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陈春成《夜晚的潜水艇》阅读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tradetolearn.com    发布时间:2021-07-09 10:08
夜晚的潜水艇
陈春成
1966年一个寒夜,博尔赫斯站在轮船甲板上,往海中丢了一枚硬币。
1985年,一位澳洲富商被一首《致一枚硬币》的诗猝然击中。
1997年,在十余年成功的商业生涯后,这位商人成了博尔赫斯的头号崇拜者。同年春天他资助了一场史上最荒诞的壮举。他要找到博尔赫斯扔进海里的那枚硬币。他买下一艘当时最先进的潜艇,聘请了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考察专家。富商向他们承诺,将为他们的海底考察提供长久的资助,要求仅是他们在科研工作之余,顺便找寻一下那枚硬币的踪迹。陈队长问他:“如果一直都找不到呢?”“那我就一直资助下去。”
富商明白找到的希望微乎其微,但他认为找寻的过程本身就是在向博尔赫斯致敬,像一种朝圣。
1999年底,潜艇失去联系。次年,富商病逝。他的孙女在翻看他的遗物时发现了一些录影带。其中有一段不可思议的影像:
潜艇于1998年11月驶入一座由珊瑚构建的迷宫。队员们误估了两座珊瑚礁之间的距离,导致潜艇被卡住。六小时后,镜头拍到远方驶来一艘蓝色潜艇,向潜艇发射了两枚鱼雷。鱼雷精准地击碎了珊瑚礁,艇身得以松动。那艘潜艇则像幽灵般消失在深海,此后的航行中再未和它相遇过。
我国知名印象派画家、象征主义诗人陈透纳去世后公开的手稿中,有一篇他追忆早年生活的散文,也许能为这一神秘事件提供另一种解释:
国庆时回了趟老家。晚饭时母亲说起,上礼拜沈医生过世了,以前给你看过病的,你还记得吧。我含着筷子嗯了一声。中学那几年,我像着了魔一样沉浸在病态的妄想里。
更小一些,他们还夸我想象力丰富。初中后我的幻想越发繁茂地滋长起来。我的脑袋像伸出了万千条藤蔓,遇到什么就缠上去,缠得密密实实的,还要在上面旋转着开出一朵花。爸妈常常叹气,我倒觉得没什么。我能在莲蓬里睡觉,到云端游泳,在黑板上行走,追踪墨水瓶里的蓝鲸。
有一晚睡前,我想象自己在莫奈的睡莲间遨游,清晨醒来后,枕边还有淡淡幽香。由此我推测,只要将幻想营造得足够细致,就有可能和现实世界交融。
于是,我发明出了最让我着迷的一个游戏:我造了一艘潜水艇。
我爷爷是个海洋学家。我七岁那年,他受邀参加了一次海洋考察,再也没有回来。我时常思念我爷爷。初三上学期,我决定开始经营一次海底的幻想。我在课堂笔记的背面设计出了艘潜水艇。艇身为蓝色。我的房间就是驾驶室。我是船长。
每天夜里,我坐到书桌前,桌面就变成控制台,我果决地说:出发!潜艇就在夜色般的海水中平稳地行驶起来。
这一路我经历了很多冒险。被巨型章鱼追击过,一整夜都在高速行驶。在珊瑚的丛林里穿行,那里像一座华美的神殿。遇到一艘潜艇卡在那里,出手救了它。
高二的一天夜里,我下了晚自修,兴奋地小跑回家,今晚要去马里亚纳海沟探险了。进门,发现爸妈都坐在客厅里,茶几上放着我的笔记本,每一页都画着潜水艇。那晚他们对我谈了很多,倾诉了他们这些年的忧虑。正常一点,他们对我的要求仅限于此。
第二天,我试图专心听讲,发现已无法做到。我脑中伸出万千藤蔓,每一条藤蔓又伸出无数分叉,漫天枝叶在教室中无声地蔓延,直到把所有人都淹没。
第三天晚上,我想好了对策,我让所有的想象力都集中到脑部。它们是一些淡蓝色的光点,像萤火虫的尾焰。它们汇聚成一大淡蓝色的光芒,从我头上飘升起来,渐渐脱离了我。这就是我的对策:我想象我的想象力脱离了我,于是它真的就脱离了我。那团蓝光向窗外飘去。
次日,我再也不会抓住一个东西就开始浮想联翩。听课时,对身边一切都能视而不见,这种适度的麻木真是令人舒适。
后来,我考上了不错的大学,进了一家广告公司,结了婚。我的脑中再也不会伸出藤蔓,成了一个普通的脑袋了。
——如文中所提,上文作于陈透纳三十岁时,晚年,他在回忆录《余烬》中说:
“……五十岁后,很多人说我江郎才尽。其实不是的。我的才华早在十六岁那年就离我而去,飞出天外了。我中年开始作画,不过是想描绘记忆中那些画面。直到有一天,我把以前的梦境都画完了,就不再画了。我一度拥有过才华,但这才华太过强盛,我没办法用它来成就现实中任何一种事业。没有比那些幻想更盛大的欢乐了。我的火焰,在十六岁那年就熄灭了,我余生成就的所谓事业,不过是火焰熄灭后升起的几缕青烟罢了。”
陈透纳遗书的最后一段,他写道:“我反复画过一张画。深蓝色的背景中央,有一片更深的蓝。人们猜想其中的隐喻。其实没有任何含义,那是一艘潜水艇。我的潜水艇。它行驶在永恒的夜晩。它将永远,永远地悬停在我深蓝色的梦中。”
公元2166年一个夏天的傍晚,有个孩子在沙滩上玩耍。海浪冲上来一小片金属疙瘩,锈蚀得厉害。小孩捡起来看了看,一扬手,又扔回海里去了。
6.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富商明明知道寻找硬币的举动非常荒诞,希望也很渺茫,却依然愿意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寻找,体现了他对博尔赫斯的狂热崇拜。
B.陈透纳的父母对他的态度由欣赏发展到忧虑,让我们看到了父母希望孩子不要耽于幻想而要通过努力学习达到功成名就的愿望。
C.选择博尔赫斯作为整个故事的背景是作者特意的设计考虑,选择他作为故事的背景既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感,又渲染了故事的魔幻性。
D.小说细节刻画到位,例如“1985年”“1997年”等现实时间,以及“录影带”目击到“蓝色潜水艇”等内容,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
7.文中画线部分在语言上的特色,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词讲究。如“永远”一词的反复使用,强调了“我”对自己曾经拥有过的想象力充满了深深的眷恋。
B.句式独特。作者故意多用句号作结,多个独立的句子构成一个句群,读来有诗歌般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C.语气惘然。语句透着淡淡的哀伤,很好地表达了“再也无法享受幻想所带来的盛大欢乐”的怅惘情感。
D.语言质朴。作者运用简单、质朴和生活化的语言来描述“夜晚的潜水艇”,使之具体可感,富有画面感。
8.简析文中“富商”和“陈透纳”的主要形象特征。
富商:_________
陈透纳: ________
9.“嵌套叙事”是在一个故事中插入另一个故事的叙事策略,两个故事互文互补,叙事视角富有变化,主题既对立又映照。结合文章,分析本文的“嵌套叙事”。

参考答案
6.B.“而要通过努力学习达到功成名就的愿望”错误。从原文“那晚他们对我谈了很多,倾诉了他们这些年的忧虑。正常一点,他们对我的要求仅限于此”等处来看,父母并未要求“我”功成名就。
7.D.“作者运用……生活化的语言”错误。小说的语言简单质朴,但不具有生活化特征,如“它行驶在永恒的夜晚。它将永远,永远地悬停在我深蓝色的梦中”“我的脑中再也不会伸出藤蔓,成了一个普通的脑袋了”等。
8. 有梦想,执着追求。
想象力丰富,沉迷于幻想的世界;向现实妥协。
9.①两个故事独立又互补。在富商的故事中插入陈透纳的故事,又通过“爷爷”“蓝色潜水艇”等要素将两个独立的故事串联成一个整体,互为解说。②人称、视角转换,扩展了叙事空间。文章由“富商”故事的视角转变为“我”的视角,宕开一笔,使叙事富有变化。③两个故事丰富了主题。“富商”对梦想的至死坚持和“我”对才华的无奈放弃,构成对比。“我”拥有后又失去才华和“小孩”捡到硬币又扔掉硬币构成映照。升华了主题,引发读者思考。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