉代建鼓搁置方法相近。
“鸣金收兵”的“金”,历来多以为指的是钟形附有长柄的铙或钲、铎等,有专人用手拿者敲打。从本图和其它作战图象看来,战国时战车上用的“金”,实附于鼓旁一种铃子式小小青铜响器,体积并不大,附在一根盘旋弯曲二尺来长的铜条上,铜条另一端固定于一个台座上,和鼓联系,应名为“丁宁”。
(选自《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依据制作所用的材料,古代的甲可以分为犀兕之甲、水犀甲、组甲和练甲。
B.出上的商代铜盔,上面多铸成兽面,这可以看作是后代“虎头盔”的起源。
C.《周礼•考工记》中古代甲制及制作过程的记载,可作为古代兵甲研究的参考。
D.作者认为本图中战士穿的甲分两种,一种可能是练甲,另一种则无法确认。
(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本图中战士的兵甲比较多样,应用的兵器、作战时的辅助工具非常齐全,因此本图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B.本图中的人物衣着不分文武,作者推测当上的现实生活中可能就是如此,或者是工匠在制作时没有加以区分。
C.由于目前还没有足够多的出土实物和图象提供佐证,作者认为古代文献中关于击鼓鸣金的记载不足取信。
D.作者通过对本图的研究,对历来关于“金”的界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助于对“鸣金收兵”的进一步理解。
(3)从文章来看,沈从文研究文物时采用了哪些方法?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1)A.概括不当。根据原文第二段“古代甲有用犀和野牛皮作成,上涂丹漆彩绘花纹,称‘犀兕之甲’.用鲨鱼皮作的名‘水犀甲’”可见,“犀兕之甲、水犀甲”都应该属于“皮甲”,它们单独不能和“组甲”“练甲”并列。
(2)C.“作者认为古代文献中关于击鼓鸣金的记载不足取信”于文无据,原文倒数第二段只说“鸣金则停止接触。文献常有记载,但是具体应用实不明白”,是指不明白具体如何实施,但并非说不足取信。
(3)对出土文物(实物)的细节进行观察分析;与文献中有关记载比较印证;与其他有关的出土文物比较印证。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