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丁建元《故居取灯》阅读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tradetolearn.com    发布时间:2023-10-04 17:47
故居取灯
当那些杰人、伟人们走完了他们的生命历程后,总能在岁月里留下不尽的余响作为卓异的人生感召,除了使当世和后世的人敬仰,也使后人们禁不住要寻找这些杰人、伟人们成就的轨迹。这样,他们会首先从房子开始,一直溯寻到故居——那些精神开端的所在。人的造化虽然有社会境遇的砥砺雕琢,但也不能舍略故宅对他们灵魂的哺育。譬如那座老房子里那位先人,具有优秀的秉性和品质,并以这种秉性品质光耀了门楣,你就不能否认对子孙的熏陶。除了当世的直接,还有后来者宗传的叙述以垂范启示,使这房宅有了一种难以言说的门风。并非所有的后人都能感受着这种神秘的浸润,但总有某位颖慧者在缓然未觉里得到点化;智性和德性非凡地敞明。即使老房子里的先代们皆为庸卑,房子里烟色的四壁间是黯淡萧索的气息,是窒息性压抑灵魂的滞重的命运,由于外面世界的诱惑和潮流所趋,其中某位原本也要板结的生命,具有了叛逆的血性,使其成为时代和历史的精英。
那些杰人、伟人们留下了作为故居的老房子,这老房子从此就不再属于私有,逐渐成为文化的景点和精神的胜迹,使后人们在静静的浏览和观瞻中完成一次深深的人生履践与登临。走进这些故居与阅读史传是不同的。我曾经两次到绍兴,两度走在柔雅秀丽的山阴道上。白亮亮的湖塘里,映着静态的白云,河渠上卧着、拱跨着造型各异生着苔斑的石桥。秋末里,田畴间绿翠和金黄连缀铺展,胭脂红的乌桕树下,系着黑色的鱼脊般的乌篷船。然而如画的风景对于我,难以比附作为故居的文化引力。我两次都要去拜谒鲁迅、秋瑾和徐渭的故居。那些黑瓦白墙格棂轩窗的老房子,被无数类似的老房子围起来。沿着润潮细腻的石板铺成的街巷,走近那些故居,我总感到是要进行庄重的生命晤对。在同一块土地上的三处故居,那棵老枣树和青藤,花雕酒和刀剑,总让我认真寻找它们共同的品格和蕴涵。故居的主人们,都是面对人间的黑暗悲凉和人生的丑恶卑鄙,以各自的器械和方式进行决斗的。虽结局不一样,但都是以孤傲从容踩着丛生的荆棘,走向冥星临照的黑色的天际。我甚至还想知道他们最先的居所(譬如秋瑾)在何处,形成他们个性的是来自家教还是外化,他们共同的一脉精神源泉通抵到哪里——仿佛通连着勾践的那枚悬在梁上的闪着幽光的青铜色的苦胆!
走进故居的人们,并不太在意故居与当年真实的差距。它毕竟以独特的建造和陈列收藏凝住了一段流年,把后人无法靠近的历史缩进这有限的空间。那些各在其位的器物,仿佛仍存着主人的余温,散发着亲切的生命气息。参观者通过自己的联想,在宁寂中似乎聆听到这先哲的垂教,在默默交感中使心灵得到高尚的洗礼。
各式各样的老房子,那些草庐与瓦舍,立在风雪中的木板房,被白桦林和枞树环围着的庄园,墙上蔓延着常春藤的楼房……那些曾经居此的人,在各自的现实中,从各自的方面完成了历史的使命,在时间壁墙上镌刻了独特的业绩。后人们走进这些故居,除了仰慕他们的成就,更会追思他们在人生路上所呈现的灵魂风貌。或许在他们最初的故居里,作为童年、少年而受家风熏染和父辈传教,但他们终要从那最先的房子里走出,独对复杂的世界,无不遭受艰难困苦。还有贫穷的折磨,使他们被灰运、厄运反复笼着,陷入困境,如在茫茫苦海中的礁石上独咽着孤独和悲哀,灵魂带着累累伤痕沉浸在迷惘中。他们欲要改变世界、扭转乾坤,就会被追捕、囚禁、放逐甚至上绞刑架和断头台。这些杰人们、伟人们的杰出伟大便在这里,因为对事业的坚信而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养其浩然之气,挺起宁折不弯的瘦硬的脊梁穿越荒原。上苍不会把桂冠轻易给予安闲的梦呓者,所以它才让故居具有了品位,让一群群来观的人们献上敬意和鲜花。
这就是故居的魅力。无数的名人、杰人与伟人留下的老房子,以各自的贮存,共同组成了人类丰富而辉煌的精神。故居是星体,是镶嵌着钻石与珠宝的王座,点缀闪耀在历史的行程中,如同一条漫长的奇幻灿烂的光带。青年罗曼·罗兰从贝多芬的故居里取走了一枚取火的燧石,又以自己的智慧操行炫然于世,留下了自己的故居。人类就这样自后向前,因袭着鲜活顽强的基因,钩成了断而又续、裂又弥合的金质长链。优秀人物的故居,就是大地上全部伟大芳馨之所寄。故居的存在是历史财富的仓廪,储备着世纪里灵魂的口粮,尤其是在精神的散乱和荒芜的年月里,它就可以应急与赈救。
我们怎能不对故居推重?一个民族在一座老房子里,整个人类共在一座更大的房子里。所有的民族区域里,都有各自纪念的曾经有益于世界的人物,他们是属于人类的先贤。当肤色和语言有别的人们走进他们的故居,都能感觉到微妙的震颤,心灵就会象复瓣之花接受露珠那样张开。人性深层的脉动原是相通的,我们的土地也靠所有的故居维系,而充满希望地无限延宕。
(取材于丁建元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卓异的人生感召 感召:感化启发
B.原本也要板结的生命 板结:缺乏活力
C.一次深深的人生履践与登临 登临:登高游号
D.庄重的生命晤对 晤对:见面交谈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走进故居,不太在意故居与当年是否一致,不是为了求证故居的真实性,而是为了参观者的某种情感和认识。
B.文章由故居联想到故居的先人、后代以及后世的观瞻,从故居陈设透视出的历史变迁,来启发对人类生存真谛的思考。
C.文中谈到鲁迅、秋瑾、徐渭的故居,是要说明观瞻故居不同于阅读名人传记,参观故居更多是为了获得某种熏陶和启迪。
D.作者以“故居取灯”为题,这里的“灯”是指故居里的伟大灵魂、闪光精神,照应了后文的“仓廪”“口粮”。
3.文章中提到“这就是故居的魅力”,请结合全文谈谈故居有哪些魅力。
4.文章第二段,写作者两次到绍兴,其中运用大量描写色彩的词语来写绍兴的景象,这与写故居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参考答案
1.C 2.B 3.①故居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和精神象征。
②是外化的一脉精神的纽带,承载着历史的印迹。
③故居凝住的文化、历史对人类社会有影响。
④是人类社会的精神继承、发展的必需品。 4.①大量地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表达了作者对绍兴秋景的赞美,用美景来衬托故居主人的生活环境,说明故居环境对其影响。作者在文章中说“如画的美景对于我,难以比附作为故居的文化引力。”这里是用美景来衬故居的文化和精神魅力,突出参观故居的意义,也为后文对故居主人的精神品质的议论作铺垫。
②通过大量色彩的描写,展现出故居环境的优美、丰富性,给人以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富有感染力。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C.结合原文“文化的景点和精神的胜迹,使后人们在静静的浏览和观瞻中完成一次深深的人生履践与登临”,“登临”的意思应为受到崇高伟大精神和情怀的洗礼和教育。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从故居陈设透视出的历史变迁”于文无据。原文“那些曾经居此的人,在各自的现实中,从各自的方面完成了历史的使命,在时间壁墙上镌刻了独特的业绩。后人们走进这些故居,除了仰慕他们的成就,更会追思他们在人生路上所呈现的灵魂风貌”可知,故居是让瞻仰者来追忆和体会故居主人的灵魂风貌和成就,并非看出历史的变迁。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无数的名人、杰人与伟人留下的老房子,以各自的贮存,共同组成了人类丰富而辉煌的精神”可知,故居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和精神象征。
由原文“我甚至还想知道他们最先的居所(譬如秋瑾)在何处,形成他们个性的是来自家教还是外化,他们共同的一脉精神源泉通抵到哪里——仿佛通连着勾践的那枚悬在梁上的闪着幽光的青铜色的苦胆”可知,故居是外化的一脉精神的纽带,承载着历史的印迹。
由原文“故居的存在是历史财富的仓廪,储备着世纪里灵魂的口粮,尤其是在精神的散乱和荒芜的年月里,它就可以应急与赈救”“人类就这样自后向前,因袭着鲜活顽强的基因,钩成了断而又续、裂又弥合的金质长链。优秀人物的故居,就是大地上全部伟大芳馨之所寄”可知,故居凝住的文化、历史对人类社会有影响。
由原文“人类就这样自后向前,因袭着鲜活顽强的基因,钩成了断而又续、裂又弥合的金质长链。优秀人物的故居,就是大地上全部伟大芳馨之所寄。故居的存在是历史财富的仓廪,储备着世纪里灵魂的口粮,尤其是在精神的散乱和荒芜的年月里,它就可以应急与赈救”可知,故居是人类社会的精神继承、发展的必需品。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由原文“白亮亮的湖塘里,映着静态的白云,河渠上卧着、拱跨着造型各异生着苔斑的石桥。秋末里,田畴间绿翠和金黄连缀铺展,胭脂红的乌桕树下,系着黑色的鱼脊般的乌篷船”中“白亮亮”“白云”“绿翠和金黄”“胭脂红”“黑色的鱼脊般的乌篷船”大量地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表达了作者对绍兴秋景的赞美,用美景来衬托故居主人的生活环境,说明故居环境对其影响。原文“然而如画的风景对于我,难以比附作为故居的文化引力”话语一转,用美景来衬故居的文化和精神魅力,突出参观故居的意义,也为后文对故居主人的精神品质的议论作铺垫。
由原文“白亮亮的湖塘里,映着静态的白云,河渠上卧着、拱跨着造型各异生着苔斑的石桥。秋末里,田畴间绿翠和金黄连缀铺展,胭脂红的乌桕树下,系着黑色的鱼脊般的乌篷船”“那些黑瓦白墙格棂轩窗的老房子,被无数类似的老房子围起来。沿着润潮细腻的石板铺成的街巷,走近那些故居,我总感到是要进行庄重的生命晤对”可知,通过大量色彩的描写,展现出故居环境的优美、丰富性,给人以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富有感染力。




------分隔线----------------------------